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4月政治局工作會議點評:擴大內需 高品質發展是關鍵

  【中信建投 巨集觀】“擴大內需”並非“擴大總需求”,“高品質發展”是關鍵——4月政治局工作會議點評

  來源:文濤巨集觀債券研究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3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對於會議精神,我們理解如下。

  第一,第一關鍵詞是“高品質發展”。

  “高品質發展”在十九大報告提出後,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充分論述。本次政治局工作會議精神中,“高品質發展”仍是第一關鍵詞。

  (1)“高品質”是一季度經濟運行的亮點。對於一季度經濟運行的看法,會議在“延續了穩中向好態、主要指標總體穩定”的總體結論之後,分別從“內需拉動作用”(內需-外需)、“工業和服務業協同性”(工業-服務業)、“結構調整”(新產業-舊動能)、等結構表現方面肯定了“高品質發展取得良好開端”。跟以往政治局經濟工作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比較,對於經濟增長“品質”的關注程度更高。

  (2)“高品質發展”是全年工作任務的關鍵。會議指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關鍵是要主動同高品質發展的要求對表”,要“頂層設計”高品質發展的指標體系等,這跟十九大報告中“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的精神一脈相承。

  第二,再次強調“三大攻堅戰”。

  這既是去年12月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月初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工作部署的延續,同時也是年內工作的首要任務。

  第三,供給側改革有“新提法”。

  (1)對於化解過剩產能,要“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表明過去兩年的去產能成效較好,產能過剩問題有明顯緩解,未來去產能的行政化色彩將進一步淡化。

  (2)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以往會議雖然也有關於“科技創新”、“新產業”的提法,但“關鍵核心技術”的表述是首次出現,聯繫近期美國對中興製裁以及國內對芯片的廣泛關注,這裡的“關鍵核心技術”應該是指芯片等高端技術,未來或有進一步的支持政策頒布。

  (3)企業減負值得期待。“減稅降費,降低企業融資、用能和物流成本”的提法在之前的會議中基本都有涉及,但今年的落地節奏明顯較快,先是下調增值稅率,之後是降低工商業企業電價,再有定向降準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未來或許還有政策進一步頒布。

  第四,“推動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健康發展”如何理解?

  本次會議提出“推動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健康發展”,這是不同於過往會議的新提法,我們認為,這可能反映了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新思路。

  (1)“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健康發展”本身是高品質發展的一部分。以前的資源密集型發展模式導致杠杆率過高、資產泡沫風險加大等問題,需要調整。

  (2)信貸與債市有可能是未來監管的重中之重。五個領域中,股市、匯市與樓市“健康發展”在之前的會議中或多或少有所提及,如2016年4月政治局會議提出“保持股市健康發展”,多次會議提到匯率形成機制、匯率水準基本穩定以及構建房地產發展長效機制。信貸更多是涉及“合理增長、優化結構”,與債市相關的主要是“發展直接融資”,信貸、債市“健康發展”的提法較為少見。與股市、匯市、樓市相比較,信貸、債市的信用融資特徵更為明顯,一旦企業到期未能償付信貸或者兌付債券,則容易引發信用風險,甚至釀成系統性金融風險。信貸與債市有可能是未來監管的重中之重。

  (3)關注金融統計。緊跟“健康發展”後的是“及時跟進監督,消除隱患”。月初國務院辦公廳官網印發《關於全面推進金融業綜合統計工作的意見》,背景之一就是“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第五,“擴大內需”既不是“擴大總需求”,也不是“重回投資”,而是“高品質發展”的一部分。

  市場對本次會議最為關注的無疑是“擴大內需”的表述,甚至有觀點將其視為重回房地產與基建投資。我們認為,“擴大內需”本質上是“底線思維”與“高品質發展”的一部分,不宜解讀為“重回投資”。

  (1)“擴大內需”不同於“擴大總需求”。以往巨集觀經濟政策相對寬鬆時,對應的政策表述通常是“擴大總需求”。在基數抬升、人民幣升值以及貿易戰升溫背景下,今年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率下滑是大概率事件,一季度也有所反映,在此背景下“擴大內需”是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必然選擇,因此,即便是擴大內需,也僅是對外需下降的對衝,不應視為政策基調轉變的信號。

  (2)“加快調整結構與持續擴大內需結合”的表述更傾向於長期政策而非短期選擇。無論是“結構調整”還是“持續”,都是中長期語境下的表述;而從過往會議看,“擴大內需”本身也是中長期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如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等、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等)。

  (3)對於政策基調轉向的約束尚不明顯。兩個量化約束因素,一是“2020翻一番目標”,二是就業,目前看兩者基本都不存在問題,重回投資支撐經濟缺乏足夠的必要性。

  (4)“擴大內需”不同於“重回投資”,更可能是指“消費+先進製造”。一方面,從以往會議精神看,“擴大內需”通常是指增大“消費需求”,而增加消費需求、降低對投資依賴,正是“高品質發展”的應有之意。另一方面,企業減負、定向降準+MLF置換、核心技術突破,關注的主要是實體經濟尤其是先進製造業發展。

 

責任編輯:李彥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