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劉備走當陽的真相:他有兩張面孔,是給不同人看的

臥龍(6)

從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1月返回鄴城,到當年8月,曹操一直在為南征荊州做準備。首先是清理朝廷內的反對聲音,殺孔融就發生在這個時期;然後,曹操自己給自己升官,由司空正式升為丞相,並同時廢除了東漢開國以來的三公(司空、司徒、太尉);連哄帶騙的把西涼軍中最大的軍閥馬騰全家騙到許都當衛尉,相當於交了人質給曹操,基本解除了西北的後顧之憂。

最後,曹操問計荀彧,荀彧給他根據形勢給曹操制定了作戰計劃:“今華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 (《三國志·荀彧傳》),前一句話說明了當時的基本戰略形勢,戰略決戰性質的官渡之戰已經打完,全國的戰略形勢基本穩定,劉表的戰略態勢很差。誠然從戰役層面上說,襄陽、江陵、江夏三點的防禦布局和水軍優勢可以幫助劉表在一段時間內抗衡曹操的攻擊,但是戰略上劉表沒有辦法向曹操發動任何反擊,自己的江夏倒是隨時可能受到世仇孫權的攻擊,唯一能指望的外援只有困守蜀地的劉璋,但這基本不靠譜。

也就是說,當時的戰略態勢讓荊州士人看不到抵抗曹操的希望在哪裡,相反,大家都看得到投降曹操的好處:曹操和蔡瑁、蒯越都曾經在何進共過事,算熟人,熟人現在朝廷撈的風生水起,要他們拚死抵抗,這不劃算。所以荀彧的後半句話不是戰役部署而是戰略部署,“顯出宛、葉”的目的就是給人看的。你看,我就要來打你啦,你準備怎麽辦?大家心理上已經不是那麽堅決抵抗了,一看你的人多心裡更犯嘀咕,緊接著“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就是壓垮對手的最後一棵稻草,本來恐懼打不過,突然一下出現,嚇你一大跳,結果劉表突然一受刺激就死了,他的小兒子劉琮望風而降,曹操兵不血刃,一舉拿下襄陽,劉表精心布設的防禦體系被荀彧的心理戰一舉擊潰。

劉琮投降,劉備就只能逃了。

說起來此時駐守江夏的劉表長子劉琦也是諸葛亮為劉備預備下的一條退路。劉琦雖然是長子,但是不受劉表和蔡氏的待見,劉表起了廢黜劉表改立小兒子劉琮為世子的念頭,劉琦為這個事情很傷腦筋,他找到了有些親戚關係年齡也比較相仿的諸葛亮問計策。這種事涉及奪嫡鬥爭的經典宮鬥問題,諸葛亮不好開口,劉琦之後設計了一個上屋抽梯的辦法,逼諸葛亮幫忙。被算計的諸葛亮,最後撇出了一句:“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三國志·諸葛亮傳》)這說的是春秋時期晉獻公廢長立幼,太子申生因為在獻公身邊結果被殺,二子重耳因為躲得遠所以逃過一劫,最後回到晉國成為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劉琦一聽就懂,於是趁著孫權殺了黃祖,自己請求去替代黃祖守江夏,得以出鎮江夏,掌握一方軍權,成功避禍。

所以這時劉琮投降雖然丟了襄陽,但是只要劉備及時趕到江陵再和劉琦的江夏合在一處,還是可以和曹操周旋一陣的。問題是,曹操同意嘛?

劉琮投降的特別不地道。因為他投降的行動並沒用通知劉備,史稱“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三國志·先主傳》)意思是說劉備當時正率領軍隊,準備按照和劉表之前的計劃的一樣前往宛城一線準備布防,對曹操集結在宛城一線的主力實行步步為營的阻擊戰,結果沒想到曹操來得這麽快,馬上帶兵撤退。這樣一來劉備等於白白從樊城向前進到了宛城,又折返往回跑,一來一往浪費了不少時間,為曹操追上他埋下了伏筆。

更要命的是劉備這時忽然發現自己的戰略態勢壞到了極點:他原來的基地樊城、新野一線被曹操和劉琮夾在了中間,幾乎沒有守的價值和可能,但是一旦丟了這些地盤又改去到哪裡呢?於是左將軍劉備馬上召集麾下重要將領緊急開會,會上,諸葛亮給劉備出了出山之後的第一策:“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三國志·先主傳》)。這一計在很多人看來不以為然,當時外有曹操大軍大舉壓境,內有劉琮和親近曹操的蔡瑁、蒯越等人壓陣,劉備此時進攻劉琮有可能很快攻的下來嗎?

能的。劉表的戰役布局在襄陽一線的布防,主要依托劉備的力量和曹操正面硬打,劉表的嫡系部隊蔡瑁、蒯越等人被部署在漢江以北、伏牛山以南襄陽至江夏一線,也就是說在襄陽局部地區的兵力部署主要力量集中在劉備手裡,而且劉備前幾天還是友軍,此時突然回軍進攻劉琮,劉琮可能連口令都還沒來得及改,諸葛亮又和蔡夫人有親戚關係,所以襄陽極有可能被劉備軍一舉騙開襄陽城門,奪取城池。這也就是劉備路過襄陽向劉琮喊話劉琮不敢應的原因,怕劉備有攻擊的想法,自己先膽怯了。而此時真正支持劉琮的蒯越、蔡瑁軍集結和西援都需要時間,加上劉備手中還有關羽的一萬水軍可以在漢水機動,蔡瑁、蒯越即便向西援助也很難渡過漢水。

但問題是,拿下襄陽之後怎麽辦呢?面對這很有可能是原屬劉表的劉琮系乾將蔡瑁蒯越等人和曹操的聯合反攻,襄陽守得住嗎?劉備召開緊急軍事會議的時候也有人為他規劃了下一步計劃:“或勸備劫將琮及荊州吏士徑南到江陵”(《三國志·先主傳引注漢晉春秋》)意思是說劉備帶上劉琮等人撤往江陵,如此一來可以借助劉琮讓蔡瑁、蒯越等人投鼠忌器,二來可以用劉琮的名義統領荊州兵馬繼續按照劉表生前的戰役設計,憑借襄陽、江夏、江陵三地的犄角之勢抵抗曹操的進攻。

這一個計劃的設想是不錯的,但是在這裡算掉了一個人,那就是 “智計殊絕於人,用兵仿佛孫吳”的曹操。曹操用兵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快字,以快打慢的曹操在匡亭之戰、徐州之戰、官渡之戰甚至遠到塞外的白狼之戰都是兵貴神速最生動的范例。劉備一輩子被曹操打,自然知道厲害。而且劉備應該也算過,即使可以按照這種設計佔領襄陽,那麽面對翻臉的蔡瑁等人和手握劉表水軍主力的張允,漢水將無法阻擋曹軍的攻勢,而隨著這些人倒向曹操,劉備必將被徹底困死在襄陽一地或者被趕向江陵。那麽既然襄陽即使拿到也守不住,江陵又遲早要去,那麽不如早點向江陵進發,面對兵貴神速的曹操,爭取時間早到防禦堅固的江陵才是重要的,所以劉備沒有采納諸葛亮的計策,他給出的理由是:“吾不忍也”。(《三國志·先主傳》)這那裡是什麽不忍,明明就是不能。

但是這句話也是值得玩味的,那就是為什麽劉備會對諸葛亮這麽說?為什麽不直接把他的想法告訴諸葛亮?在我看來至少有兩個原因,第一,隨著長時間和諸葛亮想處,劉備逐漸了解了諸葛亮這個人,他是一個有著政治理想且道德高尚計程車人,和諸葛亮交朋友最好的方法就是談理想,談道德,不能或者少談利弊,否則就會顯得自己很LOW,配不上諸葛先生的格調;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劉備對諸葛亮不完全信任,所以他有必要貫徹他一貫的君子形象,這也和後來劉備在法正和龐統面前的表現不太一樣。

更重要的是劉備的這一套不僅僅是做給諸葛亮看的,更是做給荊州計程車人們看的。這些士人之所以沒有投靠曹操而要留在荊州就是因為對曹操的“唯才是舉”看不慣,東漢計程車人標榜的就是道學仁義,君子就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

而劉備的這一套就是他們喜歡的,所以劉備在劉表墳頭大哭一場,率軍南去的時候,大量劉琮左右計程車人跟隨劉備南下(這也間接證明了劉備可以拿下襄陽)。當劉備到了當陽一線的時候追隨他的已經有了十萬多人,史書稱:“比到當陽,十餘萬,輜重數千輛”(《三國志·先主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