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遠離血管殺手血栓 從每個90分鐘開始

每靜坐1個小時,患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會增加10%;每坐90多分鐘,膝關節血液循環會降低50%。對於習慣於長時間久坐的現代人來說,這組數據無疑是一個警醒。是的,預防血栓,需要動起來。

鮮為人知的第三大心血管殺手

血栓是全球前三位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腦卒中和靜脈血栓栓塞症的共同發病機制。其中,靜脈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靜脈內不正常的凝固,使管腔部分形成完全阻塞。但這個第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長久以來卻並沒有受到公眾的廣泛關注和了解。

靜脈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前者是在腿部的深靜脈內形成血栓,後者是血栓隨血流到達肺部阻塞血管,屬於一種疾病的不同時期。其中,深靜脈血栓發病隱匿,國內公眾對其認知非常低,即便是非專科醫生也不容易作出及時和正確判斷,深靜脈血栓最嚴重的後果是發生肺栓塞,一旦發生,往往非常兇險,臨床醫生幾乎沒有時間去搶救患者,嚴重者可在1~2小時內死亡,且經過危險期過後的患者中依然存在致死性肺栓塞的複發風險。

三大因素引發血栓

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任何人身上,並非老年人的專利,事實上,每靜坐1個小時,患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會增加10%,坐90多分鐘使膝關節血液循環降低50%。這是由於靜脈血栓往往是由靜脈內皮損傷、血液高凝狀態和靜脈血流瘀滯引起。如住院、手術和久坐不動都會讓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提高;而且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全球靜脈血栓栓塞症患者的發生率也在逐年上升。對於每個人來說,了解引發血栓的風險因素、體征、特定事件或者狀況是非常重要的。長時間住院、手術和缺乏運動是引發血栓的三個主要因素。對於女性而言,使用含有雌激素的藥物,如口服避孕藥和激素替代療法以及懷孕或剛剛生產也會增加血栓風險。其他無法控制的風險因素還包括:高齡、家族史和肥胖。

除了公眾認知率低以外,發病隱匿,無癥狀VTE易漏診、高危人群預防率低、非專科醫生認知率低也是目前我國靜脈血栓栓塞症防治所面臨的幾個挑戰。據統計,所有致死性PE病例在死亡前得到診斷的還不足一半;約有80%的DVT病例沒有臨床表現。

抗凝是預防和治療的基石

如果一旦發生了靜脈血栓栓塞,治療是必不可少的。儘早就醫是治療靜脈血栓栓塞、防止猝死、減少血栓後遺症的關鍵,綜合運用抗凝治療、溶栓治療、抽栓治療等多種治療手段,可以顯著降低血栓栓塞疾病的致死率、提高療效。血栓的危害除了急性期導致生命危險外,大部分患者在靜脈血栓形成後1年~2年內會逐步出現活動後肢體疼痛、腫脹、水腫、皮膚色素沉著等表現,這一比例可高達50%,其中5%~10%的患者最終會出現靜脈性潰瘍,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這種現象稱之為血栓後綜合征,出現這種後遺症主要是因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靜脈血流迴流受阻、壓力增高而導致的。

抗凝是預防和治療有潛在致命風險的血栓性疾病的基石。抗凝治療可以有效預防血栓複發,是治療的核心,貫穿治療全程。傳統抗凝葯個體用藥差異大、需要頻繁監測、起效慢,並且有食物藥物相互作用,使用諸多不便。

除抗凝治療外,急性期溶栓治療、微創抽栓治療可以有效清除血栓,選擇性植入濾網可以有效預防致死性肺栓塞;慢性期介入治療、壓力治療、藥物治療及康復治療可以緩解下肢靜脈高壓。發生血栓栓塞疾病儘早到血管外科就診,根據病情綜合運用上述多種治療手段,才能實現對血栓栓塞疾病的全程科學化管理,讓靜脈血栓栓塞患者不再受疾病困擾。

通過行動可降低血栓風險

實際上,通過行動降低血栓風險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對於入院患者來說,要積極主動地配合醫護人員進行風險評估,如果將要進行手術或者由於其他原因將留在醫院中很長時間,就要詢問醫生或者醫療保健專業人員三個重要問題:我出現血栓的風險是什麼?在我住院的這段時間,我是不是該接受一些預防血栓形成的保護措施?在我出院之後,是不是還應該接受一些預防血栓的保護措施?需要多久?

最重要的還是要堅持運動。不運動會增加血栓風險。如果長時間(4個小時)不運動,比如駕車、坐公共汽車或者飛機進行長途旅行,或者甚至是在辦公桌前坐著,尤其是彎著膝關節,請花一點時間站起來,伸展腿部,並且在附近走動一下。這對健康的血液循環是非常重要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