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模擬練習-每日一案(第794期)

於某某,男,26歲。患者於今晨始,覺發熱惡寒,身體疼痛,無汗,頭痛而脹。在廠保健站就醫,予服解熱葯等。午後約4時許,腹中腸鳴,時作疼痛,繼而泄瀉,泄下如注,無膿血,無後重滯下,時作乾嘔,舌紅苔薄白,脈浮緊。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甘草乾薑湯(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李某,女,65歲。患者形體肥胖,平素即不喜歡飲水,面部及下肢間有水腫,食稍有不適即腸鳴腹瀉。由此,脾胃陽虛可知。一個月以來,無明顯誘因忽唾液增多,唾出量一日一夜約一碗多,脈象沉遲,舌淡而胖,並有齒印,曾給服吳茱萸湯及五苓散數劑,病情不但不減,還續有增劇。

辨證:肺胃虛寒,津液不能溫布

治則: 溫扶中陽

方葯:甘草乾薑湯

炙甘草15g,乾薑15g。水煎服,日1劑,連服5劑痊癒。(李文瑞,等,傷寒論湯方論治.1989)

原文複習

《傷寒論》第29條: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乾,煩燥,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製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乾薑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

各家論述

《金鏡內台方議》:脈浮,自汗出,惡寒者,為中風。今此又兼小便數者,心煩腳攣急,為陰陽之氣虛,不可發汗。反與桂枝湯誤汗之,得之便厥,咽中乾,煩躁上逆也,此乃不可汗而誤攻其表,營衛之氣虛傷所致也。故與甘草為君,乾薑為臣,二者之辛甘,合之以復陽氣也。

《寒溫條辨》:此即四逆湯去附也。辛甘合用,專復胸中之陽氣,其夾食夾陰,面赤足冷,發熱喘嗽,腹痛便滑,內外合邪,難於發散,或寒冷傷胃,不便參術者,並宜服之,真胃虛挾寒之聖劑也。

《傷寒今釋》:乾薑與附子,俱為純陽大熱之葯,俱能振起機能之衰減。惟附子之效,偏於全身;乾薑之效,限於局部。其主效在溫運消化器官,而兼於肺,故肺寒、胃寒、腸寒者,用乾薑;心臟衰弱,細胞之生活力減退者,用附子。吉益氏《葯征》謂附子逐水,乾薑主結滯水毒。蓋心臟衰弱者,往往引起鬱血性水腫,其舌淡胖,如經水浸,用薑附以強心,則水腫自退,非薑附能逐水也。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