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香港茶學大師重出江湖,首度公開潮汕功夫茶要義,一顯真傳!

功夫茶不止是近日大家興緻勃勃的一種泡茶理念或者形式,而是自明代天下廢蒸青點茶後,在泡茶法形式的路上,由武夷山無名的偉大茶人孜孜不倦的鑽研茶葉的潛在的美感,並且重新挖掘。

功夫茶是清代中期,源於武夷山然後傳到閩南潮汕地區,集採摘、製茶、沖泡、配具之大成,是唐宋明清千年來茶文化的又一巔峰。其無比重要的發明就是顛覆一直崇尚的嫩芽採摘原則,敢於晚一個奉行千載的清明節氣,等待茶葉開面。

這個完全違背茶農利益以及官府納貢的想法,應該是武夷山的僧道們長期共同切磋並且努力付諸實踐的。他們擁有自己的茶園可以放開手做實驗,不像茶農以此為生。

他們長期一邊無限的吸取自然最美好的氣息,同時又得到沉檀聖潔的滋養,對香氣的修養會不滿於紅綠茶的清新甜潤,同時道家戒律中勿折初生,看待嫩芽如同僧人見殺,故此歷代好茶的僧人多而道士少,我更多的認為功夫茶的發明是出於道觀,而由僧人發揚。

因為後續的那些製作工藝不像蒸炒發酵等流傳數千年的烹飪手法,核心的搖青揉撚必須是深諳物理化學的道士才能創造,最後無美不具的功夫茶麵世了。

此深邃莫測的理解,不只於茶葉的採摘製作,對茶葉和水的關係,也作出極其細緻的思考,唐宋碾碎調水,明代淹泡水中,茶葉與水的關係截然不同,功夫茶葉末並用,既能將茶葉自然的芽葉片梗一體同攝,壺中滿茶,復能水與葉無間相融,箇中奧妙回蕩,俯視他茶,真有天淵之別。

正因發明者懷抱睿智和探測天地靈秀的慈悲,由茶葉生於樹上,製於火下,釋於水中,一絲不苟,層層深入,故此於採製有「看青做青」這句看似平常的驚人之語。這句話反映出製作者已經不是將製茶當做工藝品般的有跡可循的手工熟練,而是直達藝術創作時候,技法與靈感並重,他們不是追求一個特定的標準,而是以嫻熟的技法,香味的修養,等待每一次天地給予的嶄新的創作機會,乃至於泡茶亦復如是。

唐宋時代碾茶調水,水與茶是交融成粥,然而茶葉苦水需要壓榨部分,才能成就口腔中的協調和諧之美。

明代急於律法,朱元璋唯恐子弟耽於逸樂,將宋代有礙於武力張揚的雅緻閑事一一禁止,喝茶也就狼狽的中斷了那由陸羽規範的數百年的傳承,整個明代只能視為將就延續。

功夫茶中重新重視走水,即是走苦水,此一原則貫穿於做青搖青焙火燉火等所有工序,目的都是追求茶湯最終的濃度能匹配唐宋,茶與水的關係,卻蛻變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巔峰,茶葉的內蘊在每一泡的濃淡變化,更貼近傳統書畫筆墨煙霞妙趣。

所以功夫茶不止是泡茶方法,而是清代偉大殊勝的茶葉審美的突破,今天愛好此道者首先應該明瞭葉末並存的意義,不應捨棄芽片梗末,而製作者不能以清香為名義而偷工減火,導致走水不盡,既易反青,又無沉檀等聖潔之萃,徒與花草爭艷,終為淺薄。

須知古今中外偉大的藝術都是追求靈性的向上,當然,一旦物以為寶後,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炫耀逞豪,攀比鬥富,亦經常見,雖曰無可奈何,但是仍然希望有心人能真心對待,免辜負偉大的古人和傳統。

▲ 香港茶學大家:穆如

穆如老師,籍貫閩南,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

師承潮汕功夫茶大家顏禮長先生,口傳心授,歷時五年方得皮毛。

後數十年鑽研用力,漸能優遊其中。


「穆如茶學」2019新年首講 · 功夫茶要義

穆如老師首次公開傳授功夫茶要義,將從器皿的解釋,沖泡的流程和細節要求,闡述流傳有緒的口訣,逐一深入說明,並指導學員每個步驟的法門。 希望學員能掌握功夫茶的理論和實踐。

第二階課程內容如下:

1.第一課:口訣傳授,解釋流傳的口訣每一個步驟的要求

2.第二課:動作指導,傳授坐姿,指法,包括執壺、持杯、納茶、分茶等核心步驟。

3.第三課:功夫茶理論全貌,解說其採摘要求、製作要求、沖泡要求、配具要求,屬於缺一不可,環環相扣的完整理念。並闡述最後《一杯茶 》的概念。

課程時間 : 2019年1月19日/20日兩天 . 14:00 - 21:00

地址 : 北京西海四十八文創園·西海茶室

我在西海茶事,等你來喝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