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臨床見聞 | 分析老年腦血管意外患者腸內營養支持的臨床效果

腦中風

腦血管意外又稱做腦中風或腦卒中,是指腦血管疾病患者,因各種誘發因素引起腦內動脈狹窄、破裂或閉塞,從而造成急性腦血液循環障礙,臨床表現為一次性或永久性腦功能障礙的癥狀與體征。腦血管意外具有起病急、病情進展快、致殘率與病死率高等特點,給臨床治療也帶來難點。尤其是年齡較大、病情較嚴重的腦血管意外患者,往往伴有意識障礙及延髓麻痹,由此導致患者吞咽困難、飲水嗆咳,長期無法進食,這更加影響臨床治療效果。因此,在常規治療的同時重視對腦血管意外患者的營養支持治療,以加強營養、增強免疫力、維持電解質平衡,便也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以近年來收治的52例老年腦血管意外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兩組,分別給予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與腸外營養支持,通過對比觀察,分析最適合患者的營養支持方法,現作如下報導。

資料與方法

選擇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腦血管意外患者52例,男女比例34:18,年齡在60~80歲之間,平均年齡(68±5.92)歲;患者均經臨床相關檢查確診斷老年腦血管意外,其中腦出血21例,腦梗死18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3例;且患者在發病後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無法自主進食,需要行早期營養支持治療。

將52例老年腦血管意外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26例,對照組患者給予早期腸外營養支持治療,實驗組患者給予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臨床相關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且兩組患者均在生命體征平穩後行營養支持治療,在治療前均已排除有消化道出血、腸梗阻等情況。

兩組患者均根據疾病情況,給予針對性治療措施,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行早期腸外營養支持治療:以HarrisBenedict公式作為參照,對患者的基礎能量消耗量(BEE)進行計算,針對癥狀危重患者,應激係數應確定為15,根據75×應激係數×BEE的計算原則,計算出患者每日所需熱量供應量,然後通過鎖骨下靜脈導管輸注適當熱量的全營養混合液。

實驗組患者行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治療:⑴患者的入院後24~48h內生命體征平穩時給予腸內營養支持,腸內營養劑選擇復方營養混懸劑,以40~70℃左右的溫開水稀釋4倍後,經鼻胃管勻速鼻飼給入,注意在給予腸內營養時,營養液溫度需保持在38~40℃之間。初始鼻飼速度應控制在25~30ml/h,隨後根據患者的胃瀦留量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合理調節,若無異常情況,則可將鼻飼速度逐漸增至80~100ml/h。根據患者的病情程度不同,給予不同劑量的營養劑,第1d鼻飼總量控制在300~500ml即可,後期可逐漸增加劑量,最大劑量不得超過1000~1500ml/d。

護理措施。首先,腸內營養的注入速率與總量應嚴格遵循「由慢到快、由少到多、循序漸進」的原則,由總量的1/4~1/3開始,逐日遞增,5~6d後達到全量。其次,注飼時,護理人員需將患者的頭抬高30~45°左右,並於注飼時輔助患者保持半臥位30~60min,以防止營養液誤吸或反流等不良現象的發生。再次,注飼前,護理人員需以溫開水50~100ml沖洗鼻胃管,防止食物殘留、細菌滋生,導致患者出現腹脹、腹瀉等情況,並根據臨床要求,定期更換鼻胃管,一般7d需更換一次。最後,保持患者大便通暢,定期進行大便常規檢查及培養,了解患者腸道菌群及潛血情況,以便發現異常及時乾預處理。

結果

兩組患者均在營養支持治療10d後,進行臨床營養指標比較,通過觀察發現,兩組患者的淋巴細胞計數(TLC)、血漿總蛋白(TP)、血紅蛋白(HGB)、轉鐵蛋白(TF)等營養指標比較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對兩組營養支持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比較,實驗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9.23%,明顯低於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69.23%,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討論

通過上述觀察可見,老年腦血管意外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及吞咽困難情況,因此,在早期給予營養支持,對於鞏固臨床治療效果有十分積極的意義。而營養支持治療又分為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兩種方法,通過本次研究對比發現,行早期腸內營養的患者臨床併發症發生率更低,因此老年腦血管意外患者選擇腸內營養支持治療才是最科學、合理的。早期腸內營養是通過鼻飼管進行營養支持治療,更符合人體的生理性給養過程,起到加快患者的排泄和大腸蠕動、改善營養供給狀態、增加自身免疫力的作用。且腸內營養支持可刺激機體胃腸道分解代謝營養物質多種激素的分泌,進而促進機體自身的代謝調節,減少了腹瀉、腹脹、高血糖等不良反應的發生。

總而言之

腸內營養支持與腸外營養支持相比較,前者在老年腦血管意外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更加顯著,屬於較好的一種營養支持方式,建議在腦血管意外等危重症疾病營養支持治療中優先選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