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代的秀才在現代是什麽學歷,是本科還研究生?都不是!

父親以前經常對我們說,他的爺爺是大清朝的秀才,也就是說,我們的祖上也是讀書人。這成了父親鼓勵我們學習的依據。父親說,你太爺爺在古代那有的條件下都能考上秀才,你們在這麽好的社會裡卻不珍惜學習的機會,實在是說不過去。是的,父親說的沒錯,我們應該珍惜學習機會,努力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實際上,翻開歷史才發現,古代的考試制度就是科舉制度。顧名思義,科就是科目,舉就是考中的意思。最早實行科舉制度的是在隋朝隋文帝時候,到了隋煬帝就逐步細化,等到唐朝已經非常完善了。等到了明清,已經是科考制度的鼎盛了。

在民國時期,以魯迅為首的大家,非常不客氣地批判八股文,說他嚴重束縛了讀書人頭腦和思想,以致晚清的一個朝代都守舊迂腐,朝廷和人們都故步自封,已經落後的不成樣子還稱自己是天朝。儘管如此,這也是古代較為公平的選人機制。因為有了科舉制度,窮苦的讀書人才有機會出人頭地。而沒有科舉制度前,都是士族統治的天下,窮苦百姓要想有出息比登天都難。

那麽,古代讀書是什麽樣子,不會像現在這樣,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這麽讀下來。當然不是這樣子,古代還是有錢人的天堂,因為小學需要私塾才能完成,所以你得有錢才能進私塾。古代的啟蒙教材也非常簡單,什麽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等等,然後才是“四書五經”。什麽是四書五經呢?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五本。這些要學下來,得一番功夫了。有了這學問就可以考“童生”了。考上了童生,就可以參加“秀才”考試了。

我祖上可能過了童生,順利考上了秀才。但當了秀才只是個開始,還有舉人、進士等要考。大概是祖上沒考上。實際,考上秀才已經不容易,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秀才考試叫院試,是由省裡主持的考試。想想看,一個省就考上千八百人,可見秀才並不好考的。實際上,秀才已經算是考取功名了。因為朝廷對秀才是有相當的待遇的,雖然不能直接做官,可以有很多政治權利的,比如,見到縣太爺什麽不用下跪;比如築堤修河不用出工的;比如可以不交公糧的;比如秀才可以請丫鬟和書童什麽的;比如秀才犯一些小的法律是給予免刑的。可見,秀才在鄉裡地位已經不低了。基本上就是一個特殊的人才了。

按我的理解,古代的秀才就跟現在的大學生差不多了。可仔細一算可不得了,秀才在清朝,全國一年才兩萬名不到,我們現在的博士生每年都有七八萬人,按人口比例算,秀才應該的博士生級別了。這個真的讓人感到意外。這麽厲害。可往下還有,考上秀才了,還不能如期出來當官。秀才只是說明你是個文化人而已。接下來還得靠。這回考試升了一個檔次。秀才是省考,這回各省到一起考,這個考試叫鄉試。這回考中的叫舉人。

我們課本學過的“范進中舉”,就是參加“鄉試”考試。范進中舉也就是說,鄉試是沒有年齡限制的。所以,范進八十歲還在考。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鄉試”是三年一考。鄉試考中就被稱作舉人了。鄉試考取的第一名不叫狀元,而是叫解元。狀元和解元就差一個字。不過中了解元就離狀元不遠了。朝廷每年才收一千多舉人,所以,舉人就更為稀少了。按理說說,那就是博士後級別了。舉人的政治權利比秀才要高多少倍的,。除了見官不跪,免除賦稅外,舉人是和縣令平起平坐的。而且還有一項比較特殊,親屬的第歸到他名下是不用交租的。

而且,舉人就可以做官了,比如當縣令縣丞什麽的,還有,舉人就是什麽也不乾,是享受國家補貼的。最主要的是,你中了舉人後,就可以參加殿試了。這回得到京城考試了。考中的叫貢生,然後就是參加由皇上主考的“殿試”進到殿試的基本上都是進士了。殿試中,皇上會欽點“狀元”第二的叫榜眼,第三的叫探花。

當了進士就基本上可以當官了。雖然開始官不是很大,但進士升遷都很快,因為實力和文化在哪兒擺著呢!主要是進士已經算特殊人才了。因為朝廷每年才有一百左右的進士產生。可見多麽的稀少。如果進士有才能的,在朝廷磨煉幾年,都能成國家棟梁之材的。當然,進士的水準就不是用學歷能比喻了的。現在國家有兩院院士,那時候沒有,所以,也就不能說了,當然,他們比兩院院士要高很多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