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寧波容百攜“問題數據”創關 低研發換科技突破令人不解

紅刊財經 周月明

在寧波容百亮麗的前景描述背後,其實際研發投入和經營情況都存在一些問題,更為重要的是,該公司營收、採購、存貨等財務數據也存在較大異常。

在首批科創板候選名單中,生產鋰電池三元正極材料的寧波容百科技也位列其中,並因此受到各路資本的關注以及實地調研,一時之間,成為“炙手可熱”的潛力公司。據容百科技自己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目前公司已“憑借在單晶與高鎳三元正極材料領域的技術優勢,已躋身世界三元正極材料的第一梯隊。”此外還是“國內最早推出單晶 NCM523、單晶NCM622三元正極材料廠商之一,以及首家高鎳NCM811大規模量產企業。其中,公司的NCM811產品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應用於新能源汽車,NCM811的產品技術與生產規模均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從公司的表述來看,容百科技的履歷和未來潛力難免讓人心動,然而《紅周刊》記者在深入研究其招股說明書後發現,在其亮麗的前景描述背後,其實際研發投入和經營情況卻存在一定的瑕疵,更為重要的是,梳理該公司營收、採購、存貨等方面財務數據,可發現其中存在著較大異常,若公司不能很恰當地解釋這些異常,難免有造假上市之嫌。

“紙面富貴”令資金鏈承壓

從招股書披露的容百科技財務數據來看,公司近幾年發展迅猛,2016年至2018年分別實現營收8.85億元、18.79億元和30.41億元,2017年、2018年同比大增112.24%、61.88%;歸母淨利潤實現0.07億元、0.31億元和2.13億元,2017年和2018年分別同比大增352.63%和583.92%。表面上,公司淨利潤增速遠遠超過了營收增速,理論上該公司的毛利率也應該出現大幅增長才對,可實際上查看該公司毛利率情況發現,該數據基本是平穩增長,變化並不太明顯的:2016年至2018年分別為12.1%、14.81%和16.62%。那麽是什麽原因導致其淨利潤超預期增長的呢?

《紅周刊》記者分析發現,該公司淨利潤的超預期的增長應與其三費壓縮有關。該公司2016年銷售費用佔營收比率還為0.96%,到2017年時則下降至0.75%。銷售費用的減少是否意味著該公司自身產品存在優勢而不需要依靠大量銷售推廣了呢?

首先從毛利率角度進行分析,容百科技2016年和2017年的毛利率表現與同業可比公司相比並沒有看出其產品優勢有多麽明顯,因為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其佔營收80%以上的產品三元正極材料毛利率分別只有13.95%、15.74%和18.21%,而同期行業平均水準卻分別達到了16.37%、19.3%和15.98%,可以看出,2016年和2017年其主營產品的毛利率是低於行業平均水準的,也只有2018年才有所趕超。就此來看,容百科技的產品在行業中並不具有太大優勢的。

其次從應收款項增長來看,容百科技迅猛增加的營業收入有較大一部分體現為應收款項,2016年至2018年間,應收账款分別達到3.32億元、8.06億元和11.45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比例的37.55%、42.91%和37.66%。再加上該公司近幾年預收款項僅為幾百萬元的現實,說明該公司產品在產業鏈中並不具備較強話語權,持續增長的營業收入有較大一部分體現為“紙面富貴”。

應收账款佔營業收入較高,對企業的資金鏈也造成了一定壓力。近三年來,容百科技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均為負數,分別為-6287萬元、-6.38億元和-5.43億元,尤其在2017年後未回收的現金金額增加明顯,如此現象不排除公司為衝業績規模而放寬了信用政策進行了大量賒銷,如此n情況在推動營收增長的同時也放大了資金回收風險,一旦銷售對象出現經營問題或其他不利情況,則難免讓公司產生較大壞账的可能,進而也將對公司的整個資金鏈形成較大打擊。

研發支出低於行業平均水準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容百科技在招股書中大量提到自己是首家高鎳NCM811大規模量產企業。2016年突破並掌握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的關鍵工藝技術,推出了應用於圓柱動力電池的第一代811產品;此後又於2017年率先實現了NCM811和單晶高電壓NCM622產品的大規模量產,並在2018年末實現了高鎳NCA及單晶高電壓NCM811產品小規模量產。與此同時,公司還以自主設計建造生產線為基礎,於2017年率先建成了國內第一條全自動化高鎳正極材料生產線。

按理說,公司完成了如此大的科技突破,這幾年應在研發上一定有很大的投入,可查看該公司近幾年的研發投入,金額並不高,且在2016年、2017年這一技術關鍵突破期,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甚至還低於行業平均水準。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其研發費用分別為3179萬元、7697萬元和1.2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3.59%、4.1%和3.94%,對比2016年和2017年行業平均3.96%和4.34%結果來看,容百科技研發投入是偏低的。即便是整體核算其三年研發投入金額佔營業收入累加比例也僅有3.94%,遠遠低於了科創板“3年研發費用累積佔營業收入累積15%”的要求。

那麽,上述結果是否意味著容百科技以較少的研發投入就能取得很大的科研突破,並在2017年一舉成為高鎳三元正極材料NCM811首家大規模量產企業呢?又或者在容百科技的營收中,所謂的鋰電池“明星材料”高鎳產品所佔營收比例並不高?

總之,在招股說明書中,公司對此並未披露具體的金額,而且在公司的一次投資者調研活動記錄表中可以看到其稱“目前公司多元材料產品以動力型NCM523材料為主”,如此表述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公司引以為傲的NCM811高鎳材料至今仍未成為公司營收的重要支柱。

提醒注意的是,在整個行業中,高鎳三元材料的高能量密度安全隱患問題一直是長久難以克服的難題,因安全問題,三星SDI稱其NCM811電池的應用時間就推遲至2020年以後,而韓國LG化學和SK也在2018年表示NCM811電池量產將推遲。這些巨頭的謹慎意味著高鎳三元材料產品的安全性至今仍未能完美解決,仍需要做進一步研發。當然,這一情況對於“高鎳三元材料”抱有很大期望的容百科技來說,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營收數據存較大虛增嫌疑

容百科技除了研發投入不足外,《紅周刊》記者還發現其披露的財務數據上也存在巨額差異,進而讓人對其持續高增長的經營業績產生懷疑。

招股書披露,容百科技2017年至2018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87872.66萬元、304126.01萬元(見表1),其中,國內收入分別為175144.34萬元、266834.92萬元,若僅考慮國內營收17%增值稅的影響(具體各項目增值稅情況需進一步披露),其含稅營收總金額大約為217647.2萬元、349487.95萬元。

而容百科技的合並現金流量表數據顯示,公司這兩年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100496.48萬元、130778.12萬元,對衝同期與現金收入相關的預收款項,即2017年至2018年公司新增預收款70.73萬元和-204.12萬元影響,則與這兩年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入了100425.75萬元、130982.24萬元。將這兩年含稅營收與現金流數據勾稽,則含稅營收比收到的現金分別多出117221.45萬元和218505.71萬元。理論上,此項差額應該體現在當年的應收款項新增上,即這兩年的應收款項應該相應增加117221.45萬元和218505.71萬元。

然而從資產負債表披露的數據來看,容百科技這兩年的應收账款(包含壞账準備)、應收票據合計分別為97100.2萬元、180452.54萬元,相比期初相同項數據增加了54154.12萬元和83352.34萬元,顯然這一結果與理論上應該增加的117221.45萬元、218505.71萬元是有巨額差異的,即2017年和2018年沒有相應債權數據支撐的營收分別達到了6.31億元和13.5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我們不考慮稅率問題,將繳稅前營收數據與收到現金數據勾稽,2017年和2018年也仍存在3.33億元和8.98億元的營收沒有相應數據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股書中,容百科技並沒有披露相關應收票據背書的金額,因此這種大額數據的誤差就需要公司進一步解釋了,否則能夠存在營業收入虛增的嫌疑。

差異巨大的採購金額

除營收數據存疑之外,容百科技的採購數據和存貨數據也都存在一定的疑點。

在招股書中,容百科技並未披露採購金額,僅披露了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及所佔營業成本比例。不過,公司大部分採購金額為原材料採購,理論上來說通過原材料存貨數據推導出的採購金額應該與通過應付款項和現金支出推導出的採購金額相差不大。然而,在《紅周刊》記者核算下,這其中金額差異之大令人吃驚。

根據財務一般規則,原材料採購總額除了需要結轉到營業成本部分,余下未結轉的則會留存在存貨中,導致存貨規模增加。那麽通過相加存貨中原材料增加的部分與營業成本中消耗的原材料部分,可大體得到當年原材料採購的金額。

據招股說明書披露,容百科技2017年至2018年營業成本中的直接材料金額分別為144554.82萬元、223768.38萬元(見表2),佔營業成本比例分別為90.98%、90.02%。而在其2017年至2018年的存貨明細表中,原材料這一項分別新增了1595.62萬元、3746.05萬元,其他各項(包括在產品、半成品、庫存商品、發出商品)共新增20847.34萬元、97678.46萬元,若由直接材料佔營業成本比例推算,那麽在產品、發出商品等各項存貨新增金額中大約有19260.73萬元、87647.05萬元屬於原材料新增,與之前原材料新增金額相加,可以得到2017年至2018年存貨中,原材料應該分別新增20856.35萬元、91393.1萬元。

將存貨中原材料的新增金額與營業成本中消耗的直接材料金額相加,進而大體核算出當年原材料採購的金額,即2017年和2018年分別約為165411.17萬元和315161.48萬元。

與此同時,若由應付款項和“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來推導,也可大體得到公司當年的採購總金額,且這些採購總金額應該包含了原材料採購金額。

資產負債表披露,容百科技2017年和2018年的應付票據和應付账款分別為50814.36萬元和84154.71萬元(見表3),分別比期初相同項新增了23536.85萬元和33340.35萬元。同期現金流量表中,容百科技2017年和2018年“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分別為134712.61萬元、160892.65萬元,剔除預付款項新增的1223.64萬元、4910.42萬元影響,則容百科技這兩年為採購支付的現金分別為133488.97萬元和155982.23萬元。將現金支出與應付款項新增額相加,可大體得到當年容百科技的含稅採購總金額,即2017年和2018年分別約為157025.82萬元和189322.58萬元。

從現金流和負債情況倒推來看,2017年和2018年的含稅採購總金額應該有15.7億元和18.93億元,這一結果不僅沒有多於當年的原材料採購金額16.54億元和31.62億元,相反還存在較大的缺口,尤其是2018年的缺口達10億元以上。要知道的是,應付款項中還包含一部分構建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和無形資產過程中產生的應付款項,若剔除這一部分影響,與經營相關的含稅採購金額將更少。且若扣除稅收,未含稅的採購總金額與當期的原材料採購金額差距會更為明顯。很顯然,容百科技的採購數據是讓人質疑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