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政治局會議對樓市調控有重大表述變化 未提股市債市

  重磅!中央政治局定調下半年!透露八大信號,對樓市調控有重大表述變化,未提股市債市意味什麽

  每年7月的年中政治局會議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會議之一,例行研究分析經濟形勢,對上半年經濟工作進行總結,並對下半年經濟工作作出安排,有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

  在7月最後一天,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明確下半年要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品質發展,任務艱巨繁重。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加強統籌協調,形成政策合力,精準施策,扎實細致工作。

  這次會議延續了近幾年的風格,公報雖然簡短,但乾貨很多,市場關心的問題基本可以找到答案。31日晚間,離岸人民幣對美元短線上揚近400點,收復6.81關口,對於政策變化給出了及時反應。

  來看關鍵表述:

  1、 經濟形式判斷。上半年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主要巨集觀調控指標處在合理區間,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取得初步成效,生態環境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強。 

  2、 抓住主要矛盾。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針對性強的措施加以解決。

  3、 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4、 六穩。要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權益。

  5、 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增強創新力、發展新動能,打通去產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業成本。要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

  6、 關於去杠杆。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堅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協調好各項政策頒布時機。要通過機制創新,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意願。

  7、 落實擴大開放、大幅放寬市場準入的重大舉措。推進改革開放,繼續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要落實擴大開放、大幅放寬市場準入的重大舉措,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縱深發展。

  8、 堅決遏製房價上漲。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製房價上漲。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9、 做好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做好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把穩定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確保工資、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強化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做實做細做深社會穩定工作。 

  10、 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長官。在黨的紀律中,政治紀律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把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長官突出出來,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斷鞏固黨執政的政治基礎。

  解讀一:首提“六穩”,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會議要求,下半年要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 要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權益。

  這是首次提出“六穩”,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針對性強的措施加以解決。申萬巨集源首席巨集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正因為當前導致經濟形勢不穩的因素變多,所以需要求穩,在穩中求進的過程中推進經濟發展。

  一是穩就業,通過大力發展服務業來增加就業,這是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工作,需把穩定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確保工資、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

  二是穩金融,主要手段是實行逆周期調控,穩定信用市場,穩定股市匯市債市,防範發生系統性風險。

  三是穩外貿,在當前外部環境變化,特別是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需通過匯市、制度改革等方式擴大進口。

  四是穩外資,主要是加大對外開放,落實擴大開放、大幅放寬市場準入的重大舉措,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縱深發展。

  五是穩投資,通過基建、鄉村振興、高科技消費產品產業鏈、十三五項目等方式擴大投資。

  六是穩預期,只有穩定了市場預期,保證了政策的連貫性和前瞻性,才能緩解市場擔憂,確保在可預期條件下推進改革。

  解讀二:積極財政政策要擴內需,補短板要擴基建

  會議要求,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華泰巨集觀李超團隊表示,積極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我們認為下半年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將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將發力,約1兆地方專項債額度有望加快發行。同時,基建投資增速下半年有望顯著反彈,基建要加大補短板的力度。上半年部分中西部省份投資增速下滑過快,我們認為高鐵、高速、鄉村振興等相關的基建方向有望顯著發力,維持全年基建投資13-15%增速的預測。

  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認為,下半年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但與貨幣政策總量調控的方式不一樣的是,財政政策更多的是結構性調整。因此積極的財政政策並不意味著要擴大支出規模和提升中央政府杠杆率,更多的是通過減稅以及在執行層面加快支出節奏來實現,更側重於結構性調節來確保流動性能真正進入實體經濟並起到扶持中小企業和鼓勵產業更新的效果。

  在貨幣政策方面,貨幣政策先期已出現實質放鬆,未來將進一步持續。從6月初開始,定向降準、債轉股、以及監管層視窗指導銀行增配低評級信用債、資管新規執行通知和銀行理財細則等資訊都印證了貨幣政策開始寬鬆的觀點。下半年緩解外部壓力穩增長的任務仍然艱巨,貨幣政策下半年將保持在寬鬆區間。

  解讀三:高品質發展和深化改革開放仍是主線

  會議指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品質發展,任務艱巨繁重。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加強統籌協調,形成政策合力,精準施策,扎實細致工作。同時,推進改革開放,繼續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 

  可以看出,高品質發展和深化改革開放仍為主線。會議延續了十九大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再次強調推進高品質發展。中泰證券巨集觀團隊認為,高品質的定位,也就意味著擴大內需不會重複以往的“大水漫灌”,而是會選擇“精準滴灌”。因此,擴大內需也有望顯現結構性特徵,重點或在於擴大製造業投資、提振消費,以及減輕企業負擔和增加居民收入。

  而改革開放,從近期公開 資訊看,內部改革驅動依舊在推動,只有改革和開放才是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最有力的手段。

  此外可以注意的是,改革開放方面重心轉向開放,改革提的不多,開放力度更大、更具體。過去幾年的會在這部分一直強調的是對內改革,國企、財稅、金融基本每次必提但這次沒提。

  解讀四:去杠杆要把握節奏考慮時機

  會議提到,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堅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協調好各項政策頒布時機。要通過機制創新,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意願。

  整個2季度在去杠杆推動下,持續的信用收縮和金融機構回表和縮表引發了一系列超預期反應,包括5月份的信用債市場的違約潮、6月份的股市的股權質押危機、外圍貿易摩擦更新衝擊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大幅貶值等等。

  去杠杆需考慮到金融風險因素和市場承受力,所以政治局會議中明確要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節奏,協調好各項政策頒布時機,也對金融監管體制的聯動性提出了要求。在內有經濟下行壓力和信用風險暴露的大背景下,國內政策需要在穩增長、調結構與去杠杆、嚴監管之間調整和平衡。

  中銀策略預期,下半年去杠杆帶來的壓力將穩中趨緩,流動性或大幅改善,為市場的持續反彈提供條件。

  解讀五:樓市調控提法為“堅決遏製房價上漲”

  會議提到了要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製房價上漲。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堅決遏製房價上漲”的表述跟以往相比少了“過快”兩個字。回看近兩年的房地產市場,在一輪又一輪調控政策高壓下,投資投機性需求已被明顯抑製,房價也從此前的瘋狂上漲逐步回歸理性,同時,房屋的居住屬性越發明顯。

  李超認為,本輪始於2016年房地產調控仍未結束,當前正處於向長效機制完善落地的過渡關鍵期,更需嚴格把握“房住不炒”原則,堅持“因城施策”的精準調控手段,營造有序健康的房地產市場,為長效機制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預計地產調控政策短期不會轉變,維持全年地產投資累計增速緩慢下行的判斷。

  中泰證券巨集觀團隊也認為,樓市相關政策難以明顯轉向,目前一二線城市樓市價格仍居高不下,增長放緩但無下調趨勢,三四線城市持續高溫,國開行的PSL和棚改貸款政策的調整也釋放了樓市調控堅決不動搖的信號。伴隨著房地產相關稅收法規的頒布,部分人口流出的三四線城市房價面臨較大壓力。

  如是金融研究院管清友看來,在房地產再次進入政治局視野,對房地產不是好消息。房地產作為一個市場化產業,沒有問題的時候不會進入政治局會議的討論範圍,一般政治局討論房地產都是偏“緊”的定調,這次也不例外。一季度的時候房地產還比較穩定,所以423會議並沒有提,但過去一個季度,房地產市場開始出現一些微妙的變化,貨幣寬鬆的預期開始讓很多人憧憬地產調控的放鬆,中央這次新加的一段話算是把這個預期澆滅了。

  解讀六: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權益

  自二季度中美貿易摩擦更新以來,美方的征稅措施,確實會對包括美資企業在內的在華外資企業造成影響。政治局會議指出,要保護在華外資企業的合法權益。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多個場合指出,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擁有了穩定的投資環境,較強的產業配套能力,有潛力巨大,正在更新而且不斷開放的消費市場。近期,通用電氣、福特、寶馬、特斯拉等外資企業紛紛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產能、規模和投資。外交部表示,將繼續改善營商環境,保護外資企業在華的合法權益,使中國繼續成為外國企業投資的首選之地。

  解讀七:未提股市和債市意味著什麽

  不同於4月份的政治局會議,年中會議未直接點名股市和債市、匯市。4月份的會議提到要推動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健康發展,及時跟進監督,消除隱患。

  這並非意味著股市、債市和匯市在下半年的經濟運行中不重要,而是在穩中求進的全盤考量中。上面提到的“穩金融”,就涵蓋了股市、債市和匯市的內容。

  在股市方面,中信證券研報表示,前期信用風險對股市的壓製隨著監管政策的邊際放鬆和貨幣政策的持續發力得到一定緩釋,股市的向下壓力得到了適當緩解。

  在債市方面,對於利率債而言,目前機會不大,信用債市場處於回暖趨勢中,其中最具確定性的性的品種,還是AA+甚至是一些AA城投債。

  解讀八:嚴肅紀律,讓制度“長牙”

  會議要求,要把執紀和執法貫通起來,嚴格依照紀律和法律的尺度,堅持紀嚴於法、紀法協同,強化日常管理和監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漸。要通過抓紀律避免黨員幹部犯更大的錯誤,這也是對幹部最大的愛護,嚴格執紀考驗著黨員長官幹部的忠誠和擔當。要鞏固和發展執紀必嚴、違紀必究常態化成果,下大氣力建制度、立規矩、抓落實、重執行,讓制度“長牙”、紀律“帶電”,充分發揮紀律建設標本兼治的利器作用,使鐵的紀律真正轉化為黨員幹部的日常習慣和自覺遵循,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把黨的紀律挺在前面,用嚴明的紀律管黨治黨,黨的紀律建設已經成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重大戰略部署的重要支撐,開創了管黨治黨的新局面。從打老虎到怕蒼蠅,在反腐面前只有制度紀律先行,才能將違法違規者付出沉重代價。 

責任編輯:王瀟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