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學期伊始,校外培訓機構又有新噱頭

“得語文者得天下”“閱讀為王”……不少校外培訓機構在新學期推出新噱頭。不同於以往的數學或英語,這次“語文提分”成為全新熱點。

秋季新學期伊始,全國義務教育段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這三門學科將全部換成教育部統一編寫的教材。其中,《語文》教材可謂最受社會關注。

記者採訪了解到,新版統編《語文》教材古詩文數量大幅增加,閱讀量也增加了不少,同時更加注重語文閱讀能力與語言能力的培養。“語文在考試裡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孩子今年剛上預備班,我先把作文訓練和閱讀理解兩個培訓班報了。”不少家長像厲女士一樣,未雨綢繆。不過,閱讀和語文能力真能“培訓”得出來嗎?

部分家長熱衷報“套路”班

一家知名校外培訓機構向家長介紹的教學內容,包含記敘文概括段意36字秘訣9種方法、閱讀題情感脈絡五個步驟……頗有些吸引力。根據需求不同,還有三種授課機制和報價。一對一私人訂製每堂課2小時600元,一對三精講400元,8—12人小班300元左右。有學者感歎,目前語文和閱讀儼然成為培訓機構業務發展的新“風口”。

李莉悠是一名初一學生,從預備班開始參加語文課外輔導。她告訴記者,培訓機構的每個班級只有20人,發言機會多了,練習的機會也多了。老師告訴她,“語文閱讀理解是有套路的,作文也是有套路的,保證可以讓學生迅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一年的課上下來,她感覺“有提高,但並不是特別明顯”。“一切跟著考試走。”

不少學生家長表示,“高考語文難度增加”的教改大方向被“普及”到許多家庭,培訓機構投家長所好,催生語文培訓班走熱。

語文素養“補”不出來

孩子就讀四年級的譚女士上學期期末發現孩子的語文考試閱讀部分失分很多。在跟語文老師交流時,她詢問:“我們要不要在外面補補?”答案卻令她意外。老師坦言沒必要,閱讀能力補不出來,隨著孩子年紀長大,心智、思維等能力會不斷提升,只要在課堂上跟緊節奏,慢慢會好的。

興隴中學語文教師陸鑄偉教七年級語文。在他看來,課堂上學生學習的是各類文本的解讀路徑和方法,這其中包含著提升思維品質和文化蘊養的教學目標,並不是一些應試技巧可以完全代替的。更何況,有些技巧課堂上老師也會傳授。

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高中語文教研員、副教授胡根林認為,閱讀需不需要補習,應一分為二來看;上什麽,什麽樣的孩子適合去上,也需要斟酌。“比如有的孩子課內基礎薄弱,找不到答題的門檻,可以適當進行拾遺補缺。”但他認為,對於優秀的學生而言,語文素養不是上培訓班可以得來的。“比如好的閱讀習慣、更寬的知識面和思辨能力,都需要從小培養。

“客觀上,語文的閱讀能力需要經過大量閱讀來積累達成,需要專業老師的指導。”高考語文閱卷組負責人、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周宏說,當前,國家語文新課標強調的學習任務群,旨在對閱讀方法進行指導,對讀什麽進行指點,這對提升語文能力有明顯的幫助。他直言,不能說培訓機構的指導一定沒有用,但這個“用”是有限的,即便在提升考試成績這方面,面對課改後的新高考,如果盲目陷入應試技巧的堆砌,也屬取法乎下。語文素養和能力,不是“提分”能提出來的。

自己才是閱讀的主人

閱讀能力提升,重術更應重道。在周宏看來,閱讀能力培育過程中,取法乎上的原則是,別忘了學校是最重要的地方,別忘了自己才是閱讀的主人。今年起,義務教育段語文全部換成統編教材,新課標推行下,如何指導學生學會讀一篇文章,讀一組文章,讀一本書,教學體系中有著明確的指導和培訓,老師也在努力地學習提升中。他認為,對青少年而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緊跟課堂教育節奏,是“把底子打正”的關鍵。

“對閱讀的重視,是近年來教育國際化和全球化的趨勢。在法國,哲學思辨性閱讀是其人文教育的一大特色;美國的校內人文讀本涵蓋文學、社會、歷史作品,且不斷更新……重視的根本原因在於,閱讀不僅僅是一個學科中的一部分能力要求,一個人感知和理解這個世界的能力也是隨著閱讀的擴大和深入而提高的。”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楊俊蕾說。

她同時提醒,青少年閱讀能力的培養,家庭應該深度參與。課外時間,若完全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將孩子推到社會機構,是否也讓渡了家庭閱讀、親子閱讀本應獲得的情感交流收益?“這門課,家庭不該缺位。”

來源:解放日報作者:彭德倩 龔潔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