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巨頭入局,備受“偏愛”的大語文為何遲遲不起飛?

在教育行業,政策是最為直接的助推器。2018年中高考改革明顯重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考察,2019年高考方案中,各地也明確指出加重考察傳統文化。政策導向下,側重培養人文素養的大語文成為備受矚目的學科培訓之一。

繼新東方、好未來、立思辰等巨頭紛紛布局大語文後,騰訊成為今年首個入局大語文領域的互聯網巨頭。1月初,騰訊教育旗下企鵝輔導發布了“三位一體生態化語文”產品體系。騰訊入局大語文釋放了哪些信號?中高考改革加持下,受到“偏愛”的大語文,何時起飛?

互聯網巨頭的流量思維

“布局大語文,並不是追風口或時間點,而是體系相對成熟後,順其自然的結果。” 騰訊在線教育部總經理陳書俊說。1月初,騰訊教育旗下k12在線輔導品牌企鵝輔導發布了“三位一體生態化語文”產品體系,囊括了閱讀寫作、知識專項、“漢文化”“悅讀”等素養專題。至此,大語文賽道再添一將。

不同於其他教育企業,互聯網巨頭的教育布局一直備受關注。一直以來,將“連接一切”作為最高戰略的騰訊,教育是其重要的板塊之一。2013年開始,騰訊在教育領域的投資動作不斷,並且隨著2013年9月 “騰訊精品課“的正式上線,騰訊內部教育業務的發展也拉開帷幕。

互聯網巨頭布局教育是不同的思維。拚圖資本創始人王磊認為,教育是天然的流量入口,因為它連接了家庭、學校、學生以及背後的老師,所有互聯網巨頭天然青睞將教育作為它的流量入口。這也被業內人士稱作頭部企業的流量思維。

不僅僅是騰訊,百度、阿里都在教育賽道有所布局。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教育和其他產業的融合度越來越高,特別是一些行業需要進行產業更新,教育內容的天然屬性會賦予其新的聲音。

大語文火熱

是政策助推下的“概念炒作”?

作為騰訊教育旗下唯一一家k12在線輔導品牌,入局“大語文”與語文改革不無關係。

中高考改革對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核心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語文學習的廣度、深度都有所提升,傳統文化的考察比重加大。不僅僅是初高中,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也強調回歸閱讀,增加閱讀量。

陳書俊告訴新京報記者,企鵝輔導的大語文課程不只局限課本內容,還綜合了素養提升和體系化訓練,培養良好的思維方式,幫助學生掌握讀、說、寫的技巧,系統化地輸出。

同時,大語文天然自帶素質教育屬性。在他看來,相比於有門檻的物理化學等科學實驗,在孩子早期,激發孩子對學科的興趣,語文是一個很契合的點。“通過‘大語文’體系,不僅只是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並且幫助他基於閱讀,提升寫作和口語表達的能力。”

不僅僅是騰訊,2018年下半年開始,多家機構和初創企業進軍大語文賽道。記者注意到,目前,新東方、學而思、立思辰、四中網校均發布了大語文產品。產品融合中外文學史、國學、傳統文化等各方面,覆蓋自然地理、科學技術等跨學科領域。

記者梳理發現,新東方大語文的產品設計以文學(包含名著&名人)、寫作、國學為主,通過參閱眾多書籍、學科論文,結合3-6年級學生的發展規律設計研發了一套教材體系;學而思大語文強調“通史博文、知人論世”,推出了中文分級閱讀體系;北京四中網校的“龍之門大語文”,採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圍繞某一個主題,設定“古”“今”“中”“外”四篇文章,通過閱讀更深入理解這個主題,進而達成品格塑造和情感養成。

整體來看,除龍之門大語文外,多數側重講“文史”。主張通過大量的閱讀輸入,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語文綜合能力。

有業內人士認為,大語文賽道的火熱是政策助推下的“概念炒作”,說到底都是在談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新京報此前曾報導,北京市教科院教研員連中國表示:“語文沒有‘大語文’‘小語文’之分,真正有價值的‘語文’只有一個,它的核心意義和價值就是以語言文字為媒介,促進人的心靈結構、精神結構和思維結構發生變化。語文教學既不是教識字,記憶固化的‘知識點’,也非龐雜融匯,搞成‘亂燉’;其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內在統一,幫助人們理解漢字的氣質與精神。”

“整個大框架是相似的,都繞不開中高考。” 陳書俊說,從文章的選擇到與多媒體形態的結合,大語文賽道仍有空間。

“不同於英語、數學學科,還沒看到有明顯優勢的機構,大語文賽道才剛剛拉開。”龍之門大語文聯合創始人、CEO張越認為,語文培訓市場是新藍海。不管是從提分還是素質培養來看,家長對於大語文的需求是存在的,未來賽道還將會湧入越來越多的機構。

新政下部分機構大語文業務更名

政策一方面為語文市場帶來紅利,一方面,也提出了更多規範和要求。

2018年8月,“史上最嚴禁補令”《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發布,重點規範語文、數學等學科培訓,堅決禁止應試、超標、超前培訓及與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相繼推出的《北京市民辦教育培訓機構辦學標準(暫行)》也明確,學科類培訓要簡潔直觀規範命名,比如“小學三年級數學補習班”、“初中二年級語文補習班”,教學進度不得超過所在區中小學同期進度。

“大語文”等學科培訓,必須按照教學大綱內容教學。業內人士指出,涉及文學素養的大語文課程或將屬於超綱範疇。

政策影響下,已有機構開始做出調整。據自媒體“黑板洞察”報導,立思辰“大語文“更名為“立思辰文學文化”。記者了解到,高思的大語文課程也已經統稱為“某年級語文補習班”,但內容仍然與此前的大語文課程相同,涉及古文閱讀、寫作等。

張越認為,目前政策中長期來看,對大語文市場影響不是很大。“孩子需要大量閱讀,對於提升語文核心素養是有幫助的,從這點看,符合國家方向。”

他表示,校外培訓機構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不能干擾到語文的日常教學。培訓機構的治理是需要的,這對於規範行業健康發展有好處。

培訓效果難以量化

教研能力將是競爭關鍵

不同於數學、英語等學科培訓,大語文的發展尚處於早期階段。同時,相比於其他學科,語文素養需要長時間潛移默化養成,較難在短期體現“見效”,且學習效果相比於其他學科難以直接量化。

“這種競爭會體現在台面之下,就是在家裡練內功。” 張越認為,教學效果的反饋,教研的打磨,是接下來最大的挑戰。“不要看他上得很熱鬧,而是上完課落下什麽。任何培訓不能脫離課堂的學習和考試,短期應該有所體現,如果半年一年還沒有成績變化,或者是孩子的能力沒有得到提升,培訓效果值得商榷了。”

陳書俊認為,從教學內容,到每個環節的設計,包括什麽年級選什麽文章,怎樣進行擴展,如何設定練習考察學習成果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教育從業者花時間探索。

語文屬於長期積累的科目,適合在線教育隨時、隨地學習的特點。在他看來,將互聯網技術與課程設計相結合,增強教學的趣味性,開發更多樣化的課程內容,仍需要時間考驗。“不同於英語,幾十秒就可以做一個互動,語文的挑戰是任何一個章節都很大,如何將課程切割成多個有趣的點,讓學生在趣味學習中獲取知識,是一大挑戰。”

張越認為,語文學科可擴展的方向和領域非常多。目前大部分產品集中在寫作和閱讀方面,其實聽說也是可以擴展的重要方面,值得花時間打磨出好產品。

新京報記者 方怡君 編輯 潘燦 校對 何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