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隨風而逝》:當虛構達到了非虛構的邊界

2018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公布 | 莫言談《人生海海》:作家不要老待在安樂窩裡 | 2019上海書展,上海譯文出版社活動總覽 | ......

......“圖畫書界奧斯卡”

傑瑞·尤斯曼

Jerry Uelsmann

正如尤斯曼的攝影作品一樣,多個真實的底片疊加在一起,便如虛構的幻境一般。從《隨風而逝》可以看得出來,作家的生活底色是清晰的,也就是說,作品之所以給人真實的如在現場一般的閱讀體驗,原因在於作家必然身臨其境了,不管他是哪一種的“身臨其境”。這樣的作品,既有虛構之美,亦有非虛構的質感,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態。說實話,我向來推崇有生活底色的文學作品,如果虛構到不食人間煙火,沒有痛苦、悲傷、憐憫、孤獨、無助、絕望、生死的地步,這樣的虛構消失也罷。哪怕是科幻作品,幾乎屬於純虛構,它也有其遵守的各種宇宙理論。

作品的人物可以虛構,情節可以虛構,場景可以虛構,甚至一切都像是夢囈一般虛幻,但作品的力量和精神,總有一個真實的根,它就深深地扎在生命體驗中。一部優秀的虛構作品,我們看到的只是枝葉果實的虛構,便以為它是虛構的作品,卻不料,它的真實之根藏在那深厚的生命真實的土壤中。那虛構與非虛構的界線,哪有那麽容易被人發現呢?又哪有那麽容易條分縷析拆剝清楚?

有了這真實之根,作品才有了感動人心的力量。

在我的小說《大漠祭》中,多數讀者讀到瑩兒在風雨中走向娘家的時候,都哭了;同樣,我讀到《隨風而逝》中寫到桃兒割腕的時候,我的眼眶真的濕了。悲憤難抑。這就是真實,無論如何,面對淚點,我們說,這是情感的真實,絕對不是虛構;這也是生活的真實,絕對不是虛構。作為一部虛構作品,在讓讀者含淚的時候,它的底片肯定是另一個真實。

眼下,看似長篇不少,但真正來源於生活的太少,尤其來源於底層的生活的東西更少。其實,一個讀者何嘗不想看到生活的真相,而這些真相卻來自最底層,生活的多少無助和絕望陷構著世人,我們該怎麽辦?必須要為讀者找到希望的出口,要令人信服地撫慰他們的內心,這是作家的使命所在,也就是作家的立場所在,作家為誰而寫作的問題。汪泉的《隨風而逝》回答了這些問題,並忠實地為讀者找到了出口。十三個死難者暫時沒有獲得公司和有關部門的認定,然而,在長城腳下的一座小小的寺廟,卻有人供起了他們的牌位!這是多麽令人震驚的一筆,這就是一個作家的使命所在,汪泉完成了。

汪泉長期生活在甘肅河西走廊,近年雖然離開了甘肅,但從他的作品中,足以見得他的心一直沒有離開半步,他的目光熱切地盯著那塊遙遠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們,從《沙塵暴中深呼吸》到《枯湖》,無不關注河西走廊的生態和人文環境。我細讀過他的小說《西徙鳥》,淋漓盡致地寫出了生態移民在遷徙中對故園的多少眷戀和難捨!可見他的寫作是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他的創作之根深深地扎在生活土壤中。也就是說,他的小說創作是從塵埃裡來的,是非虛構的“底片”沖洗出來的虛構“圖景”。

多少作家都在追求“真實”,但真正追求到的卻不多,因為藝術的真實來源於生活的真實,沒有真實的生活,哪有藝術的真實。倘若沒有一顆抱定為底層人民寫作的初心,而是直奔獎項、評論家、雜誌而寫作,哪有真正的好作品?出發點錯了,方向偏了,出路肯定是短暫的。

《隨風而逝》是純淨的寫作,也是本著為底層弱勢群體的寫作,是抱有良知的寫作,也是從文體的跨越到出口突圍的一次成功嘗試。所謂的虛構和非虛構的界定,根本無法束縛這部作品的真實的力量。當你透過虛構,你能看到非虛構的真實;當你觸摸到非虛構的有力心跳,你更能感受到虛構的魅力;當我們站在某一個臨界點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另一個遠方,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這就是探索者的欣慰,也是傳遞給讀者的欣慰。

今日新媒體編輯 張瀅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