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頭痛失眠是濕氣太重,要祛濕,1招就夠了,濕氣排乾淨,一覺到天亮

夏秋換季,濕寒增大,很容易患上濕氣,濕氣是對健康危害的最大殺手。在中醫上講,濕氣重會讓關節疼痛,並且,不利於身體的健康,如果長期呆在冷氣機下或經常吃冷飲,很容易影響濕氣進入身體,造成皮膚油膩、身體肥胖、身重乏力等癥狀,甚至會引發濕毒及陰道炎、月經不調等一系列婦科病。

那麼,怎麼判斷身體是否有濕氣呢?

身體無力沒有精神

生活當中我們經常看到一個人,特別是健康的年輕人,老是說自己是真沒有力氣。這種情況下可能就是一個人的濕氣比較重,造成四肢比較疲乏,身體抵抗力低。所以就會感覺到四肢無力,這是濕氣重的一個很常見的現象。

食欲不振

總是感覺不餓,到了三餐時間,卻也沒有餓的感覺。吃一點東西就就感覺肚子鼓鼓脹脹的,並且吃飯的過程中總有噁心反酸的感覺。但是也有一些例外,一些人由於體質的問題,本身食慾不受影響,也有較強的飢餓感,但是吃了東西後馬上會有飽脹的感覺,這是胃強脾弱的表現,也是脾濕的徵候。

身體發胖

濕氣大部分都在皮下,濕氣會影響到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從而就會使脂肪燃燒率降低會使脂肪增多,就會使身體變得更加的肥胖,嚴重的時候還有可能影響到腎功能,濕氣會加大身體的負擔,從而就會導致全身浮腫,並且導致臉部長痘,所以說如果是肥胖或者是浮腫有可能是濕氣給導致的。

一個小偏方,趕走濕氣身不胖

材料:馬齒莧(鮮品)250克,豆腐乾3塊。

製法:馬齒莧洗凈,用沸水泡5分鐘,擠乾,用刀切成細末。豆腐乾切成小粒和馬齒莧拌勻加適量麻油,調味品即成。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急性濕疹。

此方需堅持食用,方有效果,但仍無法根治濕氣,只能作為輔助祛濕的手段。中醫對濕氣已經有2000多年的研究,祛掉濕根,還得靠中藥名方,下面這個方子出自《黃帝內經》,祛濕能力更強:

【土參雲苓茶】

採用雲苓、荷葉、薏苡仁、橘皮、山楂、人蔘等製成的土參雲苓茶出自《黃帝內經》,茯苓,又稱雲苓,其本身就具有健脾化濕的功效,尤其是針對於肥胖人群和體內濕氣比較重的人群,可以很好的祛濕、保護脾胃,對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化生痰飲等癥狀,具有顯著治療作用。

橘皮中的黃酮類化合物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的作用,可治療由脾虛濕盛引起的脘腹脹滿,而薏米在祛濕除濕上應用更為廣泛,它可直接作用於脾,脾是負責運化水濕的,當一個人脾虛時,水分無法及時排除體外,就造成濕氣,因此健脾可以除濕,加上山楂、人蔘、荷葉等健脾補氣的材料相輔,對祛濕的作用更是事半功倍,每天飲用1-3袋,堅持7天,可有效祛濕。

祛濕小幫手:

1. 平時可含生薑,吃生薑對於排濕是有幫助的,生薑是溫性食物,溫性的食物能夠幫助排濕。

2. 少吃冷涼食物:夏天唯有冰激棱、冰西瓜、冷飲為最愛。但是這些東西吃的時候是爽了,腸胃就吃不消,容易將潮濕和寒冷進入體內。特別是脾胃虛弱的人不合適吃,否則加重疾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