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明清時期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的什麽學歷

從隋唐時候開始,封建王朝實行科舉製,為各級官吏選拔人才。明朝時,逐步發展完善,達到鼎盛。1905年,清朝宣布廢除科舉製。這一制度在歷史上存在了1300多年,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影響深遠。

很多人認為,明清八股取士,束縛讀書人的頭腦,不利於培養真正的人才。雖然科舉製存在著各種缺點,但不可否認,它是封建社會相對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

封建社會,文盲特別的多。看電視時,經常會出現一個鏡頭:一群人圍著告示,然後再由一人大聲的朗讀出來。因為很多人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更不要說去讀書了。

只有一些家境還不錯的,才會讓孩子去讀書。畢竟,科舉製經過長期發展,在人們頭腦中已經形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概念。現代社會去學校念書,都是從幼稚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級一級的讀下來。

圖1 古代科舉考試圖解

古代不是這樣的。學生上學的地方稱為私塾,一般在老師自己的家裡、祠堂或者廟宇裡面。當然,也有一些有錢有勢的,會把老師請到家裡教孩子。像《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老師賈雨村,就是到林府上班。

私塾,顧名思義,就是古代辦的私人學校。我們知道現在私人辦學,政府管理比較嚴格,需要師資、教學面積等各種條件達標。但是古代,是不需要政府審查的。私塾的老師一般由科舉落第的秀才或者童生擔任。

學生入學年齡一般都是六七歲,開學時,學生們首先要對著孔子畫像和老師磕頭,行拜師禮。天地君親師,老師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入學先進行啟蒙教育,教材一般都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即所謂的“三百千”。

圖2 三字經 古籍

啟蒙教材全部掌握,接著就是正式學習了,內容以四書五經為主。這時候,學生還沒有參加政府組織的統一考試,一般被稱為“文童”“生童”或者“儒童”。四書五經學習的差不多了,再去參加縣試、府試,通過的稱之為“童生”。別以童生都很年輕。五六十歲,頭髮花白的童生,大有人在。

考中童生後,再去參加院試,考中的才被稱為生員,俗稱秀才。院試是由各省主持的考試。

受一些戲曲、電視的影響,一提起秀才,很多人都感覺沒本事,更是用窮秀才、酸秀才來揶揄。《武林外傳》中,就有個呂秀才,說話文縐縐的。因為沒有考中功名,經常成為大家嘲笑的對象。

圖3 呂輕侯(呂秀才)電視劇《武林外傳》中的人物,飾演者喻恩泰

那麽,秀才真的有那麽不堪嗎?如果放到今天,秀才大概是個什麽學歷呢?

因為秀才是由每個省選出,所以就有人認為,秀才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普通大學生,也有人認為是重點大學生。還有種觀點認為,清朝後期每年約錄取2萬名秀才,而全國約有40-50萬秀才。每年錄取的秀才約佔人口的1/15000。目前,我國每年錄取博士7.5萬人約佔人口的1/20000。因此,有人認為,秀才相當於現在的博士。

雖然都是選拔人才的方式,古代的科舉和現在的高考還是由很大的區別的。因為如果考中秀才,往往還伴隨著一些政治權利。如秀才見到官員可以不用下跪,可以免役,不用交公糧,可以用奴婢,可以免刑等等。這些都是現在的高考生所不具備的。

圖4 唐寅(1470年-1524年),即唐伯虎

考中秀才後,還不能做官。接下來,還要繼續考,由各地的秀才,統一到各省城參加考試,稱之為鄉試。一般在秋季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考中的被稱作舉人,第一名被稱作解元。解元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唐伯虎了。

鄉試每三年一次,全國每次錄取的舉人也就一千多人,每個省根據指標分配名額。文化落後的省份,錄取50人左右。文化發達的地區,錄取100人左右。這個成績放到現在,大概都能上北大、清華了,此外,舉人還可以享受國家補貼。

考中舉人,就可以做官了,但是一般都是一些縣令、縣丞的小官,相當於現在的副處級。很多人不甘心,還會繼續往上考。如果以後想做大官,一看學歷是舉人,會影響仕途的。當然了,舉人最後能當上大官的也有,最具代表的就是明朝的海瑞和清朝的曾國藩,但是比較少。

鄉試結束之後,全國各地的舉人,要去京城參加全國性的會試,一般在第二年的春天舉行,所以,又稱為“春闈”。考中的被稱為“貢士”,第一名成為會元。

圖5 清代舉人官職牌

會試結束之後,再由貢士參加殿試,由皇帝做主考官。殿試隻用來排名次,能參加的貢士通常都能成為進士,不會再有落第的情況。

進士第一、二、三名,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連續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都取得第一名,被稱之為:連中三元。這是所有讀書人夢寐以求的理想,但是實操太難了。整個明朝近三百年間,才兩三人而已。

進士,被稱為天子門生。大多數人,會留在京城獲得官職,這屬於中央政府的屬官。而外放的進士,到地方也能做做縣令或縣丞。

雖然進士初授的官職並不高,但是有進士出身的身份,升遷相對容易。尤其是進士中選入翰林院的,屬於專門為皇帝服務的,升遷的機會更多。一些進士,在官場上經過幾十年磨煉,最後做的好的,可以入閣拜相,稍微差點的,也可以成為朝廷大員。

圖6 明代科舉考試

有人說,進士的學歷,相當於現在的博士生導師。但是,明清時候,全國進士每次錄取大約三百人,也就是平均每年才錄取一百人左右。而現在的博士生導師,就很多了。

據2017年11月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有院士800人,中國工程院共有院士882人,加在一起,共1682人。考慮到中國現在大約14億人口,按照比例,進士估計相當於現在的兩院院士了。

文:墨羽翩翩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