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不僅是一場館藏展,更是被喚醒的湖美百年歷史

(雅昌藝術網訊)2018年6月12日下午,“期頤藝境 德承百年——湖北美術學院世紀藝術家館藏精品展”在湖北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這場入選“2018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的展覽,不僅用從3000余件館藏中遴選的百餘件藏品滿足了觀眾對一座專業美術院校的好奇,更喚醒了業內對梳理湖美近百年歷史的期待。

▲“期頤藝境 德承百年——湖北美術學院世紀藝術家館藏精品展”嘉賓合影

▲“期頤藝境 德承百年——湖北美術學院世紀藝術家館藏精品展”研討會合影

▲湖北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梁遠鋼、院長許奮、黨委副書記盧斌為本次展覽顧問頒發收藏證書

本次展覽由湖北省文化廳指導,湖北美術學院美術館為主辦部門,湖北美術館和映有相(武漢)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為支持部門,以百歲藝術家為切入點,從武昌藝專創立以來美術館藏品中精選了賀良樸、唐義精、張肇銘、關良、王霞宙、歐士道、趙合儔、張振鐸、徐松安、張祖武、武石、李一夫、楊立光、阮璞、梁培裕、劉依聞(按照藝術家的出生年份排序)等16位藝術家的重要作品,對湖北美術學院老一輩藝術家的藝術成就及在藝術教育界的貢獻進一步梳理;同時,展覽也以“立體的視角觀照百年來湖北美術的歷史進程,從新的視角對湖北美術發展歷程進行了解讀”。

▲湖北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傑主持開幕儀式

▲湖北美術館館長冀少峰致辭

▲本次展覽顧問代表張衛致辭

▲湖北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梁遠鋼致辭並宣布展覽開幕

談到本次展覽的命名,湖北美術學院副院長許奮引用了《禮記?曲記篇》表示“百年曰期頤”。“湖北美術學院的前身是創辦於1920年的武昌美術學校,後更名為“私立武昌藝術專科學校”。作為我國最早開辦的藝術院校之一,是中國近現代高等美術教育的重要發源地。在98年的辦學歷史中,更是聚集了一批又一批傑出的藝術教育家,為中國高等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本次展覽以百歲藝術家為切入點,不僅是用尊重且科學的態度對待老一輩藝術家以及傳統的價值,同時將前輩的優秀品質及學術底蘊綜合研究整體融貫對學院的長期發展有著根源性的積極意義”。

▲山水 賀良樸 1933年 國畫 135x48cm

賀良樸(1861年-1937年)字履之,號簣公,晚號簣廬,別號南荃居士,別署梅雨吟榭,湖北蒲圻(今赤壁市)人。為前清拔貢,近代著名畫家、詩人、戲曲家,同盟會員。他以山水畫著稱,也工人物花鳥。與齊白石、陳半丁、徐悲鴻、陳師曾等來往甚密。民國初年聲譽大振,時人有“南吳(吳昌碩)北賀”及“北賀南齊(齊白石)”之稱。據著名美術史論家、武昌藝專校友、已故湖美教授阮璞回憶,賀良樸曾任武昌藝專教授。阮璞在其《武昌藝術專科學校部分人和事》一文中寫道,“作為武昌藝專教授,國畫成就最高的,還是賀履之(學名賀良樸),畫山水。蔡元培在當北大校長期間,辦了一個美術研究會,他和徐悲鴻都是裡面的導師,資格蠻老,在北平名氣大得很。”

▲唐義精等合作花卉軸 國畫 142x30cm

唐義精(1892年—1944年)近代美術教育家、畫家。原名粹盦,湖北武昌人。為唐一禾長兄。早年就讀於湖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鑽研藝術,兼作中西繪畫。1919年前後曾與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惲代英一起參加“五四運動”。1920年與蔣蘭圃等創辦武昌美術學校,任教務主任;後改為武昌藝術專科學校,任校長。1937年隨校遷四川江津。1944年3月兄弟兩人乘船途中不幸舟覆罹難。唐義精辦學嚴謹,思想開放。除嚴格的課堂教學外,曾在學校組辦進步文藝刊物《歌笛湖》,支持田漢等同志演出革命戲劇,並盡力聘請進步藝術家任教。他任學校長官24年,在繁重的校務工作中,還親授中外美術史課,並著有《六朝藝術概論》《湖北畫人輯略》《陝豫考古錄》等書。

▲杜鵑迎春圖 張肇銘 國畫 69x46cm

張肇銘(1897年-1976年)湖北武漢人,原名張大祺,號宜庵,以字行。1923年畢業於國立北京美術專科學校。1927年任私立武昌美術專科學校國畫教師。1928年任該校校董,為湖北藝術團體梅社成員。40年代曾任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校長。1950年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武漢分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委。1962年任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南美術專科學校教授。早年師從王夢白、陳師曾,深受惲南田畫風的影響,後上擷明清諸家,兼收寫生與寫意兩者的優長,把形象真實與緣物寄情統一起來,不求工於筆墨之外。解放後,他的藝術創作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著力反映現實生活,表現時代氣息。這一時期作品具有樸實凝練、意趣雋永的風格。70歲以後,畫風大變,畫筆更趨成熟,作畫由小寫意變為減筆大寫意,由用色多一變而為用墨多,縱筆馳騁,水墨酣暢,平淡天真。其花鳥畫享有盛譽,代表作有《紅葉》、《牡丹》、《荷花》、《秋海棠》、《枯枝麻雀》、《牽牛》等。

▲戲劇人物 關良 1961 國畫 70x45cm

關良(1900年-1986年)廣東番禺人,字良公,1917年赴日本學習油畫,就讀於東京太平洋美術學院,1923年回國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參加過北伐戰爭,任政治部藝術股長。1927年任武昌美術專門學校西畫科主任,1930年任武昌藝專西畫教員。30~40年代輾轉於廣州、上海、重慶等地的藝術院校任教,並於名山大川旅行寫生,長於中國畫、油畫。曾任浙江美術學院教授、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他一生致力於藝術教育事業,是最早將西方繪畫藝術介紹到我國的先行者之一。最初專學西洋畫,後轉向水墨人物畫。他的彩墨戲劇人物畫獨樹一幟,最見風格,影響最大,趣味,不拘泥對象的解剖、透視和比例,而是以誇張、變形的手法傳神寫照,人物情態天真而幽默,尤其是眼神刻畫最見功力,瞳孔用濃墨點醒極為傳神。著《關良藝事隨談》、《關良回憶錄》。出版《關良京戲人物水墨畫》、《關良油畫集》等。

▲花卉 王霞宙 國畫 35x47cm

王霞宙(1902年-1976年)湖北棗陽人,自號懷約室主。1924年畢業於南京美術專科學校。曾任教於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歷任華中師范學院、湖北藝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武漢分會副主席,湖北省文聯委員、第三屆湖北省政協委員。其藝術造詣全面,人物、山水、花鳥均有建樹,花鳥畫的成就尤為突出,長期從事藝術教育,是湖北藝術學院國畫學科的奠基人之一。早期主攻人物,擅畫仕女,有“王美人”之稱。後專攻花鳥畫,刻意獨辟蹊徑而自成一格,畫法數經變易終獲大成。50年代創造出一種清新明麗的花鳥畫風,賦予傳統沒骨畫法以鮮明的時代感,其代表作《美人蕉》、《卷丹》等,對國內花鳥畫壇產生很大影響。最善畫紫藤,其數量之多,難以勝數。60年代進入創作全盛時期,自謂“六十變法”。其花鳥畫轉而以水墨寫意為主,筆力與年俱增,畫風更趨蒼勁老辣。在題材上力求擺脫前人的窠臼,刻意尋求不曾入畫的野生植物和農作物為素材,塑造成趣味盎然的藝術形象,豐富了花鳥畫的題材範圍,擴大了花鳥畫的思想容量。又將詩、書匯入畫作,加強墨氣,探求意象之雋永。

▲山水 歐士道 1947 國畫 82x35cm

歐志先(士道)1924年畢業於南京藝專,與馬萬裡、王霞宙、聞鈞天等五人同班。1927年,與武昌美術專門學校創始人蔣蘭圃、該校教師張肇銘、王霞宙等成立“梅社”,旨在“闡揚國故、振起藝術”。武昌藝專教師。

▲紅蟹圖軸 趙合儔 1978 國畫 134x54cm

趙合儔(1902年-1982年)湖北黃岡人,擅國畫。別名回龍山人,1926年肄業於北京美專,30年代與林風眠等一同留學日本。歷任武昌美專教授,湖北思施中學、武昌藝師、武漢一師教員。作品有《荷花》等。

▲松鷹 張振鐸 國畫 101x69cm

張振鐸(1908年-1989年)浙江浦江人,原名道域,又名鼎生,字聞天,號振鐸。1927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32年,與潘天壽等組成“白社”畫會。25歲任上海新華藝專教授,後歷任昆明國立藝專、重慶西南美專、武昌藝專、華中師范學院、湖北藝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教授、系主任、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湖北分會副主席、顧問等職。擅長花鳥畫,兼作山水、人物;工書法,善詩詞。他治學勤奮,襟懷坦蕩,植根生活,勇於創新,以繼承和發展國畫事業、培養美術人才為己任,數十年如一日。師承山陰畫派,早年受業於經亨頤、呂鳳子、潘天壽等。善於博取眾家之長,作畫簡逸粗獷,蒼勁渾厚,風格獨特,李可染稱之為“南張北李(李苦禪)”。其藝術創作生涯縱貫上世紀20年代至80年代,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創作了大量有影響的作品,形成了特有的藝術風格,為我國畫界公認和推崇。其代表作曾在美、日、德、加拿大、坦尚尼亞等國展出,並為中國美術館收藏。

▲梅 徐松安 國畫 20x25cm

徐松安(1911年-1969年)湖北武漢人,書畫篆刻家,精鑒賞。原名徐石,字松安,號木公、木長、松廠、松岩居士等,齋名松風堂。作畫常自號木公、風子、楚狂,製印邊款多為木公。幼年隨舅父學鑒定古玩,習書畫,後拜師張大千。抗戰勝利後曾在武昌藝專任教。1958年在湖北土產進出口公司工藝科支持下創辦“畫室”,主持繪製仿古畫及書畫作品出口為國家創外匯。1961年到武漢市文物商店任畫師、鑒定師,隨後調任武漢市文聯作專職畫家。他的書畫篆刻,文物鑒定,均為一流,堪稱大家。還兼通戲曲、弈棋,17歲時即被邀參加“梅社”,與張肇銘、王霞宙等並稱“梅社十友”,時人稱其為漢上畫壇奇才。20世紀60年為東湖印社副社長。他的畫作雄放恣肆、內含靈秀,既有深厚傳統又是風格獨具,面目一新的精品。他的一部分代表作在其逝後的曾以他人名義展出,受到美術界很高評價,這些作品還曾先後在北京、桂林、上海、廣州等地展出或交流,有的被國內外博物館收藏。由於歷史的原因,這些作品都未署其真名、筆名或齋號,而是署以“魯漢”或“魯風”。

▲志願軍肖像 張祖武 雕塑 52x32x31cm

張祖武(1912年-1996年) 廣東高州人。1939年畢業於國立藝專雕塑系。曾跟隨林風眠、劉開渠、王臨乙等大家學習,並在部隊度過了10年軍旅生涯,後“落戶”湖北武漢。歷任劉開渠雕塑工作室助手,廣州市立美專教授,解放軍雲南軍區、西南軍區、總政文藝創作室、中國軍事博物館創作員,湖北美術學院教授,湖北省城市雕塑規劃長官小組副組長。他不僅是我國嚴格按照西方現代雕塑藝術教育系統模式培養的第一代雕塑家,也是湖北雕塑事業和新中國軍旅雕塑的重要開拓者,中國現當代雕塑史的每一關鍵時刻,他都拿出了可圈可點的力作。如上世紀50年代,他創作了《國防軍》,堪稱新中國軍旅雕塑的開山之作;上世紀80年代,他主創的《高州水庫紀念碑》,則是國內首個構築形式的紀念工程有機融合的范例。作品有《無名英雄紀念碑》、《邊防軍立像》等。

▲小麥豐收 武石 版畫 58x84cm

武石(1915年-1998年)原名馮子樹,湖南湘潭人,著名的革命家、美術家和詩人。中原突圍烈士紀念碑設計者,新四軍第五師老戰士。1934年畢業於上海美專國畫系。1936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長官的上海救國會,參加革命工作。1938年在江西加人中國共產黨,開始木刻創作,創辦《新中國》畫刊, 同時進行黨的地下工作。1942年前往新四軍五師,任鄂豫邊區《七七報》美術編輯, 並創辦《七七畫報》。建國後,歷任湖北省文聯美術部長、省群眾藝術館副館長、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協武漢分會副主席、湖北美術學院教授及中國版畫家協會顧問等職。武石是中國現代新興版畫的先驅,其套色木刻《最後一根鋼梁》一問世就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成為中國新時代木刻藝術的重要代表。武石又是一位別開生面,成就斐然的國畫家。早年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打下堅實的國畫基礎,從事版畫創作多年後,他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回歸”國畫創作,並迸發出極大的創作激情。著有《武石詩草》,作品《麥收》、《田地回老家》等。

▲五祖寺 李一夫 1962 紙質水粉 35x30cm

李一夫(1916年—1972年)廣東台山人。1941年畢業於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41-1947年任教於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工藝系;1947-1949年定居台灣,任教於台北工業學校建築系;1949-1951年定居香港,從事廣告設計;1951-1972年回國後,先後擔任華中師范學院圖畫製圖系教授、湖北藝術學院工藝美術系教授、主任。曾任中國美協會會員,湖北美協常務理事。參加武漢長江大橋等大型建築的裝潢工作。我國知名的工藝美術教育家和設計家,湖北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開拓者。

▲自畫像 楊立光 1988 油畫 58x84cm

楊立光 (1917年-2000年)湖北武漢人。1935年考入武昌藝術專科學校附屬藝術師范科(高中部),學習繪畫。1938年2月入武昌藝專繪畫科西畫組學習。1940年底,於武昌藝專畢業,1941年2月由重慶勵志總社特聘楊立光任職於總社美術股,專司油畫創作,兼事金石,且有聲名,偶作寫意水墨則鮮有人知。1943年9月至1944年6月被重慶溫泉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聘為講師,任教於電化教育專修科美術組。1944年6月至1949年5月,任武昌藝專講師、副教授,繪畫科主任兼西畫組主任,並擔任油畫教學工作。後曾任武昌藝術專科學校副教授、湖北藝術學院教授、副院長、油畫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協會會員、中國湖北分會主席,湖北省文聯委員,重慶勵志社總社美術組油畫創作員,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講師、湖北教育學院藝術科主任、華中師院圖畫系主任,中華全國美學學會湖北分會名譽會長、湖北省城市雕塑組組長。代表作品:《自畫像》、《老人像》獲青年作家獎金和教育部科學文化成就獎金;《穿皮大衣的老人像》獲當時教育部頒發的科學文化成就獎;油畫《紅紗巾》、《蔣南圃像》、《馬學禮像》參加全國美協舉辦的美展;《方保山像》、《老婦像》、《煉鐵工人像》、《鱖魚》等參加湖北省美展。

▲沙湖小景 阮璞 1978 水彩 9.8x9cm

阮璞 (1918年8月-2000年12月)湖北紅安人,字次文,男,漢族,著名美術史論學者、教育家和詩人。歷任民盟中央委員、民盟湖北省副主委;湖北省第五屆、第六屆政協委員,擅長美術史論。1939年畢業於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油畫系,1943年任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詩歌詞曲講師,1946年任武昌藝術專科學校副教授。1949年任華中師院學院副教授,1958年起,任湖北藝術學院中國美術史、中國畫論、美學、詩文題跋副教授、教授、美術史論教研室主任。1986年起,任湖北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美學教授,湖北省美術家協會學術委員會顧問,湖北省美學學會副會長,湖北省文藝理論家協會顧問,湖北省工藝美術專業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北省委員會委員。在我國高等藝術院校從事藝術理論研究及教學六十年,受滕固、鄧以蟄師影響,以清代樸學法,兼西方現代社會科學法治中國美術史及畫學。主要著作有《論畫絕句自注》、《中國畫史論辯》、《畫學叢證》、《蒼茫自詠稿》,《謝赫“六法”原義考》、《蘇軾的文人畫觀論辯》等。曾參與主編及撰寫辭書《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卷》、《簡明體音美辭典》、《文藝創作知識辭典》等。

▲桔紅色的花 梁培裕 2007 水彩 42x30cm

梁培裕(1918年-2017年)湖南長沙人。1937年就讀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41年畢業於杭州國立藝專。1947-1949年,定居台灣,台北工業學校任教。1949-1951年,定居香港,從事廣告設計。1951年,她隨丈夫、著名工藝美術家李一夫從香港返回大陸,先後任教、任職於武昌藝專、華中師范學院、湖北美術學院、湖北美術院,不僅培養了許多工藝美術人才,亦在個人創作上頗有建樹,出版畫冊《漫步菲沙河》等。

▲靜物 劉依聞 2007 油畫 48x43cm

劉依聞(1919年-2018年)湖北漢陽人。1935年考入武昌藝專附中。1941年畢業於國立藝專油畫專業,留校任教。1946年,回到武漢任教武昌藝專。歷任湖北藝術學院、湖北教育學院、華中師范學院和湖北美術學院教授、碩導及湖北美術院副院長,中國美協會員,湖北美協顧問及油畫學會顧問,湖北省文聯委員等。油畫《老婦》、《畫家與其妻》入選全國美展。《景頗族少女》入選1964年全國美展。《絲綢之路》、《母女倆》入選1989年巴黎國際美術聯展,同年在巴黎國際藝術城舉辦個人作品展覽。2003年《青桃》入選湖北省第二屆油畫展及第三屆全國油畫展。出版有《劉依聞油畫集》、《劉依聞素描像》;主編專集《中國高等美術學院素描集》,獲全國優秀暢銷書獎。1983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70多年的教育生涯,劉依聞不但培養出了無數美術人才,還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油畫作品,為湖北美術事業的繁榮做出了貢獻。

▲“期頤藝境 德承百年——湖北美術學院世紀藝術家館藏精品展”展覽現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