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權威!痛風中西醫診斷標準

很多朋友一直搞不清楚什麼是痛風,我當初也是查了好多資料,但也不敢說準確,直到最近,終於找全了中西醫對於痛風的權威診斷標準,跟大家分享:

痛風發作

西醫對於痛風的診斷標準:

關於痛風的診斷國內尚無統一的標準。一般參考採用美國風濕病協會(1997)標準。(1)滑囊液中查見特異性尿酸鹽結晶。(2)痛風石經化學方法或偏振光顯微鏡檢查,含有尿酸鈉結晶。美國風濕病學會製訂的痛風診斷標準,尤其強調關節滑液和痛風結節中找到尿酸鹽結晶,可依此作為診斷痛風的「金標準」。

但當取材困難或條件所限時,根據以下12條臨床特徵中具備6條,也能確定痛風的診斷:①1次以上關節炎的發作。②炎症表現在一天內達到高峰。③單關節炎發作。④患病關節皮膚呈暗紅色。⑤第一蹠趾關節疼痛或腫脹。⑥單側發作累及第一蹠趾關節。⑦單側發作累及跗骨關節。⑧有可疑的痛風石。⑨高尿酸血症。⑩X線顯示關節非對稱性腫脹。[11]X線攝片示骨皮質下囊腫不伴骨質侵蝕。[12]關節炎症發作期間,關節液微生物培養陰性。一般而言,急性痛風根據典型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治療反應不難作出診斷。然而,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的診斷,需要認真進行鑒別,並應儘可能取得尿酸鹽結晶作為依據。

痛風發作的癥狀

痛風的中醫診斷標準:

主要採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痛風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1995年1月1l日起發布實施的統一編號為56號的痛風診斷依據和癥候分類如下。

診斷依據(1)以單個趾指關節,猝然紅腫疼痛,逐漸痛劇如虎咬,晝輕夜甚,反覆發作,可伴頭熱、頭痛等症。(2)多見於中、老年男子,可有痛風家族史。常因勞累、暴飲暴食、吃高嘌呤食物、飲酒及外感風寒等誘發。(3)初起可單關節發病,以第一蹠趾關節為多見,繼則足踝、足跟、手指和其他小關節出現紅腫熱痛,甚則關節腔可滲液。反覆發作後,可伴有關節周圍、耳廓、耳輪、指骨間出現「塊瘰」(痛風石)。(4)血尿酸、尿尿酸增高,發作期白細胞總數可增高。

主要證候(1)濕熱蘊結:下肢關節猝然紅腫熱痛、拒按、觸之局部灼熱,得涼則舒。伴發熱、口渴,心煩不安,溲黃;舌紅,苔黃膩,脈濡數。(2)瘀熱阻滯:關節紅腫刺痛,局部腫脹變形,屈伸不利,肌膚紫暗,按之稍硬,病灶周圍或有「塊瘰」,硬結,肌膚、手燥,皮膚暗;舌質紫暗可有瘀斑,苔薄黃,脈細澀或沉弦。(3)痰濁阻滯:關節腫脹,甚則關節周圍漫腫,局部致麻疼痛,或見「塊瘰」,硬結不紅,伴有目眩,面浮足腫,胸腔痞悶,舌胖質暗,苔白膩,脈緩或弦滑。(4)肝腎陰虛:病久屢發,關節痛如被杖,局部關節變形,晝輕夜重,肌膚麻木不仁,步履艱難,筋脈拘急,屈伸不利,頭暈耳鳴,顴紅口乾,舌紅少苔,脈弦細或細數。

中醫

我自己的理解:

我覺得,痛風以肢體關節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在臨床上需注意掌握以下幾點:①疼痛多呈發作性。平時肢體肌肉關節酸脹疼痛,有的病人平時無明顯癥狀,發作時肢體局部疼痛劇烈,活動受限,持續時間3~7日不等。②疼痛有遊走性的特點。在上肢,可能一個手指疼痛方罷,另一手指又疼;在下肢者可能左膝疼痛方罷,右膝又疼;在腳背者,痛點常不固定。③疼痛多呈晝輕夜重,時有寒熱,局部可出現腫脹及灼熱感,甚則關節腫大、酸脹麻木、沉重。急性痛風發作時抽血檢查尿酸,約有30%左右是落在正常範圍之內,所以痛風發作時不一定有高尿酸血症。但只要以後繼續抽血檢查,尿酸值通常會升高。反過來說,血中尿酸過高的人不少,約人口的10%,其中大部分沒有痛風發作。總之不管是血尿酸增高,還是有關節疼痛,都應請醫生診治。

其主要特徵(1)高嘌呤飲食誘發的急性關節炎。(2)反覆發作的急性不對稱性關節炎,典型部位為足蹠趾關節,尤其是首發在第一蹠趾關節者。(3)急性關節炎常在深夜驟發,疼痛劇烈,對秋水仙鹼治療有特效者。(4)初次發作時常於數日內不治可自行緩解,間歇期可安然無恙。(5)關節炎病程長者在關節周圍或耳廓部有痛風結節形成,結石破潰後可溢出白色尿酸鹽結晶。

個人能力有限,能夠收集到的就是這些,如果哪位風友有更好更新的標準請告知,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