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吉利收購Smart一半股份,是李書福的又一步格局妙棋嗎?

吉利和奔馳,又“來電”了。

3月27日據外媒報導稱,戴姆勒欲出售Smart的50%股份,而當下最大單一股東吉利集團有望成為接盤者。該傳聞甚至把時間節點也預測了,稱此次股權出售交易將在今年4月份舉辦的上海車展前得到確認。

後據媒體爆料,有吉利內部人士透露,今天3月28日,吉利集團就將正式與戴姆勒集團在杭州總部進行簽約,雙方將各持有smart品牌50%的股份。

一片好事將近的氣氛。

社友們也許要問了,吉利若購Smart的50%股份,是否值得買嗎?以下車透君做以分析。

當然啦,肯定有利好的一面。

從戰略層面上看,吉利與戴姆勒的深度合作,這對於志在全球的汽車集團來說,肯定具有“聯姻”效應。

去年2月,吉利收購戴姆勒公司9.69%的股權成為戴姆勒第一大股東後,吉利就反覆強調,是戴姆勒的長期戰略投資者,並非單純的財務投資。

戴姆勒在電動車和自動駕駛領域,本來就有很強的生產技術積澱以及品牌影響力,而在平台、三電技術方面,吉利也有積累,再加上前不久剛剛和寧德時代簽下大單子,如果聯姻確實也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加之吉利有過康迪、知豆等微型車品牌的運營經驗,相互激發之下,或許也能為Smart品牌在中國的煥發新生,打開一片新天地。

不過,也並非沒有風險。

Smart,對於奔馳來說,並非是什麽金蘋果;恰恰相反,面臨巨虧。美勒茨銀行預計,smart品牌已經累積損失了約40億歐元。另據分析師預估,目前每年虧損額在5億至7億歐元。

受其拖累,2018年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部門的息稅前利潤下降18%至72.16億歐元,回報率也從9.4%降低到7.8%。

Smart雖以小巧的造型、人性化的操控設計著稱,堪稱是部靈巧的大玩具,但它的經營業績卻是逐年下降。2017年Smart品牌的全球交付量下降6%,至13.6萬輛;2018年Smart品牌的全球交付量下降4.6%,至12.9萬輛。相比之下,寶馬集團旗下定位與Smart相近的MINI品牌,去年全球銷量則高達36.15萬輛,接近Smart品牌的3倍。

Smart曾有計劃將品牌重新定位,將自己塑造成為特斯拉電動版的城市用車,但這一轉型並未完全展開。

由此可見,吉利若收購Smart的50%股份,至少初期是存在相當經營虧損風險的。

再看形勢。

從競爭態勢看,長城汽車已經與寶馬旗下的MINI合資成立光束汽車,也將專攻電動小型車市場。

但畢竟長城MINI握有先手,而且MINI品牌的可延展寬度,似乎也更優於Smart品牌。

吉利在旗下品牌梳理方面需要花很大的力氣,除開吉利母品牌和沃爾沃外,領克、吉利新能源、蓮花等在國內和海外市場的開拓,都僅是在初步耕耘期。

這與很多年前吉利收購沃爾沃,產生巨大協同效應,導致吉利品牌快速騰飛,已經是“此一時彼一時”了。

此時,若再加入一個耗費腦力和財力的Smart品牌,那麽對於吉利控股集團這艘前行中的巨型“航母”來說,增添的是正能量還是負動力呢?確實值得好好斟酌一番。

行文至此,車透君發現收購Smart一半股份,是件機遇與風險並存之事。

也別說,擁有大格局的李書福,真就擅長乾這種別人不敢想也不敢做的事。在面向未來的商業機遇與風險時,他一向主張以“合作與協同”來實現共贏。

想當年收購沃爾沃時,幾乎沒人看好,但李書福愣是把這樁“蛇吞象”的收購,做成了汽車業並購的經典雙贏案例。

收購Smart一半股份,會成為李書福的又一步格局妙棋嗎?讓我們拭目以待之。

(車透社出品,主編羅裕,圖片來源於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