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誰該為P2P爆雷潮負責?

  證券時報記者 劉筱攸 張雪囡

  還在緘默的各地金融辦、呼籲各方理智看待並處理危機的互金協會、無奈發聲闡明股權關係的“前”上市公司股東、鼓勵投資人起訴自家跑路老闆的個人網貸平台(P2P)員工、以直播方式告訴投資人自己仍在正常辦公的P2P高管、倍感無辜有苦說不出的資金存管銀行……在P2P“批量”爆雷後,各種奇異又焦灼的景象正在輪番上演。

  上市公司珈偉股份,深陷投之家詐騙案。7月16日晚間,該公司再度公開回應其股東灝軒投資與投之家的關係。公告稱,灝軒投資對被變更為投之家股東的工商登記事宜毫不知情,並澄清四個“從未”——從未與投之家簽署任何投資協定、從未支付任何投資款、從未參與投之家的任何經營管理、從未派任何人員進駐投之家。

  在群情激奮的投資人面前,這份聲明能為該公司化解多少困頓還未知,真相只能待警方查明。但這次事件幾乎給所有上市公司一個警示——那個借投資P2P平台來提高二級市場估值的時代,已經徹底遠去了。上市公司還是應當專注自身主營業務,不要再試圖跨界染指民間金融。

  這或許是此輪網貸危機出清後,留給行業的第一個後遺症。

  銀行也很無奈,因為其承擔了聲譽風險。已產生兌付危機的P2P平台錢爸爸,一度在其官網宣傳由某股份行提供資金存管,以至於在其爆雷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媒體都將矛頭對準該股份行,認為其存管不力。有銀行網金部人士告訴記者,銀行存管在網貸標的穿透合規方面,作用有限。因為銀行是账戶開立與資金存管機構,權責有限——僅僅是在接收到平台下達的調配指令後,實行資金劃付。銀行可以保障账戶資金的安全,卻根本沒有辦法追究借款人或投資人的資金投向。如果P2P平台虛假發標,但只要投資人沒有辦法證偽,平台仍舊做出將錢投入該筆標的的決策,那麽銀行只能遵循指令,把相應資金劃入該標的的收款账戶。

  原本銀行承接P2P存管業務就很審慎,在本輪非法P2P出清後,也不會變寬鬆。這是爆雷潮後行業的第二個後遺症。

  銀行有錯嗎?記者認為沒有。這並不是在為存管銀行開脫,因為在任何一個金融投資行為裡,每個參與主體各有分工,然後各司其職。

  那麽除了跑路的平台主,誰還負有責任?恕記者直言,協會或許難逃其咎。包括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國家互聯網金融科技委員會等形形色色的協會。

  這些協會在收取了會員部門如此之多的會費之後,為什麽會淪落成一個隻懂得宣傳會員正面形象的聯誼組織?協會的自律性體現在哪裡?一直反反覆複說已搭建的風控數據預警體系,為什麽並沒有起到預警作用?協會針對借款人建立了黑名單,那針對平台眼花繚亂的股權變更與神出鬼沒的資金掮客,有沒有建立異常資訊數據庫?

  這並不是對個別協會的苛責。既然監管層和投資人都對協會予以重望,手握大量會員數據的協會,就應該在事前預警方面做得更多;而不是在行業風險集中爆發後,再呼籲投資人保持冷靜或平台有序退出。

  中金公司研報預測,整個行業最終只有不到200家的P2P平台會存活下來,但很多資深行業人士的看法更為悲觀——或許僅有百家以內得以留存。

  既然還有真正合規的平台能堅持到最後,那麽,希望這百舸能逆流而上,回歸普惠金融的本質。

責任編輯:張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