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端午節不說“快樂”而一定要說“安康”?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

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也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有“初始”之意,

是仲夏的開端,盛夏的起始,

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

於是便有了“端午”之稱。

只是由於端午節的習俗眾多,

它的叫法也衍生出了20多個:

端陽節、菖蒲節、龍舟節、浴蘭節、

女兒節、五月節、粽子節、屈原日等等。

但無論用何種方式去稱呼它,

它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都無可取代。

圖片|雅丫-攝

圖片|如塵-攝

端午最初是驅邪禳災的日子,

儘管它屬於“惡月惡日”,

但人們還是會用最隆重而熱烈的方式,

去接受並消釋這人世間的災禍,

從而給自己帶來一世的安康。

2000多年來,

人們掛艾草菖蒲、吃粽子、賽龍舟、

系五色繩、點雄黃酒、佩香包……

早已從節日變成了一種情懷。

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心事,

一代人也皆有一代人的情懷。

圖片|圖片來源於網絡

童年時,端午是一種樂趣

小時候,不知道屈原是誰,更不必提伍子胥與曹娥,只知道端午這一天,充滿了無限樂趣。

對小孩兒來說,清晨的第一個期待便是媽媽煮的一鍋蛋和粽子。早飯就著鹹鴨蛋美美地吃粽子,再蘸點白糖或蜂蜜,滿嘴香甜。

圖片|狗毛噢-攝

圖片|毛哥-攝

吃罷飯,媽媽還會在我脖頸上掛一個香包,在手腕系上五色繩,再往口袋裡塞幾個蛋,各種叮囑。而我總是心急著出門,將叮囑拋諸腦後,因為心想著每年最熱鬧的龍舟賽就要開始了。

在端午,賽龍舟算是全村人最大的盛事,也是小孩兒雀躍不已的樂事,也只有到了端午,終年平靜的內河才會喧鬧起來。

圖片|圖片來源於網絡

只見26個結實如牛的青壯漢子光膀端坐在龍船上,船頭中間坐著鼓手,船尾是控制方向的舵手。一船便代表著一個社,村裡有10個社,每次兩兩對決,競渡的熱鬧會持續半個多月。

圖片|圖片來源於網絡

槳手們跟著鼓點的節奏奮力劃動手中的木槳,一聲聲響徹天邊的呐喊聲更使兩岸觀眾無比亢奮。當然,有很多小孩兒還會跟隨龍船順著河邊的青石路奔跑,一邊為自己的社船呐喊助威。

對小孩兒來說,端午就是一種樂趣,

他們不懂什麽是邪祟,只要快樂就好。

快樂,何嘗不是一種安康。

圖片|如塵-攝

圖片|星光-攝

青年時,端午是一縷鄉愁

端午節雖習俗眾多,但對漂泊在外的遊子來說,端午,只剩下粽子味。

每逢端午,甜的、鹹的,包肉的、包紅棗的,三角的、四方的,中國人可以在“粽子大會”上吃得不亦樂乎,當然,也總少不了南北粽子的鹹甜之爭,可爭來爭去還是覺得自家的最好。

圖片|光影-攝

圖片|Mr_Foto-攝

大學有一次端午,河南室友從家中帶了些粽子。北方沒有寬大的箬葉,隻用了蘆葦葉,倒也包得小巧好看。他說父親在端午前幾天就開始包粽子,但幾十年來包的餡料都只有一顆乾紅棗,直接塞進糯米裡蒸。

比起市面上五花八面的粽子,乾硬的紅棗粽子並不好吃,可室友卻每年端午都隻吃他父親包的粽子。後來才知道在科舉時代,家有書生的父母會在粽子裡放上棗子,寓意“早中”。我突然覺得,儘管時代巨變,但我們還是愛著小時候的東西,一縷鄉愁不禁升上心頭。

圖片|圖片來源於網絡

記得小時候,媽媽會在端午一大早去田間采摘帶露水的箬葉,以糯米摻肥肉、蝦米、花生仁為餡,一半是鹹的,一半是甜豆沙,再用細繩包緊,鹹甜皆宜,十分美味。

圖片|一塵-攝

但自從出了家門,便再也沒吃過媽媽包的粽子,更見不到“粽子香,香廚房”的場景。雖然每逢端午都會嘗一些粽子,美味是美味,但總覺得缺了點什麽,有種天涯做客的心酸。

對遊子來說,端午就是一縷鄉愁,

是嘗不到的家鄉粽子的味道,

也是對往昔歲月的念念不忘。

圖片|悠悠草-攝

圖片|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年時,端午是一絲牽掛

端午自然是熱鬧非凡的,小孩子喜逐龍舟,青年人愛吃粽子,但對家有兒女的中年父母來說,端午最首要的還是守護孩子的健康平安。因為端午這天,暑氣上升,五毒齊出,邪祟叢生。

在江南地區,人們會在端午喝雄黃酒,為的是消毒防病,蟲豸不叮;孩子喝不了酒,父母就將雄黃酒塗在孩子的額頭上,最典型的方法是畫上一個“王”字。

圖片|圖片來源於網絡

好比小時候媽媽總會在端午前夕給我縫香包。紅、黃、白的布料剪成小塊縫在一起,裡面塞滿了朱砂、雄黃、香藥和曬乾的艾葉,為了討我戴著,還會在下面墜滿花線穗子。那時不懂得媽媽寄予的避邪驅瘟之意,隻覺得掛在脖頸上好看,聞起來香香的。

媽媽做好香包,也會用平時納鞋的彩線,挑出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絲線撚一撚,系在我的手腕兒上,並囑咐我,等哪天下大雨了,記著把它解下來扔進水裡,把病災都衝走。

在父母心中,端午就是一絲牽掛,

無論是點雄黃還是掛香包、系五彩,

背後都有父母對孩子的殷殷期望。

圖片|圖片來源於網絡

老年時,端午是一念安康

“端午不戴艾,死了變妖怪。”每逢端午,這是爺爺經常念叨的一句話。端午插艾以驅蚊逐蟑辟邪,是家家戶戶都要做的事,但在爺爺眼裡,艾草更意味著安康。

每年端午節的一大早,爺爺都會拿鐮刀去割艾草,膝蓋高的艾草輕輕一碰,晶瑩的露珠叮叮當當全滾下來打濕鞋子。爺爺割滿一背簍回來分扎成很多小捆插在門楣。多出來的會搓成一根根長長的繩子掛在屋簷下曬乾。夏夜點燃用來驅趕蚊蟲,守護一家人安然入睡。

圖片|圖片來源於網絡

艾草在爺爺手裡,總是可以發揮出魔力。記得小時候,只要一上火或嘴上長泡,爺爺就去割艾草,熬成藥湯給我喝;有時候梅雨季潮濕,後背起了小疹子,爺爺也都會熬製艾草,兌入熱水,讓我泡腳和擦拭身體,每次都能見效。

圖片|RapBallad-攝

後來上大學和參加工作,爺爺還會時不時給我打電話,說:“我又摘了些艾草,曬幹了,給你寄過去啊!”看似爺爺對艾草有割捨不掉的情感,其實是念著一家人的安康。

對爺爺來說,端午就是一念安康,

無論外面多少風浪,都願你有艾香長伴。

好好愛惜自己,就是最好的安康。

圖片|圖片來源於網絡

圖片|lavon-攝

端午作為節日每年都如期而至,

粽子的種類和口味也越變越多,

但記憶中的味道永不變味,

思念也如酒越陳越香。

願你帶著對端午不變的情懷,

無論時光變幻,心中一念安康。

圖片|舊食-攝

互動話題

一年一度的甜鹹大戰又開始了

點擊“寫留言”

說說你吃甜粽子

還是鹹粽子吧~

本文由“詩詞中國”(shicizg)編輯

圖文授權轉自“物道”

如有爭議,請聯繫刪除

每天5分鐘,把日子過成詩

今天看小詩妹了嗎?

欲問行人去那邊

眉眼盈盈處

必須

在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