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普及度報告:50%老師教學經驗不到1年

編者按

11月26日,《中小學階段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現狀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京發布。《報告》從學生、老師、困難及其解決辦法三個方面分析目前基礎教育階段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的現狀。《報告》認為,學生對人工智能的理解程度還比較淺,停留在感性和具象的水準,師資不足成為最大痛點。

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王蘊紅分析說,目前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大致分為兩類,學校課程和校內外活動。分析發達國家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布局時,王蘊紅認為,不管是頂層設計,還是具體的執行層面,發達國家都有所規劃。並且能夠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加強師資培訓和能力提升、注重跨領域跨部門的多方協作。本次調研結合定量問卷和定性訪談,報告旨在了解中小學生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現狀,並探討未來推進普及教育的發展方向。

學生學習興趣強烈,

但理解程度較淺

《報告》數據顯示,45.4%的學生表示非常希望學習人工智能課程,並有39.6%的學生的學習理由是學起來應該很有趣。但學生對人工智能的理解程度較淺,多處於感性和具象的水準。

王蘊紅分析數據認為,目前學生對於人工智能還停留比較流行的人工智能產品上,對其背後的技術和相關算法了解不深。《報告》其中的一個問題是“認為‘不屬於人工智能技術分支’的選項”,13.4%的學生選擇不知道,24.3%的學生選擇“大數據”選項。

同時,學生的人工智能認知準確度地域差異明顯。一二線城市準確度高於其他城市,示範學校學生準確度比普通學校高,但差距不明顯。男女生準確度基本相當。對此,王蘊紅表示希望學生能夠同時提高認知的準確性和動手的創造性。

31%老師認為

不能勝任相關教學工作

《報告》數據顯示,78.9%的老師認為,比較支持在基礎教育階段開設人工智能課程,其價值體現在培養學生思維和眼界、了解先進技術、有助於學生的未來就業和職業規劃等方面。王蘊紅表示,在基礎教育階段開設人工智能普及課程,有助於與高等教育階段形成有效銜接,構建多層次、階梯化的人才體系。

但另一方面,老師教學經驗不足,近半數老師只有不到一年的教學經驗。數據顯示,本次調研中只有35.2%教師之前有過人工智能相關教學經驗,其中10%的老師認為非常不能勝任,21.4%的教師認為自己有點不勝任。其不勝任的原因,63.6%的老師認為是人工智能實踐經驗不夠豐富。在認為自己能夠勝任的理由中,近半數老師選擇了“有過電腦專業背景”。

對此,王蘊紅呼籲師范院校等高校設定相關課程,加速資訊技術老師的培養。

師資成最大痛點

《報告》最後分析了目前開展人工智能普及教育所面臨的幾大困難。

貫穿各學段系統化課程構建有待完善。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教材制定、評級機制、課程標準和課時保證。

未建立成熟的師資培養、培訓機制。《報告》認為,一方面,一線教師在知識儲備、教學方法、實踐經驗等方面嚴重欠缺,並缺少人工智能普及教育方面的實踐機會。另一方面,目前無法為教師明確職業發展路徑,影響師資隊伍的穩定性。

需求和資源銜接不足。王蘊紅介紹說,協會很多專家願意投身到一線教學指導工作中去,但並沒有形成老師、學校很好的對接。

對此,《報告》建議結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通過開展科技課程、科技活動開展普及教育。

針對師資不足的問題,《報告》建議,一方面從頂層設計入手,建立全方面、立體化的政策保障體系,全面覆蓋巨集觀指導、課程標準、師資培養、財政支持以及社會資源調動等所有方面。另一方面,王蘊紅強調注重政策的層次性,需根據各地區教育發展情況,頒布符合實際的政策指導檔案。

加強跨部門合作,社會組織發揮資源聚合平台作用。例如,科技場館提供實踐場地資源,大專院校提供專家資源,教育企業提供產品和專家資源,科研機構提供專家和場地資源,共同推進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的發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