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多機構預期10月新增信貸環比回落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記者張莫 向家瑩)《經濟參考報》11月5日刊發題為《多機構預期10月新增信貸環比回落》的報導。文章稱,多家機構近期發布了對於10月主要金融數據的預測。多數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受季節性因素影響,10月新增信貸或面臨季節性回落,機構對新增人民幣貸款的預測值普遍集中在7000億元至9000億元之間。不過,大部分人士對四季度整體信貸投放預期樂觀。

今年以來,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實體融資情況得到改善,後續貨幣政策如何發力仍牽動市場神經。接受採訪的大部分業內人士認為,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存在降準可能。未來貨幣政策仍將重點疏通傳導機制,通過改革的方式來助推利率水準下降,與此同時,定向政策工具也不會缺席,將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及製造業的支持力度。

10月新增信貸或現季節性回落

9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95.23兆元,同比增長8.4%;9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27兆元,人民幣貸款增加1.69兆元。

通常來看,四季度往往是一年中的融資淡季。多位市場人士認為,在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後,10月新增信貸絕對值或面臨季節性回落,機構對新增人民幣貸款的預測值普遍集中在7000億元至9000億元之間。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預計新增人民幣貸款為7250億元;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預計新增人民幣貸款為7400億元;華泰宏觀李超團隊和招商證券研發中心聯席首席宏觀分析師羅雲峰均認為,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為8000億元;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或在9000億元左右,雖環比下降較多,但較上年同期多增2000億元左右。

不過就四季度整體而言,業內人士普遍對信貸投放較為樂觀,或將超去年同期。

李超分析稱,雖然監管仍然嚴控房地產企業信貸及居民短期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但央行加強對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和民營小微企業貸款的引導,過去幾個月企業信貸有所企穩,銀行為滿足監管要求仍有動力繼續增加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從而穩定信貸數據。

光大證券研究所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也表示:“總體來看,受季節性因素影響,10月新增信貸規模可能出現大幅縮量,但這並不改我們對四季度信貸投放的偏樂觀預期。無論從宏觀政策層面還是銀行自身層面看,在利率下行期適度加大逆周期安排,既能夠有效順應國家政策導向,也有助於提升自身經營效益。”

業內人士對10月新增社融規模預期存在一定差異。部分人士認為,10月融資需求不太旺盛,加之地方債發行接近尾聲,或對社融數據形成拖累,魯政委認為10月新增社融規模可能回落至7300億元左右,社融增速維持在約10.8%。

不過李超認為,雖然10月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較少,但票據和企業債券或是社融亮點,去年10月社融增速10.3%,基數走低的情況下,預計今年10月社融新增1.1兆元,同比增速或達11%。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范若瀅也認為,考慮到9月社融統計口徑中“企業債券”納入企業ABS的調整,部分專項債額度提前下撥等情況將對社融形成一定支撐,預計10月社融同比將保持較高增速。

MLF利率是否下調引關注

整體來看,今年以來,央行加大了逆周期調節力度,推進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傳導的渠道,實體融資情況得到改善。臨近年底,國內外經濟、金融市場環境仍在不斷變化,央行貨幣政策操作也引發市場高度關注。11月5日到期的4035億元MLF利率是否調整,成為市場焦點。

王一峰表示,央行在11月5日可能有三種操作模式:一是“MLF+TMLF”組合操作;二是“MLF續作+利率下調”;三是“MLF續作,利率不變”。“我們更傾向於央行采取模式一,即‘MLF+TMLF’組合工具對衝當日4035億元MLF到期,其中TMLF佔比高於MLF,MLF價格保持不變。貨幣政策既保持了定力,又通過結構性安排降低了銀行體系負債成本,還有助於推動11月LPR(貸款基準利率)報價繼續下移。”他說。

王青表示,10月31日美聯儲實施年內第三次降息,全球金融環境進一步轉向寬鬆。當前國內貨幣政策“以我為主”特徵明顯,強調保持政策定力。他說,短期內豬肉等食品價格衝高,將帶動CPI同比升至3.0%以上,促使央行強調要“保持物價水準總體穩定”。由此,儘管官方製造業PMI已連續六個月處於榮枯線之下,且10月環比收縮幅度有所加大,但經濟下行壓力或將難以驅動貨幣政策在四季度出現明顯放鬆。

王青預計,年底前MLF下調概率較小。“為推動新LPR報價持續下行,提升銀行放貸能力,存在年底前再實施一次降準的可能。”

明明表示,貨幣政策操作易松難緊,年末央行可能降準0.5或1個百分點,但年內MLF利率下調概率較小,預計明年一季度會出現MLF下調的政策窗口。

政策仍側重定向滴灌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和民營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分別增長23.3%和6.9%;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1.3%。與此同時,今年前八個月,新發放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為6.8%,比去年全年平均水準下降0.59個百分點。

相關重點領域貸款增速的上漲與貨幣政策的定向引導indivisible。以民營、小微企業聚集的浙江省台州市為例,記者從人民銀行台州市中心支行獲悉,截至今年9月末,人民銀行台州市中心支行共發放支小再貸款餘額48.60億元,發放再貼現15.65億元。商業銀行運用央行低成本資金開發了“支小貸”“小惠貼”“微票通”等貸款產品,全市以支小再貸款為資金來源發放的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5.72%,較運用其他資金發放的小微企業貸款利率低3.72個百分點;全市小微企業類票據的再貼現平均利率為3.34%,較其他資金辦理貼現的小微企業類票據利率低0.18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預期,下一步貨幣政策仍將定向發力,關注重點領域,旨在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此前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9年第三季度例會指出,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堅持用市場化改革辦法促進實際利率水準明顯降低,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努力做到金融對民營企業的支持與民營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相適應,推動供給體系、需求體系和金融體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

“下一步央行將主要通過擴大新LPR使用等措施,降低企業貸款實際利率水準,同時運用TMLF等定向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對小微、民營企業及製造業的支持力度。”王青表示。(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