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自己健脾祛濕?這3個「網紅穴位」請記住

寒濕真的能生病,其實世界上就「風,寒,暑,濕」四種病,所謂的這疼那疼都是源於這四個字。寒濕不祛,疾病就難治癒、易複發。

按摩3大穴位祛濕

通過穴位按摩與艾灸來排濕既是中醫祛濕的有效方法,中醫有針不及、葯不及,艾來灸的說法。體寒、濕氣重,需引火下行,虛病也需火來刺激運行。也就是說:寒病得火而散,熱病得火而解,虛病得火而壯,濕病得火而消。

同時,這種方法也十分簡單易學,在家就能自己動手祛濕,在此就來介紹3個非常實用的穴位,只要每天堅持,就能很快起到祛濕的作用。

足三裡

小腿外側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足三裡。中醫裡有句話叫「肚腹三裡留」,意思是說腸胃消化方面的問題,用足三裡穴治療就能解決。

足三裡,屬足陽明胃經。「三裡」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裡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需要"理中",隻用往內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裡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

取穴位置

足三裡,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解剖位置

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分布;深層有腓深神經肌支和脛前動脈分布;小腿骨間膜深面有脛神經和脛後動脈經過並分布。

小技巧

飯後拍打小腿外側可以順便刺激到足三裡穴,起到生髮胃氣、造化脾濕的功效,對腸胃消化非常有益。

功能主治

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

陰陵泉

陰陵泉名字的由來與它所在的位置有關:膝之內側為陰,脛骨內側髁高突如陵,髁下凹陷似泉,此穴是足太陰脾經上的合穴,五行屬水,所以叫陰陵泉。

陰陵泉有清利濕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等作用。《百症賦》上說:「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

許多愛美的女士上班時因為久坐,導致雙腳浮腫,影響腿部的美感,這時候只要常按壓陰陵泉,就可以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消除腿部浮腫。

定位

脛骨內側髁下方凹陷處。

快速取穴

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內側骨內緣(脛骨內側)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關節下時,脛骨內向上彎曲之凹陷為取穴部位。

簡易操作

用手指或原子筆等小物件點揉此穴即可。

療效提示

主治腹脹、腹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此外對膝痛也有極好的療效。

三陰交

陰,足三陰經也。交,交會也。該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條陰經中氣血物質在本穴交會。本穴物質有脾經提供的濕熱之氣,有肝經提供的水濕風氣,有腎經提供的寒冷之氣,三條陰經氣血交會於此,故名。

此穴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交會之處,因此應用廣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調肝補腎。亦有安神之效,可幫助睡眠。能健脾、和胃、化濕。以及生理痛、腳底腫脹、過胖過瘦(增肥減肥)、生理不順、手腳冰冷、冷感症、更年期障礙、婦科多種疾病。

此外,對胃酸、食欲不振也有效。該穴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常用於治療不孕症、治療月經痛、治療妊娠惡阻等也有一定作用。

《針灸大成》說三陰交穴「主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不思飲食,四肢不舉……」因此,一切脾腎及下焦的疾患都可從三陰交穴考慮入手。臨床上,常用針刺三陰交穴的方法治療消化系統方面的疾病,比如說腸鳴腹脹、泄瀉、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