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看看三藩之亂時的各路反叛勢力,才知道清王朝贏得有多險

文/寂寞的紅酒

1673年春,康熙皇帝決定撤藩,因此他召集各部閣臣討論撤藩之事。結果,在朝堂上,他撤藩的提議遭到了群臣的反對。最終,康熙帝力排眾議,堅持要撤銷三藩,因此引發了三藩之亂。三藩之亂席卷半個中國,持續了八年之久,清王朝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平定,其中險象環生,把清王朝驚出了一身的冷汗。直到戰爭勝利後,還有很多群臣認為這場戰爭非常冒險。其實也不怪群臣們反對和忌憚,看看三藩之亂時的各路反叛勢力,才知道清王朝贏得有多險?

首先,清王朝最大的對手毫無疑問是手握重兵的三大藩王。三藩割據一方,兵強馬壯,尤其是吳三桂,實力非常雄厚。當時吳三桂擁兵三十萬,全是身經百戰、訓練有素的精兵。雖然其他兩藩實力稍弱,但也不容小視,耿藩有20萬軍隊,尚藩也有10萬精銳。三藩加起來總兵力高達六十萬,其中可用兵力超過40萬。戰爭爆發後,三藩的總兵力一度激增到70多萬人,比清軍的總兵力還要多。三藩之亂爆發時,清軍的總兵力不過四十五萬,其中可抽調的兵力不過十五萬,可用兵力遠沒有三藩多。三藩之亂爆發後,清朝廷僅僅拚湊了7萬兵馬,可見清軍可用兵力有多匱乏。同時,清政府最為依仗的八旗軍隊戰鬥力嚴重下降。這是清軍在戰爭初期被打得節節敗退的主要原因。

三藩叛亂後,除了三藩之外,還有多路其他勢力卷入其中。比如當時依附於吳三桂的貴州提督李本深、陝西提督王輔臣、廣西將軍孫延齡、四川總兵吳之茂等等。他們不是吳三桂的部將就是依附於吳三桂,所以三藩之亂爆發後,這些兵馬迅速發動叛亂,叛亂席卷雲南、貴州、廣西、四川、陝西、福建、廣東等多個省份。這些依附於吳三桂的勢力中,僅僅陝西的王輔臣就有兵馬數萬,叛亂勢力之強大可想而知。

此外,參與叛亂的還有四川的幾個土司、苗民、察哈爾蒙古的布爾尼汗、青海土爾扈特部的默爾根台吉。察哈爾的布爾尼曾趁後方清軍主力被抽調一空的時候,舉兵叛亂,把清王朝驚出了一身的冷汗。如果不是孝莊皇太后出面,把京師滿洲蒙古八旗所有的家奴拚湊起來,或許北京就被布爾尼攻陷了。此外,台灣的明鄭也趁火打劫,出動水師襲擾沿海,把清王朝搞得焦頭爛額。如此多的勢力參與叛亂,清王朝能贏可以說並不輕鬆。戰爭初期清王朝曾險象環生,長期處於被動。如果不是吳三桂打到長江就想罷兵,很可能一鼓作氣就打到北京城了,推翻清王朝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可以說,清王朝能擊敗三藩贏得非常驚險。

參考資料:《論康熙時期的三藩之亂》、《三藩之亂》、《清朝通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