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伊布替尼治療經治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一種具有多個臨床表現的綜合征,於同種異體造血乾細胞移植後3~24個月發生,通常累及皮膚、肝臟、眼、口唇、上呼吸道、食道等。這種嚴重且危及生命的併發症發生率為30%至70%,會導致患者生活品質下降,是移植患者晚期非複發死亡的主要原因。標準的一線治療——皮質類固醇——通常給葯中位時間為2至3年。為降低皮質類固醇劑量,通常將之與其他免疫抑製劑(例如他克莫司和西羅莫司)聯用作為前線或二線療法,但缺乏改善療效的臨床證據。一線治療後cGVHD持續且需要改變治療方法的患者,其非複發死亡風險增加2.5倍。對初始治療沒有反應的cGVHD,仍然存在未滿足的醫療需求。

伊布替尼(依魯替尼、億珂、Imbruvica、Ibrutix、Ibrutinib、Ibrunib)是一種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抑製劑。B細胞受體的激活觸發BTK信號傳導途徑,調節B細胞的生存。伊布替尼還抑製白細胞介素-2誘導的T細胞激酶(ITK);由磷脂酶Cγ(PLCγ)介導的ITK刺激參與選擇性激活T細胞亞群,影響對健康組織的免疫反應性。在臨床前模型中,接受BTK或ITK缺陷骨髓移植的小鼠未發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表明兩種激酶在cGVHD發病機理中起關鍵作用。通過抑製BTK和ITK,伊布替尼具有為cGVHD提供臨床益處的潛力。在臨床前模型中,伊布替尼延緩了cGVHD的進展並改善了臨床表現。近期分析顯示,對同種異體造血乾細胞移植後複發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伊布替尼有較好的耐受性和有效性。

基於生物學原理和臨床前數據,研究人員設計了一項1b/2期研究,以評估伊布替尼對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接受至少1種全身性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無效,且需要進一步治療。根據該試驗的結果,美國FDA批準伊布替尼用於1次或多次全身治療失敗後的cGVHD成人患者。伊布替尼也適用於既往至少接受過一種治療的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套細胞淋巴瘤(MCL)患者的的治療。

在所有治療人群中,根據2005年NIH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反應標準評估的總反應率(ORR)為67%,完全反應CR率為21%,部分反應PR率為45%。5名患者停止治療,在進行反應評估前退出研究。排除這5名患者後分析,反應可評估人群的ORR為76%。在28名反應者中,20名(71%)表現出≥20周的持續反應,22名(79%)在第一次反應評估時就觀察到反應。對於在第13周進行第一次療效評估的24名反應者,反應出現的中位時間為87天;對於在研究方案修訂後入組並且在第5周進行第一次反應評估的4名反應者,反應出現的中位時間為30天。

分析顯示,皮膚(88%)、口腔(88%)和胃腸(91%)等器官的反應率相似。在≥2個器官受累的25名反應者中,20名(80%)在≥2個器官中顯示出反應。11名先前接受利妥昔單抗治療的患者中,有10名進行了反應評估;其中7名(64%)對伊布替尼有反應。在基線時使用其他免疫抑製劑的患者(n=22),與不使用其他免疫抑製劑的患者(n=20)相比,最佳反應沒有顯著差異,ORR分別為64%vs 70%,CR率分別為18%vs 25%。

反應者的中位皮質類固醇劑量從基線每天0.29 mg/kg(範圍,0.06-1.30 mg/kg)(n=42)降至第49周每天0.12 mg/kg(範圍,0.00-0.18 mg/kg)(n=12)。五名反應者接受伊布替尼治療後完全停用了皮質類固醇。總體而言,在研究期間26名患者(62%)每天皮質類固醇劑量<0.15mg/kg。

反應率的分析得到了患者報告結果分析的支持:42名患者中有10名(24%)至少連續2次訪視時出現了臨床意義上的改善(Lee cGVHD癥狀量表總體摘要評分至少降低了7分)。28名反應者中的17名(61%)和14名無反應者中的1名(7%)報告了量表評分的臨床意義改善。反應者的中位數量表評分從基線的32.8(n=28)降至第49周的25.7(n=15)。總體臨床醫生評估的cGVHD嚴重程度評分中位數從基線的7級(n=41)改善至第49周時的3級(n=15)。在所有治療人群中,患者報告的總體cGVHD評分中位數從基線的7級(n=42)相應改善到第49周的4級(n=14)。經治cGVHD患者接受伊布替尼治療,產生了臨床上有意義的反應且安全性可接受。

本內容為醫伴旅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醫伴旅:尋找優質醫療資源,伴您走上康復之旅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