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面臨5G時代,青年藝術家如何創作、思考、想象?

“天天向上·2019年度提名展”開幕式6月16日在北京築中美術館隆重舉行。本次提名展由徐冰、隋建國、彭鋒、邵亦楊,以及於瀛、Alia Lin組成的“青年策展人組”共同提名和篩選參展藝術家。展覽從八零九零後青年一代藝術家中篩選作品,集中呈現藝術與當下社會碰撞中綻放的“光點”與“痛點”,以繪畫、雕塑、影像、裝置、行為等多元化的面貌,折射當代青年藝術家的創作生態和精神內涵。

參展藝術家與嘉賓合影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南都記者在展覽現場發現,此次提名展的作品不拘一格,其中的一些跨越了行為、影像、雕塑、觀念等多個畛域,沒有一個參展藝術家的創作被自己的專業、性別或經驗所困。正如“天天向上”系列展覽學術主持、北京大學彭鋒教授所言,數字媒介改變了藝術作品和時間的關係,改變了藝術創作的過程和形式,“在不變的媒介中,變化的是觀念。只有在數字媒介技術時代,觀念藝術才是可以設想的。”

《快捷風景計劃》 張文超 互動程序、動畫、聲音、數位版畫 2011-2016

張文超:將個人敘事轉化為動態繪畫

張文超的作品《快捷風景計劃》,在展廳正中的一面牆上呈現為一段動態的黑白投影。他一邊調適Ipad一邊告訴南都記者,展廳裡的環境燈光太亮,新媒體作品挑環境,在一個全黑的空間裡才有最好的視覺效果。

這件作品以一個互動程序為核心。在程序中,張文超將自己在生活中所經歷過的地域範圍歸納整理為一個個節點,然後用每天的出行方式進行鏈接,寫入程序使其不斷生長創造一個快捷模式下的行為軌跡生成系統。當觀眾指尖觸屏,螢幕上會快速顯現出該接觸點所代表的地域範圍,然後通過程序自動生成一條從該節點出發的行動路徑,完成此空間與彼空間偶然的串聯與並置。

《快捷風景計劃》 張文超 互動程序、動畫、聲音、數位版畫 2011-2016

張文超告訴南都記者,《快捷風景計劃》這件作品慢慢地做了好幾年。程序中的每個節點代表一個真實的地區,有機場、有島嶼、有地鐵站、有高爾夫球場……“這個作品其實用我自己的斷片式的方式,來說當代的城市生活其實是被系統所預置的,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都太細分了,變成了一個系統中的一個環節。”

"5G的到來會給不只是藝術,而是人們的整個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很多我們想象中的科幻場景,以後會成為現實。"張文超表示。

張文超的推薦人、著名藝術家徐冰認為:“張文超是一個給自己儲備得比較完整的人,他的儲備超越於現今應試方法和流行的學院教育這一套東西。他的思維和工作方式帶有一種嚴謹和完整性,這也表現在他處理具體作品甚至體現在運用具體材料和技術的能力上,這是他很特殊的地方。”

真假發 康靖 行為藝術、圖片 2008

康靖:藝術的生發過程也是藝術的一部分

康靖的作品有一種難以呈現的樸素面貌。他的行為藝術《真假發》創作於2008年。“我將蓄了一年多的頭髮剪下來為自己量身製作了一定假發,並於日常生活中佩戴。假發戴在頭上,新發在裡面悄悄生長,慢慢試圖將假發套頂起撥開,反作用力下的髮根刺得頭皮癢癢。”從那以後,他開始關注藝術品之外的問題,包括生活感覺、藝術系統、身體經驗……“它們同樣是藝術生發的過程,是藝術的一部分。”

展覽現場,展出了兩張照片。一張照片裡是剃了光頭的證件照,另一張則是戴著假發的證件照。康靖告訴南都記者,他現在的身份證上也使用的是這張戴假發的照片。“戴著事實上是自己頭髮做的假發,自然有一種荒誕感。”康靖說。這個系列他還會繼續做下去,比如以後還會做零星白發的假發、黑白相間的假發,如果活得足夠長,還要做全白的假發。

“咱們看一個展覽總是到展廳裡去看,但我戴著假發,我走在大街上,我去參加朋友聚會,也是在展示。只不過大家不知道那是你的作品而已。”康靖告訴南都記者。

無題 銅板、木框、音響 80*60*25CM*3 2014

展出的另一件作品《無題》由銅板、木框、音響製成。2014年,康靖受邀參加一個名為“勞作與時間”的展覽。勞作,他用最原始的錘子敲擊銅板來表現,把敲擊過程裡的聲音錄製下來,相當於保存下了時間。走到作品近前,會聽見叮叮咚咚的金屬敲擊聲。而錘子在金屬銅板上敲打出的縫隙,則透露出內部揚聲器攜帶的一絲光亮,如同洩露天機。

提名人、著名雕塑家隋建國表示:“康靖關注雕塑造型與材料相遇時偶然產生的空隙,這種空隙往往隨著手感而來,凝聚在材料的表面低窪和轉折之處。這讓他的作品有了一種內向的氣質。”

超時空的量子糾纏,靈魂的感應 萬真宇 300cm x 53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萬真宇:超時空的感應和想象

萬真宇的兩幅巨幅作品《超時空的量子糾纏,靈魂的感應》和《天梯》在展廳裡氣勢奪人。其中,《超時空的量子糾纏,靈魂的感應》長3米,寬5.3米,整體如一幅錯綜複雜的塗鴉,其上布滿時代的印痕。

“我記錄的是那個時代的憂傷。我不會以特別寫實、特別具象的手法來表現,而是以一種很張揚的、狂野的方式,面對那時候文化的破碎感。”萬真宇告訴南都記者。

畫面上的廢掉的宮殿空間、大型的發動機、鱗次櫛比的摩天樓、小學課本裡的閏土形象、做廣播體操的少女……所有的一切都被畫出,又被塗抹。而船的意象表達了藝術家對未來的期許和想象。

“我畫完了以後又把畫面破壞掉,從而產生一種時間的感覺。”萬真宇說。

“我們那個年代,新的一代剛剛成長起來,我們處在70後的傷痕美術和80後的卡通一代交接的時段上,繪畫對我來說還是有一種觸動。我想用大型的繪畫來表現自己的一種痛苦、一種感覺,以一種個性張揚的方式。”

據悉,“築中美術館青年藝術家項目”啟動於2011年,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策展人彭鋒擔任學術主持,每年展覽一次,持續 10年,是築中美術館為優秀青年藝術家打造的品牌展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