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2家銀行股為何跌破淨資產?中小銀行兆資本金饑渴

文 |《財經》記者 唐郡 嚴沁雯 張穎馨

編輯 | 袁滿

36家銀行股,31家“破淨”,屢屢包攬A股利潤排行榜前列的銀行股又一次進入估值低谷。

所謂“破淨”,指的是上市公司股價跌破每股淨資產金額,是估值低迷的表現。據《財經》記者統計,截至6月15日收盤,36家A股上市銀行中,僅5家股價尚未“破淨”。基於此,多家銀行近日相繼發布穩定股價措施。

經《財經》記者多方了解,當前銀行股估值下探影響因素頗多。一方面,受強監管、長期淨息差收窄等因素影響,銀行股估值低迷是常態;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監管要求銀行支持實體經濟,銀行資產質量、未來盈利能力等方面存在不確定性,導致投資者預期下降。

銀行股估值低迷雖是新常態,但對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發展的潛在影響,不容忽視。有銀行業人士直言,中小銀行普遍未上市,當前低迷的銀行股估值會影響股東增資意願,導致核心資本難以及時有效補充。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國務院、銀保監會等多次表態、發文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陸續頒布支持中小銀行發行永續債、放寬險資投資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債等利好政策。但即便如此,仍有城商行董事長向《財經》記者反映:“資本補充機制現在會有‘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真正補充資本時渠道不夠、門檻過高。”

申萬宏源分析師今年3月指出,中小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有所不足,構成目前商業銀行信用擴張的一大薄弱環節。據其測算,中小行2020年需補充約1.15兆元資本金,方能支撐央行全面降準所提供的信用擴張空間。

估值新低:PB僅0.63倍

一向被認為是最會“賺錢”的銀行業,在幫助A股投資者賺錢上略顯遜色。

6月11日晚間,成都銀行(601838.SH)發布穩定股價措施公告。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共計12人自6月9日起30個交易日內增持股份,金額合計不低於247.55萬元。據公告顯示,在今年5月13日至6月9日期間,成都銀行股票收盤價已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淨資產,觸發公司穩定股價措施。

無獨有偶。在成都銀行啟動穩定股價預案之前,還有4家A股上市銀行的股價在今年先後觸發公司穩定股價措施,包括浙商銀行(601916.SH)、長沙銀行(601577.SH)、郵儲銀行(601658.SH)和渝農商行(601077.SH)。

上述銀行紛紛出手“護價”源於股價的“跌跌不休”。據同花順數據顯示,年初至今,上述銀行股價跌幅均在10%以上(以除權前價格為基準測算除權後股票的市場成本價)。其中,浙商銀行跌幅約為18.41%、長沙銀行約為13.58%、郵儲銀行約為16.89%、渝農商行約為26.27%,成都銀行約為12.63%。

將範圍擴大至整個銀行板塊,《財經》記者注意到,與年初對比,沒有一家A股上市銀行股價出現上漲。與此同時,甚至有投資人在互動平台質疑部分銀行為何不頒布穩定股價措施。

不僅如此,整個銀行板塊估值也在不斷下探,至歷史低位。據中證指數顯示,截至6月15日,銀行業最新平均市淨率(PB)為0.63倍,較5月的0.64倍再次下滑。

據Wind數據,截至6月15日收盤,A股上市銀行的“破淨”數量已逼近90%。在36家A股上市銀行中,已有31家銀行的市淨率(PB)在1倍以下。此外,PB在0.5倍-1倍之間的有30家,PB在0.5倍以下的僅華夏銀行(600015.SH)一家,為0.45倍。

一位市場人士告訴《財經》記者,銀行估值下滑反映了當前投資者對銀行未來表現的態度。一方面,目前銀行盈利模式受到金融開放,投資多元化、地產紅利退潮等影響,賺錢不似以前那麽輕鬆;另一方面,疫情對銀行資產質量的影響會滯後,在投資者看來,銀行後續表現還需觀察。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認為,目前銀行估值較低,一方面是歷史原因導致。銀行股長期面臨強監管,政策環境相較其他行業更加嚴格;從長期趨勢來看,銀行的淨息差不斷收窄,不像某些新興行業和成長型公司具有爆發增長的潛力;同時,銀行的資產質量逐步承壓,市場對於銀行業績的預期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是現實原因,疫情背景下,銀行為支持實體提供各類信貸服務優惠,會對自身的業績帶來影響。她同時指出,估值低迷會影響市場信心,進一步導致交易量下降。

具體來看,具體來看,截至6月15日收盤,在A股上市銀行中,僅寧波銀行(002142.SZ)(1.70倍)、招商銀行(600036.SH)(1.40倍)、常熟銀行(601128.SH)(1.13倍)以及紫金銀行(601860.SH)(1.02倍)、青農商行(002958.SZ)(1.00倍)五家銀行股價未跌破淨資產。值得一提的是,在PB值排名前十位中,僅出現招商銀行一家股份行的身影,其余均為中小銀行。

為何會出現上述情況?中信建投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榮表示,不同銀行都有自己的估值中樞,估值差也比較大,原因包括利潤增長、ROE水準、業務特色、零售優勢等。與此同時,資產質量是一個更為關鍵的因素,疫情期間銀行的盈利能力很好,估值卻未上漲,原因在於銀行不是看盈利,而是看資產質量。

楊榮進一步指出:“去年經濟增長6.8%,今年只有大概3-4%,在這樣的環境下,怎麽會給銀行較高的估值?此外行業今年ROE水準降低,息差下降,對估值有一定壓力。現在重點應關注宏觀政策變化而不是銀行的指標。”

中小銀行資本饑渴“舊疾”待解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財經》記者,銀行股“破淨”不是什麽新鮮事。自2013年以來,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市場上就會出現關於銀行股“破淨”的討論,部分人士直言:“銀行股估值歷來比較低。”

但即便如此,銀行股大面積“破淨”所帶來的潛在影響仍需關注。

興業研究高級分析師郭益忻告訴《財經》記者:“今年以來,銀行股板塊估值持續下行,目前(平均市淨率)處於0.6-0.7倍的低位,低迷的表現將影響各類型銀行的核心資本補充。”

對不同類型的銀行,影響程度也不盡相同。郭益忻直言,當前大型銀行、股份製銀行,大部分已上市,資本籌集渠道相對較多;中小銀行普遍未上市,傳統的資本補充渠道主要是股東增資擴股和發行二級資本債,而當前低迷的銀行股估值會影響股東增資意願,導致核心資本難以及時有效補充。

根據2013年開始實施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股份製銀行和中小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不得低於10.5%、8.5%和7.5%,大型銀行在此基礎上分別高1個百分點。

銀保監會近期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城商行和農商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65%和12.81%,環比分別下降0.45和0.32個百分點,距離監管劃下的紅線差值僅2.15和2.3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大型銀行和股份製銀行資本充足率與監管要求的差值分別為4.64和2.94個百分點,遠高於中小銀行。

申萬宏源曾撰文指出,中小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有所不足,構成目前商業銀行信用擴張的一大薄弱環節。據其測算,中小行2020年需補充約1.15兆元資本金,方能支撐央行全面降準所提供的信用擴張空間。

楊榮亦強調,2014年以來,大型銀行和股份製銀行的融資速度與規模均高於中小銀行,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的緊迫性較大。

除估值下行,中小銀行生存正面臨著來自多方的壓力,資本“饑渴”現象加劇。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一直在加大信貸投放,同時需要考慮到此後可能出現的不良資產等,即便2019年盈利尚可,但在較大的資本補充需求面前,內源性資本補充(如自身盈利)作用有限,最終將反向製約業務開展。”華南某地方性銀行高管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銀保監會最新披露數據,今年一季度城商行實現淨利潤766億元,較2019年一季度的775億元下降1.16%,出現負增長;不良率再次升至2.45%,較2019年三季度的高點2.48%僅低0.0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農商行不良率再創新高。據了解,自2017年初以來,受不良認定標準趨嚴等影響,農商行整體不良率從2016年第四季度的2.49%大幅上升至2020年第一季度的4.09%,與同時期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穩定走勢分化較大。

某銀行業資深分析人士直言,疫情對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的衝擊在一季度報告中並未有明顯體現,但已有部分隱憂,二、三季度情況需要重點關注。

有金融行業人士分析指出,部分銀行近幾年業務擴張過於迅速,導致風險資產增長較快,過多地消耗資本,進一步導致資本充足率下降。特別是有的銀行出於業績或市場競爭等原因,不僅風險資產擴張非常快,而且還誘發了一系列風險事件,產生了不良,不良的核銷又衝減了資本,使得資本充足率分子部分進一步減少。

多渠道“補血”承人的本質是面向未來的無限創造性

“第一季度尚且如此,今年二、三季度壓力只會更大,中小銀行亟需進行資本補充。”上述銀行高管表示,資本“饑餓”驅使下,越來越多的中小銀行力圖通過多種渠道“補血”。

據了解,目前銀行補充資本的方式主要有IPO、可轉債、定增、永續債、優先股、二級資本債等,但這些渠道並不適用所有銀行。部分中小銀行則希望通過IPO補充核心資本,同時拓寬資本補充渠道。

《財經》記者注意到,2019年可謂是銀行IPO大年,有8家銀行通過IPO登陸A股;但2020年銀行IPO卻陷入停滯,當前有蘭州銀行、重慶銀行等17家銀行正在A股排隊上市,至今仍無成功案例。

中信建投董事總經理常亮直言,今年中小銀行IPO停滯的原因之一是,銀行股整體估值偏低,監管層審慎推進中小銀行IPO審核。

港股IPO也存在同樣的情況。常亮表示,目前港股上市的銀行平均市淨率只有0.5倍PB,目前面臨的估值下行壓力將持續影響投資者的信心,也會影響中小銀行赴港上市的積極性。

郭益忻指出,當前中小銀行能夠對衝的手段,包括降低分紅比例,增加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的發行,前者需要和主要股東協商,後者則需要監管方面予以配合。“目前的政策環境來看,通過發債特別是永續債這個渠道補充資本是受到鼓勵的。”

事實上,針對中小銀行,監管部門陸續頒布了一系列差異化支持政策,在增資擴股、公司治理、定向降準等方面加大對中小銀行的指導與支持。此前的5月2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發布消息稱,將於近期推出11條金融改革措施,其中包括《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工作方案》。同日,銀保監會發文放寬保險資金投資銀行資本補充債券的條件。

一系列措施為中小銀行補充資本拓寬了渠道,但亦面臨挑戰。

“資本補充機制現在會有‘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真正補充資本時渠道不夠,一方面,中小銀行多,進入資本市場需要排隊,且準入門檻較高;而資本市場之外的補充,比如私募等,則對銀行股東的條件要求非常高。”華北某城商行董事長告訴《財經》記者。

該董事長表示,下一步,希望監管能通過再貼現等手段向中小銀行提供更多成本低、期限長的資金來源,同時支持地方向部分中小銀行注入資金、可變現資產,或者通過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注資的方式,為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增強中小銀行的風險抵禦能力與信貸投放能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