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P2P“擁抱”機構資金,頭部平台不帶散戶出借人玩了?

網貸之家專欄頻道

700+互金意見領袖、投資達人入駐

10000+原創投稿

授權網貸之家發布

作者 | 陌小憩

近期,關於上市P2P平台財報的消息不絕於耳,整體而言,似乎上市的平台們都大賺特賺、盆滿缽滿!而在盈利之外,眾上市平台紛紛表示加強與金融機構在資金端的合作。

另一邊,在出借人群裡,頭部平台們的標荒、降息潮成為熱議的話題,甚至於一直被出借人所津津樂道的投資“低門檻”也開始提高了。

這一切的背後,似乎隱約展示著“雷潮”之後、嚴監管之下,P2P的一種趨勢:將不那麽專注於我等“屌絲”出借人,擁抱機構資金才是“錢途”之選。這種趨勢下,P2P或許將變成更為“小眾”的一種投資方式,儘管現在已經夠“小眾”了。

1

賺錢賺錢賺錢

“擁抱”機構資金!

這一波P2P中概股的“刷屏”潮從拍拍貸開始。

3月13日,美股上市的拍拍貸發布2018年財報,在一年43億營收之下,24.7億的淨利潤(同比增長128%)、高達58%的淨利潤率,一時讓人行業人驚呼不已。

同日,桔子理財母公司樂信也發了2018財報,全年營收75.97億,淨利潤達19.77億,雖比不上拍拍貸,但超722%的同比增幅,也讓外界為之讚歎。

之後,其他幾家主要的美股上市P2P平台也公布了2018年財報。其中,包括小贏科技(小贏網金母公司)、微貸網2018年淨利潤分別達到了8.83億、7.11億,同比均明顯增長。倒是最早登陸美股的宜人貸,其2018年淨利潤同比下降了30%,為9.67億元。

可以看出,在“雷潮”席卷的2018,主要的上市P2P平台依然能夠給出令人欣喜盈利數據。一方面,P2P“雷潮”後出借人向頭部平台聚集,上市平台自帶的增信光環讓他們受益不少。另一方面,平台資金端策略轉型也減少了“雷潮”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在2018年第4季度。

筆者根據各家主要上市P2P平台2018年財報及相關公開報導,整理出這些平台對於與“機構資金”關係的表述。其中,多家上市P2P平台已明確表態:2019年將加大與機構資金合作,增加資金端機構資金佔比(詳見下表)。

2

為何都在引入機構資金?

答案其實很直接:

一來,監管提了“三降”要求,並給出了轉型助貸的方向;

二來,經歷“雷潮”之後,平台也認識到了“散戶”出借人太多的弊端,且不說“雷潮”之後,新出借人的獲客成本高企。

先來說說監管要求。互金整治辦之前發布“1號文”明確要求平台“三降”,即:降規模、降出借人、降借款人。“三降”之下,沒了出借人,資金端必然收縮,業務難以開展,平台“一籌莫展”。

不過,之前的“175號文”又給平台提供方向,原話說:引導部分機構轉型為網絡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等。

實踐到平台上來說,就是對接正規的機構資金,於是我們就看到大平台紛紛引入機構資金,並表態將繼續“擁抱”機構資金。據筆者了解,當前P2P平台們的對接的機構類型主要包括城商行、互聯網銀行、信託、消費金融公司等,極少數平台能夠對接到四大行、全國股份製銀行。

再來說說“散戶”出借人之於平台的弊端。其實在去年7、8月雷潮時候已經顯現的很明顯了,彼時,且不說有多少問題平台(本身就不合規)是被出借人提前贖回(擠兌)、激增的債轉給引爆的,即便頭部大平台,也一度被出借人債轉慢等問題所拖累,進而遭出借人及媒體的口誅筆伐。

究其緣由,因為多數散戶出借人投平台本身就是“跟風”(有多少出借人是真正去深入了解平台後才投的?),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的消息,也會“跟風”申請債轉匆忙退出。2017年夏天的“陸金所事件”以及如今團貸網暴雷引發的短期頭部平台債轉激增問題,都是這樣的原理。

相比於散戶出借人,機構則明顯要“淡定”的多。正規的持股金融機構,在與平台合作之前,本著對資金負責的態度,會對平台進行詳盡的盡責調查,以確定平台及其資產端沒有問題。深入了解平台後,即便是平台出現負面輿情,機構也不會像散戶出借人一樣,一股腦的申請退出,況且機構與平台一般會建立較為通暢的溝通機制,更能了解平台的真實情況。

至於獲客成本,P2P行業單個出借人獲客成本高企的問題,早在去年“雷潮”前就已被媒體廣泛報導,“雷潮”之後的獲客難度可想而知。相較之下,引入機構資金雖要經歷繁瑣的流程,但由於機構資金量大,相較於一個個隨時可能轉投其他平台散戶出借人,與機構一次合作往往就能夠起到“一勞永逸”的效果,且更具有“粘性”。

當然,平台接入機構資金本身的資金成本並不見得散戶出借人低,由於要拉入第三方機構進行“增信”(平台花錢拉第三方擔保或者保險對機構資金進行隱形兜底),綜合下來,成本甚至高於散戶出借人。一位平台人士曾對筆者表示,其所在平台對接結構化信託的資金綜合年化成本高達12%,相較而言,該平台面向散戶出借人的12個月期項目預期年化收益率不超過10%。

不過,即便如此,相信大平台依然會選擇機構資金,因為諸如拍拍貸這樣的平台,在一套成熟的商業模式被證實有效的情況下,保持資金端的穩定才是最重要的,這方面來說,持牌機構顯然優於散戶出借人。

3

平台不帶散戶出借人“玩”了?

與頭部平台引入機構資金同步,其面向散戶的出借項目或集合標常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且出現連續降息的情景。更有不少平台提高了投資門檻,以前100元起投的現在得要1000元、2000元、5000元起投,部分出借項目門檻甚至達到了3萬元。

這點,想必大平台們的出借人最為清楚不過了。

凡事有因必有果,在監管要求壓縮規模的背景下,當平台不斷增加機構資金佔比,勢必得減少散戶出借人的出借項目,一方面限定每天可供散戶出借人的出借項目數量(導致出借人搶標),另一方面壓降出借項目利率(畢竟供求關係在那裡),而更為直接的辦法就是直接設置出借門檻。

那麽,大平台這是不想帶出借人“玩”了?

短期而言,起碼現階段來說,P2P平台仍舊很依賴散戶出借人。

從上文表格內容可以看出,由於多數大平台與機構資金的合作處於起步階段,儘管增長速度很快,但整體項目佔比並不是特別高,多數平台依然散戶出借人為主,這些部分存量群體依然是平台們需要重點維護的對象。

同時,平台與機構資金合作也是一個雙向選擇的事情,在P2P行業前景不甚明朗的情況下,願意與P2P平台合作的持牌機構並不多。可以說這門生意下,平台絕對是弱勢方。所以現階段放棄散戶出借人,無異於自尋死路。

不過,長期來看還是有可能的,且不說上文提及的機構至於散戶出借人的多個優勢,單就監管的要求擺在那,平台也只能照著做:積極轉型助貸,擁抱機構資金。

所以,正如前文所提及的,伴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資金湧入,P2P行業門檻不斷提升,資金端的“洗牌”過後,行業出借人也將完成華麗的轉變:以後,P2P將變成更為“小眾”的一種投資方式,其所面向的出借人群體需要有一定的資金量,能接受較低的年化收益率,且具有真正的高風險偏好,即能夠接收“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的投資嘗試,而非現階段的普遍存在的“要求高收益、且兜底”的出借人心態)。

作者:陌小憩

簡介:小憩一下,有事兒說事兒,沒事兒就瞎扯著說事兒~~~

版權聲明:文章系作者原創作品,已授權網貸之家發布,轉載請注明來源網貸之家,並注明原作者。

來源 | 網貸之家專欄

聲明 | 登載文章內容僅供傳遞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注明來源網貸之家。

精彩爆文

原創不易,你認為“好看”是給我們的最大鼓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