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年女人,不胖也要減肥。

我中等身材,按照體重指數BMI,並不算胖。

身邊的朋友也都很有口德,極少說我胖。川外婆在北京的時候,還嫌我吃的少,長得瘦,川爸則安慰我說: 「你不胖不瘦,尤其不瘦。」

今年年初,我右眼瞼上出現一小塊白斑,懷疑是白癜風,很緊張地去醫院,醫生給的結論是:「血脂代謝異常。」如何改善呢?醫生給的建議是:「控制飲食、鍛煉、減肥!」

我又去做了個全身體檢,拿到體檢報告一看,膽固醇指標已接近正常範圍的上限。我再把過去三年的體檢報告進行了一下對比,問題就更明顯:近三年來,我的膽固醇指數直線上升, BMI也呈上升趨勢,雖然都在正常範圍內,但趨勢很不妙。

我再去查了很多資料,發現除了體重指數BMI,還有「體脂率」這一重要指標,更能反應人的健康狀況。有些人看起來不胖,但身體裡脂肪含量極高,健康風險也極大,其實就是「隱形的胖子」。

總之,無論是體重還是體脂,我都不能再安於現狀了,必須下決心減肥!

於是我從6月份開始減肥行動,到了8月底,便成功將體重從107斤減到99。現在已過去了好幾個月,體重仍然維持在100斤以下,沒有反彈。

有朋友讓我分享減肥方法,我一直有些猶疑,因為減肥關係到身體健康,我不是保健醫生,不能保證自己的方法百分之百正確。但禁不住讀者反覆懇求,我還是決定把這段個人經驗分享出來,需要提前聲明的是:每個人體質差異很大,本文僅供參考。

1、 改變,先從記錄」開始

我在學習時間管理的時候,聽老師說過一句話:「不記錄,就等於沒發生。」

體重管理也是同理。之前我不經常測量體重,家裡有一台不太準確的體重計,偶爾測一下,數值忽上忽下,摸不準規律,減肥也就無從談起。

認真決定減肥之後,我首先買了一台精確到0.1斤的體重計,然後堅持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起床和睡前)測量自己的體重,並用手機記錄下來。

人的腸胃空間很大,吃飽和沒吃飽,可以差好幾斤,口渴了喝上幾瓶礦泉水,也會重幾斤。這都不是真實的體重。比較真實的應該是早上剛起床,空腹時測的體重。

認真記錄一周之後,我能從每天的體重變化裡,發現一些規律:頭一天晚上的飲食情況,對體重影響最大!

如果晚上吃了很多主食和肉類,那麼第二天清晨體重會增加好幾斤;如果頭一天晚上吃的蔬菜瓜果居多,雖然睡前體重也不輕,但第二天清晨的體重會比吃等量主食要輕;如果某一日中午吃得飽,晚上少吃或不吃,那麼第二天早上的體重數值會很「美麗」。

每天清晨起床測體重,就像彩票開獎一樣讓令我期待,每當看到數值降低0.1,我就心情好好,成就滿滿;如果忽然增加零點幾,我就認真反思,加強自律。

2、 「管住嘴」比「邁開腿」更有效

大家都知道的減肥真理就是:管住嘴,邁開腿。

自我反思,這些年我一直比較注重鍛煉,比年輕時運動量大得多,但體重卻一直穩步上升。究其原因,應該是年齡越大,身體代謝功能越差,而我的胃口卻沒什麼變化。

我的胃口一直很好,全身最好用的器官大概就是我的胃。尤其是懷倆寶的孕期,身邊人都敦促我多吃,因為「一個人吃兩個人的飯」,我就真的把自己撐到了兩個人的飯量,吃吉野家時,我一人能裝下兩碗招牌牛肉飯。

生完孩子以後,撐大的胃並沒有像子宮一樣自動縮回,飯量依舊很大,儘管我加強了鍛煉,體重還是穩步上升。

通過一段時間的早晚體重測量,也驗證了這一點:早上測出的空腹體重值,跟頭一天吃的東西直接相關。

吃到肚子裡的食物,首先轉化成熱量,這些熱量一部分被基礎代謝和日常活動所消耗,沒有消耗的多餘熱量,就會轉變成脂肪堆積到體內。

我查了各種食物所對應的熱量值,發現對於一個飯量大的人,如果純粹通過運動減肥,難度確實不小。比如,多吃一碗米飯,就需要跑差不多3000米才能消耗掉這些熱量,如果每頓都多吃幾碗,得跑斷腿。

因此,於我個人而言,「不瘦」的主要原因還是跟飲食有關。(反之,如果你的食量不大,運動又極少,那麼可能得從運動上下功夫。)

我決定先要「管住嘴。」

對於一顆已經撐大的胃,直接節食會讓胃空虛難受,所以,我決定從改善飲食結構開始。

我認真研究各種食物的熱量值,因為研究得太深入,任何食物在我眼裡都能自動變換成卡路裡值:這盤木須肉是200卡路裡,那盤蔬菜沙拉是90卡路裡,同事問我中午吃啥,我說打算吃350卡路裡。

總體而言,碳水化合物(精細主食和甜食),以及油脂含量高的食物(肥肉,油炸食品)是減肥的人最需要控制的。

我首先在進餐時有意識地降低了這兩種食物的攝入。

最簡單的方法是「改變進食順序」。

我以往的吃飯習慣是小時候被我母親訓練的:一口菜一口飯,多吃飯,餓得慢(對於長身體的孩子是有道理的)。

如今,我改變了順序:先吃較多的蔬菜,蛋白質,填一下胃;主食放在最後,以雜糧為主;肥肉或油炸食物,則盡量少碰。

第二項飲食調整方向是:「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的原則。

我的早、午餐其實吃得都比較自在,除了調整了一下進食順序,並沒有減量,所以我沒太體會到節食的痛苦。

晚上怎麼吃,是減肥的關鍵。

到了晚上,如果沒有明顯的飢餓感,我就吃點黃瓜,喝瓶牛奶,簡單應付過去。

如果確實有飢餓感(通常跟午餐的攝入量和活動量有關),我不會強撐著不吃,而是盡量早吃,早吃早消化,不讓自己飽著肚子入睡。

我們一家人的晚飯都在6點前開始,10點多入睡,中間有4個小時的消化時間。

晚餐的內容我也會控制,皮兒薄餡兒多的蔬菜水餃,或者酸菜包是我經常性的晚餐選擇。

當然也有偶爾「失控」的時刻。比如前幾天老家親戚送來一隻土雞,川爸當晚就一鍋燉了,滿屋子香氣四溢,我忍不住也跟著大快朵頤了一頓。吃完以後,為了減輕罪惡感,我積極主動地收拾廚房,洗碗洗衣,把所有房間的地板都拖了一遍……以此來消耗多餘的能量。

3、 運動的目的是健康

儘管我一再強調飲食控制,但運動我一直在堅持。雖然在我身上,運動減肥效果不顯著,但對我的健康影響十分顯著。我們不僅要瘦,還要健康地瘦。

前些年因為工作透支了健康,我養成了用手機記錄生病日期的習慣。通過記錄發現,有氧運動對免疫力提升效果非常顯著。在我堅持有氧運動(每天慢跑半小時)期間內,我所記錄的生病頻率大幅度降低。

有一段時間,我聽說跑步會傷害膝蓋,就停了大半年的跑步,結果鼻炎、咽炎、感冒頻繁發作,只好又重新跑起來。我之所以選擇慢跑或快走,是因為比較容易實現,上下班的路上就可以基本解決。其他運動可能要依賴場館、器械,作為中年倆寶媽比較難抽出時間。至於跑步傷膝的情況,確實會發生,這跟人的體質有關,也跟方法有關,所以在決定跑步鍛煉之前,最好研究一下正確的跑步方法,尤其要注意體察身體的感受,如果感覺膝蓋疼痛,建議立刻停止。

對於中老年人,最安全的有氧運動方式是「游泳」,如果有條件,有時間,每天游泳一小時最理想了。

除了有氧運動,我還每天堅持20多分鐘的瑜伽或無氧運動。瑜伽可以先去健身館學會,然後在家練習。無氧運動我主要參考由美國體能訓練專家馬克.勞倫編著的《無器械健身》(女性版)。

無氧運動是降低體脂、提升身體基礎代謝的有效方法。

之所以選擇無器械的運動方式,也是為了不受時間場地限制。比如在廚房接水,等水接滿的兩分鐘剛好做一組下蹲運動。

有時候陪孩子彈鋼琴,我也會在旁邊做幾組拉伸運動。

每天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就可以把規定的動作做完。

我就按照這套辦法日復一日地堅持,然後某一天清晨,我記錄下了這「歷史性」的一刻:

之後我便一直維持這一套生活方式,體重沒有繼續下降,也沒有反彈,我想可能我的身體已經達到了某一種平衡。

其實相比那些動則減幾十斤的減肥廣告,我的減肥成績並不算耀眼。我之所以自我感覺不錯,是因為整個過程比較輕鬆,沒有太耗時間,也沒太大的痛苦。

在我的價值觀裡,「痛苦」的東西都是反人性的、難長久的,無論是減肥、工作,還是養育孩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