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4種暑期更多見,這份《旅途應急寶典》請收好!

『安比』帶來的強風驟雨和積水,讓人們深感防範極端氣象的重要,文化和旅遊部日前發布風險提示也指出,隨著暑期來臨,我國各地乃至整個北半球都進入雨季,外出旅遊應當注意相關風險。

文化和旅遊部提醒,遊客雨季外出旅遊要提高安全防範意識,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出遊前詳細了解旅遊目的地氣象狀況和路線交通狀況,認真規劃旅遊行程,做好防暑、防雷、防雨準備,盡量避免在惡劣氣象外出旅遊;出行要提前了解安全知識,備好雨衣、雨傘、雨鞋等雨具。

雨季戶外運動項目選擇需謹慎,充分了解相關風險和安全規定,雷雨氣象不要前往山嶽型、峽谷型、涉水型旅遊景點,更不要參加未開髮線路探險旅遊,切不可追尋刺激、盲目探險,可多選擇室內娛樂項目等。

旅途中一旦遇到突發險情,要保持冷靜,自救互救,儘快撤離危險區域;等待救援過程中,要節省體力,保持耐心,聽從指揮,避免擁擠混亂,有序撤退。

雨季氣象多變,忽冷忽熱,容易引發疾病,要注意保暖並隨身準備常用藥物;遇到食物中毒、生病等情況應及時服藥,就近診治,防止病情加重。

其實夏日出遊,除了提防極端氣象,防病也是重要一環。暑期出遊不比居家,有四種「旅遊病」格外容易出現,人生地疏的情況下,應對不好很容易慌神,還是快來聽聽廣東省應急醫院(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的專家團隊來細細講解吧。

一防腹瀉

腹瀉、拉肚子可算是最常見的胃腸道「旅遊病」了,統計表明約30%的旅遊者會發生腹瀉。主要是旅行疲勞、精神緊張、飲食不當、氣候變化等導致機體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受某些腸道病菌感染,主要由大腸桿菌感染引起,醫學上將這種腹瀉稱為旅行者腹瀉。

省二醫消化內科主任許鳴支招:

旅遊時要格外注意飲水衛生,飲用經煮沸的開水或瓶裝水較為安全。少喝酒、少吃肉食,飲食以清淡為主,少喝冰涼飲料,以免加重胃腸負擔。

晚上睡覺使用冷氣機時,應用毛巾被蓋好肚臍,防止受涼引起感冒、拉肚子。外出應避開雨天,淋雨後最好沖個熱水澡,去除寒氣,防止感冒、腹瀉的發生。

二防中暑

暑假出遊很省力,不用帶大件衣物,卻因炎熱暴曬愛出汗,容易發生中暑。

通常情況下,首先會出現「先兆中暑」,表現為多汗口渴、頭暈眼花、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此時要警惕了,應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一旦發生中暑,應將病人抬到陰涼通風處躺下,讓其側臥,保持呼吸道通暢,立即撥打當地的急救電話,等待救援人員趕到。

預防旅遊中暑,省二醫心血管內二科主任杜作義提醒:

特別高溫時,老人、孕婦、有慢性病尤其是心血管病者,應盡量少外出旅行;

行程安排上,最好選相對涼爽的清晨出發,12時至14時陽光最強不要待在戶外,15時16時後再活動;

不要過度勞累,更要注意少量多次補水,每次以100~150毫升為宜,間隔時間為半小時,還可適當喝些鹽開水,補充鹽分。

隨身攜帶藿香正氣水、人丹、風油精等防暑藥物,尤其是藿香正氣水既可內服治嘔吐,也可外用防蚊蟲叮咬、止癢。

三防曬傷

暑假出遊很多家庭選擇海邊暢遊或者登山納涼,暴曬不可避免,黑一圈還算小事,最怕就是曬傷。

陽光過猛或日曬時間過長,臉部、頸部、手臂和下肢暴露部位的皮膚便會產生日曬斑甚至曬傷。最常見的癥狀為皮膚表面出現腫塊、蕁麻疹、水皰或者紅斑,輕者二日左右可愈,重者一周後才能痊癒。

省二醫皮膚科主任溫炬提醒:

外出時應佩戴太陽鏡,塗抹防曬霜,防止紫外線照射引發眼睛的白內障、斑點惡化,老人、兒童尤其要保護好眼睛。

穿保護性的衣服,比如穿長褲和長袖服裝、戴遮陽帽、打防紫外線的傘等,可有效避免日光直接強烈照射。

一旦發生曬傷,可冷水浴或冷敷有助於減輕傷口處的疼痛。

四防蛇蟲咬傷

全家出遊當然不會待在冷氣機房裡了,戶外運動或出海行山才夠爽,但一定要謹防蛇蟲咬傷。

夏季,毒蛇、蠍子、蜈蚣等蛇蟲十分活躍,戶外活動、徒步露營等一旦被蛇蟲咬傷,應及時採取自救措施。

首先,不要驚慌亂跑,劇烈活動會使血液循環加快,加速人體對毒素的吸收,加重中毒癥狀;隨後要迅速用止血帶或細繩在距傷口5~10厘米處捆紮,阻止毒素在體內擴散,用清水或茶水沖洗傷口,並迅速送到醫院搶救。

綜合 | 人民日報、廣州日報

編輯 | 張昭

喜歡就轉發·更喜歡就關注

您 可 能 錯 過 了 這 些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