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隆中對》為何沒能實現?因為劉備一開始就沒聽諸葛亮的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10)

主筆:閑樂生

建安十三年七月,荊州牧劉表病重,曹操乃聽從荀彧的建議,率大軍“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

所謂“間行輕進”,即隱秘行軍,輕裝前進,以便達到乘敵不備的效果。西漢名將陳湯曾答漢元帝曰:“且兵輕行五十裡,重行三十裡。”可見曹操將此次南征,乃不宣而戰,而且將輜重部隊留在後面,部隊輕裝急進,使行軍速度翻倍,而迅速由許都過昆陽,經方城隘口,從伏牛山脈與桐柏山脈間進入南陽盆地,西南過葉縣而直達宛城。

山雨欲來,快收衣。

然而,在宛城以南三百裡外的襄陽城,荊州牧劉表卻再也不用頭疼如何收衣了,因為他死了,享年67歲。留下兩個茫然無措的兒子。

看來,劉表真是個“好疑無決”之人,這麽老了都不確定接班人,甚至臨死也還不確定,結果便讓荊州豪強蔡瑁蒯越等人趁他病重趕走其長子劉琦,擁立其幼子劉琮繼位。

如此一來,蔡瑁就從荊州牧劉表的妻舅,變成了新任荊州牧劉琮的嶽父(蔡瑁之女嫁給了劉琮),從而也就可以順利將荊州拱手送給曹操了。

原來,蔡瑁父親蔡諷、姑父張溫都與曹家是世交,而蔡瑁和曹操在年輕時就是兄弟,有通家之好,當年舉孝廉後,還曾一起在洛陽跑官。所以從始至終,蔡瑁都不敢,也不想和曹操對抗。後來曹操到襄陽,也直接到蔡瑁家中,跟他妻兒打招呼,與他拉家常,談往事;我們後人受《三國演義》影響,總以為蔡瑁投降曹操的行為非常可恥,但在他看來這是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情。

另外,據《襄陽耆舊記》載,“漢末,諸蔡最盛”蔡家在襄陽是頭號大地主、大豪強。在城外有一片巨大而奢華的莊園,稱“蔡洲”,別墅多達五十多座,房子蓋得相當精美奢華,圍牆都是用青石砌成,光使喚的奴婢就有數百人。這巨大的產業,一旦遭遇兵燹,他可就虧大了。所以,蔡瑁其實很早就開始在荊州士大夫中發展“降曹派”了,至今已形成了一個十餘人的小圈子,其中包括章陵太守蒯越、東曹掾傅巽、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治中鄧羲,以及名士宋忠、王粲等人。

所以,等劉表一死,蔡瑁等人就迫不及待開始執行自己的計劃,讓大家輪番勸劉琮投降。劉琮荊州牧的屁股都沒坐熱,當然不捨得投降,便道:“今與諸君據全楚之地,守先君之基業,以觀天下之變,有何不可?”

東曹掾傅巽卻表示:“山雨欲來,全楚基業也泡湯。抗王兵之鋒,乃必亡之道!將軍自料何如劉備?若劉備亦不足禦曹公,則將軍必不能自存也;若劉備足禦曹公,則劉備必再不為將軍之下也。”劉琮這才發現自己已經被荊州豪門大族們給拋棄了,再堅持也是枉然。可憐劉琮,機關算盡也隻當了一天領導,隻開了一場會,還是討論自己投降的事情。

而從這段話可以看出,荊州雖擁有十萬大軍,且人才濟濟,卻普遍認為只有客將劉備才能跟曹操鬥一鬥。而他們自己連抵抗一下的勇氣都沒有,真是丟人到了極點。

其實,據周瑜後來跟孫權所言,曹操此次南征所率兵馬不過十五六萬;而荊州也有帶甲十萬,又有漢水長江之險、襄陽堅城之固,哪裡就一定會輸給曹操?

但是沒辦法,劉琮身邊都是投降派,他也只能隨波逐流。於是,這幫投降派封鎖了荊州已降的消息,然而派使者北上,前去迎降曹軍,曹軍諸將還不信,懷疑有詐,只有南陽人婁圭大笑,說這劉琮連荊州牧的符節都送來了咱有啥好不信的,曹操腦中也浮現出了蔡瑁那副軟骨頭,心想這劉琮要是投降了劉備豈不是被賣了嗎?好機會啊!於是命大軍加快速度南下,要趕在劉備發現之前攻到樊城,那麽劉備可就插翅難逃了!

而劉備此時,正在樊城接見劉琦派來的使者。原來,劉表死後,他的三大政治遺產:荊州牧、鎮南將軍、成武侯,前兩個都歸了劉琮,最後一個“成武侯”劉琮決定把它送給劉琦,也算是利益均沾人人有份了。劉琦卻不是個沒肉有湯也行的人,當場便將侯印扔在地上,然後整頓兵馬,準備以奔喪為名,殺到襄陽去討公道,出發之前還特意遣一使者來告知劉備,訴說嫡長之委屈,並請求叔父和自己南北夾擊,把劉琮趕下台,以撥亂反正。

劉備看著劉琦的使者苦笑,說你們這鬧的不是時候啊,因為曹操已經打過來啦!

劉琦的使者一聽,頓時變了臉色,於是立刻告辭,回去通報消息。那劉琦的水軍或許已從漢口沿著漢水殺上來了,現在得趕緊去叫他退回去!

其實,劉備早知道曹操會南征,但沒想到會來得這麽快,畢竟老曹年初才從遼東征烏桓回來,三個月前又剛死了愛子曹衝,怎麽也得緩一緩。然而,經斥候回報,如今曹操大軍確已殺至宛城,劉表安排在北線也就是南陽郡伏牛山南麓一帶禦敵的文聘部隊也已潰敗,為今之計,還是得趕緊聯繫劉琮蔡瑁他們坐下來好好商量一下該如何共抗曹操。說來也奇怪了,曹操大軍壓境,情勢如此危急,劉琮方面怎麽一點動靜都沒有?劉備之前派出的使者孫乾前日來信說,劉琮竟各種推脫不見他,他沒辦法已準備硬闖。

就在這時,孫乾終於回來了,跟在旁邊的,正是劉琮派來的使者,襄陽“學業堂”裡的學官,南陽大儒宋忠。

劉備心裡奇怪,我要和你劉琮商量抵抗曹操的軍事部署,你劉琮怎派了一個不通軍事的老學究來,到底怎麽回事兒?

宋忠不好意思地說道:“主公早已歸降曹公,特遣老夫前來宣旨。”

劉備為人,向來喜怒不形於色,但被逼到這份上也真是要瘋了,當下一把抓住這個名字超不吉利的老儒,怒道:“卿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語,今禍至方告我,不亦太過分乎!”漢朝人都知道我與曹操早就結下了深仇大恨,這天下誰都能降曹,只有我劉備死也不能!就算你們要投降也行,為何不早點通知我,哇呀呀,我劉備被你們給賣了!

說完,劉備大吼一聲把刀拔出來,架在了宋忠的脖子上。(你沒看錯,我也以為劉備是耍劍的,結果,他竟然是用刀。至少這時,他還是用刀。)

宋忠一看自己得給自己送終了,當下身體一軟癱在地上,半句話也說不出來。劉備刀揚了揚,最終還是放了下來,歎道:“今斷卿頭,不足以解忿;亦非大丈夫所為!”說完無力的揮揮手,放宋忠落荒而逃。

放走宋忠後,劉備惶然無計,遂召集眾人商量現在該怎麽辦。諸葛亮心裡明白,蔡瑁蒯越劉琮與自己是姻親,竟也對自己封鎖了消息,顯然他們是鐵了心要降曹了!為今之計,不如趁曹操大軍未到,趕緊攻取這鐵打的襄陽,否則就我們這點人和這紙糊的破樊城,曹操一套軍體拳就給我們打趴了。

糜竺卻不同意諸葛亮的看法,說曹操曹操就到,咱們還是先跑為妙,遲了那可就直接被包餃子了。不如馬上收拾包袱走路,向南撤退到江陵,憑借其充足的軍械糧草與曹軍相持,待機反攻。

原來,當初劉表平定荊州後,便將其治所從江陵向北遷移到了江漢平原北端的軍事重鎮襄陽,“以觀時變”。但該地距離曹魏邊陲宛城太近,為了安全起見,遂將荊州的重要軍資儲備屯聚在位於後方的江陵。此等萬全舉措,大概就是專門為今天這種危急情況準備的吧!

諸葛亮卻一聲長歎,劉備集團裡有勇士、有辯士、有義士,卻竟然沒有一個通曉軍事地緣的人才,怪不得之前屢戰屢敗。這襄陽就是荊州的命根子啊,怎麽能說丟就丟!

因為懂得,所以珍惜。諸葛亮不捨得襄陽啊!襄陽地處鄂西北山區,其南憑峴山,北臨漢水,東北有桐柏山,東南有大洪山,西北為武當山,西南為荊山,四面八方都是屏障,來犯之敵的優勢兵力根本難以展開,而對岸的樊城與襄陽僅一水之隔,既能分散敵人的進攻部隊,又可以相互支援。《左傳》雲:“楚,漢水以為池”。由於北方南陽盆地的湍河、白河、唐河等幾條河流皆在襄陽匯入漢水,故漢水至此波濤激射、川流湍急,難以泅渡,曹操北來,並無水軍,劉備只要佔據襄陽與樊城,並以戰船封鎖漢水,往來支援,曹操兵力雖眾,卻也只能望河興歎了。在《隆中對》中,襄陽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因為要”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必須要掌握漢水和襄陽,否則恐怕連自保都做不到。

據《讀史方輿紀要》雲:“荊楚之有漢,猶江左之有淮,唇齒之勢也。漢亡江亦未可保矣。”意思是,若保不住淮河流域就保不住江東,若保不住漢水流域就保不住荊楚,這在古代是兵家的基本常識。《讀史方輿紀要》又雲:“有襄陽而不守,敵人逾險而南,漢江上下,罅隙滋多,出沒縱橫,無後顧之患矣。”從襄陽以南至江陵,都是地勢平緩的江漢平原,利於步騎馳騁,根本無險可守,故宋代史家李壽雲:“襄陽者,江陵之蔽,襄陽失,則江陵危。”也就是說,劉備即便拿下了江陵,也根本守不住!這也就是當年劉表平定荊州後,不久便將荊州治所從江陵北遷到襄陽的原因。

綜上所述,襄陽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沒有襄陽的情況下,想要守住江陵,簡直是癡人說夢!

至於糜竺所言,恐尚未攻下襄陽而曹軍已至,這諸葛亮也自有考量:襄陽城中,並不全是投降萬歲,事實上,除了蔡瑁、蒯越這十幾位頂級豪族為了保住既得利益而鐵了心要降曹,襄陽其他的二流士族,如馬家、習家、楊家、龐家、向家,乃至劉琮手下的一些幕僚、大將,如王威、伊籍、文聘等人,都不想就這麽窩囊的投降了,曹魏的基本盤是中原士族,荊州士族過去了也是低人一等打醬油的,與其投降過去混日子給人打下手,不如趁著還有機會再搏一把!(後來建安二十四年的鄴城魏諷案,就是降曹的荊州士族在失意後的一次反擊,可惜太晚了,只能給曹丕送人頭。)所以,諸葛亮相信,只要劉備猛攻襄陽,襄陽城內的反曹勢力必然會群起響應,到時候有人偷偷把城門一開,劉備大軍一擁而入,事情就搞定了!有時候,危機即轉機,現在正是實現“隆中對”中佔據荊州的絕佳時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咱們得感謝曹操才對。

然而,對於諸葛亮的建言,劉備有顧慮——諸葛亮之計,固然照顧了眼前利益,但對於劉備的長期政治形象有損——如今劉表新喪,自己此時襲擊劉琮,不免給世人以趁喪打劫之嫌,到時候不明真相的群眾到處一傳,劉備百口莫辯,變成欺負晚輩、恩將仇報的小人,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襄陽不可攻,哪怕再可惜,也得放棄。

這就是劉備與諸葛亮的分歧所在了。諸葛亮一生謹慎,行事必遵從軍事原則,理智至上,很少冒險;但劉備是個衝動派,為了人心,為了自己的政治形象,或者說只為了一時的情緒,他可以什麽都不管!就算以後得倚靠東吳才奪回部分荊州,又借地,又耍賴,惹來無窮紛爭,劉備也不曾後悔。

於是,劉備既無奈又沉重地說道:"劉荊州臨亡托我以孤遺,背信自濟,吾所不為,死何面目以見劉荊州乎!"

換而言之,在劉備眼裡,地盤、財富這些有形資產,遠不如品牌、聲譽、人心這些無形資產重要。這,就是劉備混江湖的根本,不管從前,還是以後,就憑這幌子吃飯。所以,襄陽他想要,荊州他想要,但都不能往劉琮手裡搶,就算以後難度百倍的從曹操、孫權手裡奪,那也只得如此。後來劉備能反客為主吞劉璋,那也是張松用性命換來的借口,否則劉備也不會輕易動手。

看來,劉備雖然口口聲聲對關羽張飛說他遇諸葛亮“如魚得水”,但其實並不像《三國演義》裡說得那樣言聽計從,甚至是相當固執。況且,諸葛亮這時還年輕,論軍事經驗、政治經驗都遠不如老江湖劉備,劉備一沒爹拚,二沒地盤,白手起家混到如今這個地步,自有其一套行事準則。諸葛亮可以給戰略、給方向,但是具體怎麽操作,劉備還是自己說了算。諸葛亮也明白,自己剛加入團隊,團隊之間還需要很多理解、磨合,在此之前,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於是,諸葛亮放棄了自己意見,決定支持劉備,棄守樊城,放過襄陽,南奔江陵!

然而,劉備和諸葛亮並不知道,他們在這一刻所下的決定,將讓季漢政權永遠地失去樊城、失去襄陽,就算拚掉關羽的性命,也奪不回來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