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悠悠歲月,漫漫茶香——臨滄茶區

撰文︱王韋濤

編輯︱柒月

圖片︱關茶、網路

漫話茶山

雲南的氣候環境獨特,

地理位置特殊、地形複雜,

加上部分茶種與生長型態各異,

各茶山茶菁茶質,

都有著明顯的不同。

喝杯下關普洱茶,

看漫話茶山跟你娓娓道來。

臨滄茶區

下關沱茶與臨滄茶區的歷史淵源

數百年來,特別是清末民初,大理下關逐漸成為雲南緊壓茶加工和集散中心以後,臨滄茶區與大理下關的茶葉加工業之間,就從未間斷過千絲萬縷的聯繫。

清光緒28年(1902年),被稱為喜洲「四大家族」之首的嚴子珍(字鎮圭),他與江西商人彭永昌、北城商人楊鴻春合資紋銀一萬餘兩,在下關創立了「永昌祥」商號。「永昌祥」創業初期,主要從順寧(今鳳慶、臨滄、雲縣等地)、普洱等地買來上等的青毛茶,將它運到下關的茶廠經過篩、撿、蒸、壓製和乾燥等工序,以「猛庫60%,取其味;鳳山20%,博尚10%,取其香;景谷10%取其型。」的拚配工藝開始生產經營沱茶,因而在1902年,用臨滄曬青毛茶生產的雲南沱茶問世了。

這種茶湯色橙亮、香氣馥鬱、滋味醇厚、解渴提神,幫助消化,在四川、西藏等省區特別暢銷。後來,四川便有了「沱江水,下關茶,香高味醇品質佳」的佳話,再後來,四川人乾脆把雲南的這種緊壓茶稱為「沱茶」,於是雲南沱茶也就因此誕生了。

臨滄茶區的地理區位

臨滄地處北回歸線,境內群山起伏,峰巒疊嶂。總體屬於東南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18.5℃。其得天獨厚的、最適宜茶樹生長髮育的生態、海拔、土壤、溫度、光照、水分、空氣等自然環境要素造就了臨滄茶區80餘萬畝的野生古茶樹群落。

經過先民人工馴化而演變進化了若乾野生栽培性品種,分布在臨滄境內廣大地區,尤以邦馬山脈一線為多,也孕育出了三個傑出栽培性、群體種後代:a、猛庫大葉種,b、冰島大葉種,c、邦東大葉種。如岩子頭、南美、坡腳、冰島、猛庫等地。

因而讓臨滄茶區成為了世界茶樹起源的中心和核心地帶,也成為了雲南大葉種茶的原生地。

註:下關沱茶近年來在臨滄的部份代表性微產區原料合作基地

在臨滄市雙江縣西部與耿馬縣交界處,有一座南北走向的橫斷山系支脈—邦馬山。主峰叫猛庫大雪山(臨滄地區還有永德大雪山、邦東大雪山),海拔3200多米,位於雙江縣猛庫鎮鏡內。著名的猛庫野生古茶樹群落就位於此山海拔高度2200——2750米的地方。

猛庫野生古茶樹群落是目前國內外已發現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樹群落,分布面積約12000多畝。在分類上屬於山茶科/山茶屬/大理茶種。在進化上比境內若乾栽培品種原始,具有茶樹一切形態特徵和茶樹功能性成份(茶多酚、氨基酸、咖啡鹼等),可以製茶飲用。由於所處海拔高,抗寒性強,是抗性育種和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寶貴資源。

發源於南美鄉的南猛河,將猛庫鎮地形一分為二,在東邊的叫東半山,在西邊的叫西半山,坊間有言:猛庫十八寨,寨寨出好茶。

東半山:忙蚌、壩糯、那焦、邦讀、那賽、東來、忙那、城子。

西半山:冰島、壩卡、懂過、大戶賽、公弄、邦改、丙山、護東、大雪山、小戶賽。

註:部分內容來自《百年沱茶》及網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