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按摩穴位可明顯改變低血壓的癥狀,不可不學的生活小貼士

高血壓讓人痛苦,但低血壓也一樣讓人無助,因為這個病在醫療手段上,遠沒有高血壓那麼好控制。特別是想要通過藥物來改善低血壓的問題,似乎有些難。可是,大家有所不知,相比於藥物,穴位對低血壓的治療更高效,而且也絕對的簡單。因此,當你身受低血壓困擾的時候,不妨就自己通過穴位按摩來改變現狀。

阿姨家的表妹,34歲的時候被診斷出血壓低。但醫生給的治療方案也不過是吃點兒紅棗、吃點兒肥肉等。雖然說表妹的低血壓不是一直持續,可一旦犯了就沒有辦法正常工作,人會頭暈、無力,還吃不進東西。這時醫生再讓她從食物中多選擇一些東西進補時,她就感覺是勉強自己了。這樣反反覆復的好幾次犯病,有一次還在上班的路上犯病了,趕車的時候突然頭暈,差點兒沒摔跤。阿姨愁得不行,特意來找我,說:「這要是簡單的沒力氣也就算了,可是頭暈太危險了,如果在路上發生意外,可怎麼辦呀?難道就沒有好的方法來控制一下這種病嗎?」

我也知道,吃藥對低血壓相對有效。但血壓低的人食慾本來就不會太強,而且消化功能上還不怎麼好。加之女孩子愛美,平時不暈就覺著沒事,等到再暈了想要食補談何容易。所以我對阿姨說:「除了平時讓她注意吃點兒有營養的東西之外,還要加上穴位按摩,這樣堅持一段時間,效果就出來了。」阿姨立刻就問我:「按摩哪裡,快告訴我,她吃不進東西,我幫她按摩總行吧?」聽著這話,心裡真是酸酸的,不管你長到多大,父母始終當你是孩子。我連忙從阿姨的小腿上找出陰陵泉穴與公孫穴,告訴她每天如何按,按多長時間。這件事過了好長時間,阿姨去看媽媽,剛好遇到我,便說起表妹的低血壓問題:「現在好了,真比吃藥還靈,已經有大半年沒犯過了,想不到穴位真能治大病。」

陰陵泉穴是脾經的合穴,位於足三裡的後方,脾經所流經的水濕與營養都在這裡堆積,因此它是我們身體上氣血的貯藏處。當對陰陵泉進行刺激時,可以有效地疏通氣血,促進血液流通。尋找它的時候,可以端坐,也可以仰臥,然後從小腿的內側,膝蓋下方脛骨內側的下陷點即是。如果你知道自己的足三裡在哪裡,就更好找了,陰陵泉穴與足三裡穴相對。

如果說陰陵泉穴只是一個提供血液的穴位,那公孫穴則是一個讓氣血充分傳播的要穴。這是因為公孫穴為足太陰絡穴,可有效輸散脾胃二經,從而令氣血順利通達各部。它的位置在腳的內側,第一趾骨下方。尋找它時可以用太白穴來定位,太白穴後1寸處即是。食補確實是治療低血壓的不二法則,而按摩公孫穴則是讓這些食補合理髮揮效用的手段,因為它直接調理脾胃功能。而人體之氣血,勢必都來自於脾胃的吸收與輸布,所以想要氣血充足,血壓穩定,非按摩公孫穴莫屬。

按摩這兩個穴位的手法很簡單,直接用拇指點按即可,每天1次,1次5分鐘左右。但對公孫穴進行刺激還有一個更好用的方法,那就是刮痧。一般這種方法可以放在晚上洗好腳之後。洗腳的時候,用稍熱點兒的水,對雙腳進行浸泡,然後在腳上塗刮痧油,順著腳弓處向下刮,力度不要過重,可慢慢加力。如果在刮的過程中,感覺疼痛明顯,那就可以多刮一會兒,這時也可以配合刺激手臂上的內關穴,那效果就更好了。

不過,在這裡要說一句,穴位的治療並不是立竿見影的,特別是對血壓、血脂類的血管疾病進行改善時,要長期堅持。只有按摩的時間長了,你才能發現穴位對於你身體的改變,對於你疾病的控制能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