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能做英雄誰願當叛徒?一位清朝漢臣的官場不歸路

作者:陳三不

有一群人活在歷史的夾縫中,活著難過,死了難看。

每逢朝代交替,少不了舊朝的官員們換個袍子,繼續在新朝任職。無論是帶兵打仗也好,理財治國也好,都需要一套統治技術,不是隨隨便便換套人馬就能管理好諾達一個帝國。

這個道理許多王朝的統治者都懂,對於那些投降歸順的前朝官員,雖然心裡有些嫌棄惡心,卻也不好表示出來,基本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了。

清朝偏偏出了個乾隆帝,眼睛裡揉不得沙子,不按常理出牌,非要弄個《貳臣傳》出來。乾隆四十一年,他讓人把前朝歸順的官員們單獨拎出來,一個一個羞辱一遍。

於是,洪承疇、祖大壽、尚可喜等人肯定是跑不掉的,活著的時候為滿人奪取天下立下汗馬功勞,死了後卻要被投靠的主子鞭屍。

沒過幾年他覺得《貳臣傳》不過癮,又想出來一個《逆臣傳》的計劃,把吳三桂等反叛大清的人單獨立傳,懲戒後人。

乾隆牽頭進行了篩選,把一些人從《貳臣傳》剔出來送進了《逆臣傳》,譬如王輔臣,乾隆狠狠罵了他一頓,“此等形同狗彘,靦顏無恥之人,並不得謂之貳臣。

貳臣都不配,可見乾隆對王輔臣的厭惡至極。而仔細讀讀王輔臣的傳記又讓人唏噓不已,如果能當英雄,誰願意當叛徒?

一、老領導的召喚

事情要從康熙十二年講起。

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雲南昆明,平西王吳三桂斬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蓄發易幟,舉兵反清。作為清初三藩中實力最強的一角,吳三桂的反叛很快掀起了連鎖反應,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以及廣西將軍孫延齡紛紛響應。

一時間,雲、貴、桂、粵、閩、湘、蜀等省均告陷落。在短暫的措手不及後,清廷旋即展開平叛攻勢,綿延八年的“三藩之亂”就此拉開序幕。

清軍平定三藩攻勢圖

作為跟隨清室入關的“從龍之臣”,三藩為清朝定鼎中原立下汗馬功勞。在此過程中,三藩的驕兵悍將、門生故吏遍及天下,這其中又以平西王吳三桂為最,甘、陝、鄂、浙等均有其人脈。

這些昔日手下如今多是封疆大吏,執掌一地軍政。當三藩揮戈北向時,駐守各地的“西選”故將也擁兵支持,可謂是四面狼煙。

陝西提督王輔臣,便是其中之一。

電視劇《康熙王朝》劇照:王輔臣與兒子王吉貞

自兩年前舉兵響應老領導吳三桂後,他還沒有遭遇過清軍如此規模的攻擊。在得知撫遠大將軍圖海率軍西進的消息後,王輔臣即著手在虎山墩設下埋伏。

未曾料到的是,即便突遭埋伏,由圖海指揮的清軍仍重創了平涼叛軍,迫使其龜縮城內。

虎山墩西通六盤山,是固原糧草運抵平涼的必經之路。清軍又於虎山墩上架設大炮,居高臨下向城內轟擊。糧草已斷,又臨天雷之火,王輔臣和平涼軍陷入死地。

王輔臣最初本是農民軍,而後歸明,最終降清,此次又再度反叛。反叛與歸順,對他而言已是常事。

二、亂世的生存邏輯

王輔臣本姓李,少時為河南一官宦人家的奴仆,由於不堪壓迫,正逢明末農民軍橫行,他便投了闖王。他好賭博,時常拋擲千金,與他同在農民軍的姐夫不滿其做法,試圖用箭射死他,孰料一擊未中,卻被其反殺。

輔臣殺人後,遠遁大同,投入大同總兵薑瓖帳下,並為副總兵王進朝收為義子。正是在大同,身為明軍的王輔臣第一次登上了歷史舞台。

薑瓖,大明大同總兵,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闖王李自成攻破太原,後路斷絕的薑瓖向農民軍投降。

僅僅一個月後,形勢驟變,崇禎皇帝自縊身亡,大順軍在山海關被多爾袞和吳三桂擊潰,滿清入關,大順朝一朝瓦解。

薑瓖在大同旋即反叛,殺農民軍歸清。但易主服侍後,薑瓖並未得到其想要的待遇,反而備受冷落。1649年,他又自稱興漢大將軍,據大同反清複明。此時的王輔臣一直追隨其左右,為其鞍前馬後,衝鋒陷陣。

大同之屠

前來平叛的滿清將領,是排行老八的英親王阿濟格。作為明代的九邊之一,大同歷數朝營造,城堅壘固,易守難攻。就在這場艱苦的攻堅戰中,“馬鷂子”的威名響徹滿清營帳。馬鷂子,正是王輔臣。

據《廣陽雜記》記載:“輔臣乘黃驃馬,時出剽掠,來則禽人以去,莫有攖其鋒者。”

這個縱馬突馳,有如鷂鷹的猛將,給縱橫千里江山無阻的滿清悍勇留下無數噩夢,乃至於“遠望黃驃馬騁而來,輒驚曰馬鷂子至,即披靡走。”

但馬鷂子的匹夫之勇終不能抵千軍萬馬,未幾,大同城破。由於平叛付出的慘重代價,清軍對大同守軍進行了殘酷的報復,大肆屠戮降軍,甚至將大同城垛拆去五尺,但馬鷂子王輔臣卻安然無事。

原來,英親王阿濟格早就注意到這員身長七尺,髯眉如臥蠶的“活呂布”。受阿濟格賞識,王輔臣未遭劫難,反而歸京面聖,被順治欽點為侍衛。一時間,京中滿人無不以識馬鷂子為榮。

三、吳三桂還是英雄時

隨後,王輔臣受洪承疇舉薦,歸入吳三桂账下,征討西南。他與吳三桂的交情,也就此開始。

吳三桂歎服王輔臣武藝,其“待輔臣有加子侄。念王輔臣不去口,有美食美衣器用之絕佳者,他人不得,必賜輔臣。”

王輔臣也對吳三桂的知遇之恩感激萬分。在吳三桂麾下,王輔臣大展拳腳,已然是平西王的左膀右臂。

康熙九年,清廷特擢王輔臣為陝西提督,駐兵平涼。當調令報至雲南,吳三桂“如失左右手”,贈王輔臣白銀二萬兩以為川資。

離別前,二人相對涕泣,吳三桂向王輔臣囑道:“爾至平涼,勿忘老夫”,可見感情之深。

四、誰想當叛徒?

平涼城舊照

王輔臣就此率一家老小拜別雲南,行至西北。此時的他已是封疆大吏,若無意外,餘生富貴綽綽有余,但這種理想的生活很快就被三年後的那場叛亂所打破。

康熙十二年(1673)11月,吳三桂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舉兵叛清。身為昔日愛將的王輔臣也很快收到由吳三桂密使汪士榮帶來的密信。

一反常態的是,王輔臣並未收留汪士榮,而是將其押送北京,此舉得到了康熙帝的嘉表。

王輔臣不想再叛了,這次也沒有再度叛的理由。

大同一戰,是英親王阿濟格救其於水火;當阿濟格因攝政一事被賜死後,是順治帝將受牽連的他從辛者庫的奴隸堆中挑出來,欽點為一等侍衛;被封陝西提督時,康熙帝更是禦賜其豹尾槍一杆,以示恩寵。

人臣至此,夫複何求?

但這次,叛與不叛,並非王輔臣自己所能決定。

吳三桂政權兵部護照

五、雞蛋上跳舞,糊塗人的荒唐法

三邊叛亂,震動京師。陝西為天下之脊,京師左臂,康熙帝特命莫洛為經略大學士,總領甘陝軍政。莫洛雖然正派清廉,但為人剛愎自用,對軍中存在的滿漢矛盾不加調解。

王輔臣的平涼軍都為漢軍,糧餉馬匹的分配一直劣於滿軍,士卒極為不滿,莫洛的不作為最終激起兵變。

王輔臣的副將邵苓芝帶兵衝擊莫洛軍營,混亂中莫洛中箭身亡。

殺經略大學士本就罪不容誅,更何況王輔臣還帶有“歷史汙點”。當人面臨否定的情況時,總會選擇冒險的做法,不叛是死,叛也是死,不如反了!

就這樣,“寧殺我無負朝廷”的王輔臣終因“其下謀變勢成”,再度改旗易幟。王輔臣反,隴右及陝北大部落入敵手。

吳三桂迅速對平涼叛亂做出反應,其派王屏藩率十萬叛軍前出四川,意圖與平涼軍遙相呼應,擊穿甘陝,斷清廷臂膀。

漢中,這一“北瞰關中,南蔽巴蜀,東達襄、鄧,西控秦、隴”的戰略要地,旋即成為清吳雙方激烈爭奪的地域。

但此刻已是“鎮西將軍”的王輔臣除攻陷鳳縣,斷絕漢中清軍的糧道外,很少有主動出擊的行動。

秦州兵變後,他派副將駐守秦州,自己則率軍回防平涼,即便在攻陷蘭州後,他也沒有乘勝北聯寧夏變軍,南接川北吳軍,疾攻西安以圖大舉。

對比王屏藩軍的連日鏖戰,王輔臣的舉動可謂相當“佛系”。這樣的消極行為最終導致自己囿於甕中,城下投降。

薑瓖在他走投無路時將其收於账下,所以他甘願為其蕩決於軍陣中;阿濟格在血火中留其一命,順治、康熙兩代皇主厚恩於他,所以他會在叛時猶疑不定,眷戀皇恩;吳三桂待其如子侄,所以他舉兵易幟。

誰傾心於我,我必肝腦塗地。

他的搖擺不定,首鼠兩端,不過是對恩情的抉擇。王輔臣的性格中缺少了作為一個人最為寶貴的原則性,這種在雞蛋上跳舞的平衡術,怎能用於亂世這場零和博弈中?

王輔臣摸錯了歷史的脈搏,總是身不由己的隨波逐流,終至其悲劇性的結局。

參考文獻

1.李峰.王輔臣事略考述[J].晉陽學刊,1996(04):111-113;

2.蘆婷婷.王輔臣之亂新論[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9(02):114-118。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