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家督學傅國亮:當下課改要解決這3大問題

日前,在山東濰坊舉行的“2018全國中小學課堂改革風向標年度論壇”上,國家督學、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人民教育》雜誌原總編輯傅國亮談到了自己對課程改革的3大看法。

傅國亮

-1-

重新建構以人文教育為主的

基礎教育課程結構

基礎教育課程結構應當以人文教育、培養人文素養為主,課程結構的價值趨向涉及對基礎教育根本任務的認識。當下,學生缺失的是人文教育,是人文素養的培養。

據資料顯示,美國從小學到高中文科比重遠遠大於理科,他們的觀點是較深的數理化知識不是人生必備的,中小學主要是人格塑造,比如樹立自信心、主動精神、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人文學科佔到學科總數的2/3。

我們中小學的課程也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哺育具有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思維的中國下一代。

-2-

知識的教學

要由教知識點轉變為教知識的要點

如今,一些學校存在忽視知識的地位和作用的傾向,而知識、能力、素質這三者的關係,甚至包括創新,知識都是基礎與前提。

學校要注意,一個是教材內容教師要編寫要點知識,另一個是教師教學要教授知識要點。課堂改革無論怎麽改,主要內容都是知識的學習,離開了知識的學習就無所謂課程和課堂。同樣的知識教師如何講授,涉及人們對知識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我們常講的少而精,就是要求講知識的要點。

我們用事實和典型經驗證明這個觀點。原東北師范大學校長、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組長史寧中教授曾講到,雖然小學應用題有14種,但本質上只有兩種,一種是總量等於部分加部分,另一種是距離等於速度乘以時間,或者是總價等於數量乘以單價,這是高屋建瓴對知識點的概括。

如果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隻記住這兩種題目類型,學生負擔就會減輕許多,輕了就會記得更準,就不容易出錯,這也對教師水準提出了更高要求。

-3-

由關注知識傳授轉變為關注思維發展

教學不是看教師教給了學生什麽,而是看發展了學生什麽。

教學改革要改變什麽?就是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而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最終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

中小學教學有一個誤區,就是研究有多少知識點,誤以為教知識點就是教學,中國教育教學最大的問題是不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方式的培養。中國式教學就是教師備課備知識點,上課教知識點,考試考知識點——這也是我們基礎教育教材和課程標準的一個嚴重缺陷。我認為,突破這個誤區需要創立一個新概念——思維點。

教學不是研究有多少知識點,而是研究在知識點上有多少思維點。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思維點,讓學生學會思考。

只有激發了學生的智慧,也就是說改變了他們的思維方式,將來才能成為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人。

美國、日本和中國的基礎教育關於培養學生關鍵能力方面有所不同,美國提出了學校要培養學生五種核心能力,即適應能力、交流能力、創新能力、自我管理和發展能力、系統化思維能力,明確將思維能力列為核心能力;日本要求學校培養學生的三種能力,即基礎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思維能力也位列其中;而中國關於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五個關鍵能力,即獨立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適應社會能力。

上述三個觀點是我們在改革過程中面對的基本問題,實際上也是我們常說的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問題。這個問題在某種意義上是不會因為一些具體的變動而變動的,需要我們不斷關注和研究。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波音

薦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