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2歲女孩患上高血壓,疑難病例全解析!

12歲女孩患上不同尋常的高血壓,病因複雜,此疑難病例值得探討!

12歲的女孩,因體檢無意發現血壓升高,為160/102mmHg,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學中心就診。1年前行疝手術時,血壓仍正常,也無家族史。經過進一步檢查發現,該患者竟然不是尋常的高血壓,為一種極其罕見的遺傳性疾病。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年齡12歲9個月,因體檢時發現高血壓160/102mmHg,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學中心就診。患者平時無頭痛,視力正常,1年前行疝手術時血壓正常,否認高血壓家族史,否認存在腎臟疾病。

體格檢查

右上肢血壓135/90mmHg,右下肢血壓142/92mmHg,左上肢血壓130/90mmHg,左下肢血壓142/92mmHg;體型勻稱,身高154.8cm,體重42.5kg,體質指數17.7;心律齊;腹軟,肝肋下未及;乳房未發育;外陰幼稚;眼底一側2度血管硬化,另一側正常。

輔助檢查

血、尿常規檢測結果顯示正常。

血鉀濃度為2.6mmol/L(3.5~4.5mmol/L);血鈉144mmol/L和血鈣2.34mmol/L濃度均正常。

入院診斷

高血壓原因待查。

診療經過與診治思維

1、病史特點

①患者青春期,既往無特殊病史;

②1年前血壓正常,近期發現血壓升高;

③性幼稚;

④高血壓伴低鉀血症;

⑤激素水準表現為低皮質醇,高FSH、LH。

2、臨床診療經過

進一步完善專科檢查:

(1)甲狀腺功能指標均正常。其他激素檢測結果見表37-1。

表37-1患者激素檢測結果

(2)影像學檢查

X線片示:骨齡10歲,較正常落後。

超音波示:子宮大小2.6cm×1.6cm×0.7cm,右側卵巢大小2.3cm×0.93cm×0.65cm,左側卵巢大小2.3cm×1.37cm×0.9cm。

腹部CT示:雙側腎上腺增大,以左側明顯,增強CT示:雙側腎上腺均勻增強,未見明顯異常強化病灶。

雙側腎動脈、腹主動脈血管造影示:腹主動脈形態、大小及走行無特殊,左腎由兩支腎動脈供血,右腎由三支腎動脈供血,腎動脈粗細不等,未見明顯狹窄徵象。

頭顱CT顯示:腦實質內未見明顯異常密度灶。

(3)染色體核型分析:

染色體核型為46,XX。

CYPl7A1基因檢測見圖37-1。

圖37-1CYPl7A1基因檢測

A.患者;B.患者父親;C.患者母親

分析:患者第8外顯子有9個鹼基(TCGACTCTT)缺失,導致第487~489位氨基酸Asp-Ser-Phe缺失;其母第8外顯子第487~489位氨基酸雜合缺失,而其父該部位外顯子測序未發現異常。

3.確定診斷

先天性腎上腺增生,17α-羥化酶缺陷,繼發性高血壓。

隨診情況

診斷明確後給予地塞米松0.375mg,2次/天;2個月後門診複查血壓恢復至120/80mmHg,血電解質、皮質醇水準恢復正常,遂地塞米松減量至0.25mg,2次/天。

專家點評

17α-羥化酶缺陷症臨床主要表現為青春期前出現高血壓、低鉀血症,女性表現為性幼稚、原發性閉經,男性可有假兩性畸形或表現女性外生殖器,由於臨床上對該病認識不夠以及對性徵發育檢查的忽視,容易造成漏診或誤診,延誤治療。原發性閉經和第二性徵不發育是多數患者就診的原因,而高血壓和低鉀血症多在患者就醫過程中檢測發現,激素水準檢測是診斷17α-羥化酶缺陷症的關鍵,所有患者皮質醇水準均顯著降低,多數患者性激素水準低下,而FSH和LH水準增高,腎上腺CT掃描可見到雙側腎上腺增生。綜上,對於高血壓伴低鉀血症的患者如同時伴有性發育不良高度懷疑17α-羥化酶缺陷症者,可早期行基因檢測明確診斷,減少漏診和誤診率,以免延誤治療。

相關知識

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congenia.adrena.hyperplasia,CAH)是一組因皮質醇合成途徑中一些必需的酶遺傳性缺陷所導致的疾病,17α-羥化酶缺陷症是其中少見的一種類型,約佔CAH的1%。臨床主要表現為青春期前出現高血壓、低鉀血症,女性表現為性幼稚、原發性閉經,男性可有假兩性畸形或表現女性外生殖器。

17α-羥化酶缺陷症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已明確17α-羥化酶缺陷症的發病機制為編碼該酶的CYPl7基因突變,使腎上腺皮質醇及性激素合成受阻,ACTH分泌大量增加,腎上腺皮質增生,而鹽皮質激素合成途徑正常,特別是皮質酮及11-去氧皮質酮的合成明顯增多,引起鈉瀦留、血容量增加,並引起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製。由於皮質酮有一定程度的糖皮質激素活性,故患者無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表現。目前人類基因突變資料庫中已發現有70餘種不同的CYPl7失活性基因突變。突變類型包括小片段鹼基重複、鹼基缺失、錯義突變、無義突變和複合雜合突變。目前在大部分人群中尚未發現熱點突變,因此需要行全編碼區域的測序,進行分子基因學的診斷。但在巴西人群中發現W406R和R362C突變高達82%,提示可能存在「祖先效應」。突變發生頻率較高的人群集中在荷蘭家系,日本家系和東亞患者。中國人17α-羥化酶缺陷症突變類型以缺失突變+替代突變的複合類型為主,最常受累的外顯子為第8外顯子,其次為第6外顯子,與國外報導一致。由於第8外顯子編碼區為極端保守的血紅素結合區,而第6外顯子編碼區與底物結合有關,因此這些區域的突變可能會很大程度上影響蛋白的功能。本例患者的基因測序結果顯示第8外顯子有9個鹼基(TCGACTCTT)缺失,導致第487~489位氨基酸Asp-Ser-Phe缺失,為最常見的突變類型,而對其父母的基因測序分析表明,其母為該部位雜合缺失,而其父該部位外顯子測序未發現異常。考慮該患者CYPl7AI基因存在487~489位氨基酸缺失(遺傳自母親),可能還存在大的片段缺失(遺傳自父親)。

目前,對於17α-羥化酶缺陷症的治療主要是給予地塞米松1.5mg/d分次口服,待血壓、血鉀恢復正常後改為0.5~1mg/d。如地塞米松不能糾正高血壓則可選用抗高血壓藥物。待患者青春期給予補充性激素,大部分可有正常女性外觀,但不具備生育能力。

來 源 / 環球醫學

華醫網執業藥師衝刺班(中藥、西藥)特邀具有多年執業藥師考試指導經驗的專家級講師,突出考試重點難點,將知識點化繁為簡、總結煉化,幫助學員記牢提分!(輔導課程請顧問小助手:weizhushou9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