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虹雲:品茗功夫茶

然然:計程車的故事|小說

文/虹雲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潮汕人喜愛「工夫茶」,且聞名於世。

沖功夫茶關鍵全在烹茶、泡茶之「工」,用鐵觀音、單叢等烏龍茶葉,茶具或瓷或陶,通常的配置是一個小茶壺或曰沖罐;三、四個小、淺、薄的茶杯;還有用於擺放及浸茶杯、盛洗杯水的茶洗、茶盤,傳統的泡茶還用炭爐子煮水。

泡茶的程序更是考究,將水煮開,淋罐沖杯,裡裡外外開水燙過,再往茶壺(沖灌)裡放進茶葉,茶葉要分粗細,粗的放在壺底和滴嘴處,細末放在中層,其它茶葉放在上面,如此可使出茶均勻,茶味逐漸發揮。待水煮開便可泡茶了,水要高沖;茶則低斟,所謂「高沖底灑」也。

沖水要滿,茶壺水滿後茶沫浮起,輕提壺蓋,從壺口輕輕颳去茶沫,然後蓋定。再用開水淋洗茶杯,以手轉杯洗凈並讓杯有熱度,然後,提起茶壺將茶水從右到左依次巡迴注入各茶杯,謂之「關公巡城」,將盡時再一點點輪番倒入各個杯裡,使其濃淡均勻,說是「韓信點兵」。

此時,茶香襲人,兩指端起茶杯放到鼻子跟前,聞一聞,再呷一口,讓茶水從唇邊滑入舌面,細品味,不由茗香沁入心田。

功夫茶是一種品茶之功,可有些煩瑣,也頗費工的。有了閑工夫,盡可煮水斟茶,輕斟慢飲,聞香品味。有韻律,有情調,享受其中。可天熱和口渴時,這一杯一小口的飲法,實在是遠水不解近渴了,何況許多時候,我們也實在沒有那麼多閒情逸緻。如此功夫來飲茶也似乎不如大杯茶,來得讓人爽快。

記得兒時在故鄉,喝茶常用的是半尺高能盛幾碗水的大茶壺,裡面擱上數片茶葉,經日泡著,渴了就倒出來大杯大杯地飲。這般喝茶,其實是不知多少茶味的,就為著解渴,感覺比白開水強罷了。剛參加工作那段,常在室外作業,不時也在行軍壺裡放上一撮茶葉,灌滿壺喝上一天,這也隻算是飲茶。

後來到了工廠,上班時不能停歇,班前全班組圍在一起,花那麼十多二十分鐘,用不大不小的茶杯喝上幾杯茶,一來提神有利工作,二來免得中間費時喝水。

此時,茶葉的優劣就有了講究,大夥領份子湊錢買茶葉,平常都是挺一般的大路貨,到了月底若有餘款或有誰從家裡拿來檔次高些的茶葉,就會引來一陣雀躍,那茗香入喉,確實滋味不一般。

我後來輾轉了幾個部門,幾乎都有喝茶的習慣,卻多不是純粹的功夫茶,茶壺茶杯都要大上一、二號,許多時候更是各人自備一個杯子,各端了去輕呷慢飲,所用茶葉一般不會太次,這茶就飲與品兼而有之了。在家裡,我先是入鄉隨俗,用的是功夫茶具,可漸漸地感覺一成不變太刻板了,還是與時俱進為好,平常自家喝茶,我更多用玻璃杯,給每人斟上一杯。有客人來就往往徵詢一下客人,是喝大杯茶呢還是功夫茶,以便主隨客意。

忙時喝茶,少了些品味,更多是一種自然的需要罷。尤其是六月流火的大暑天裡,又渴又燥,一杯熱茶下去,汗出了,心靜了,頓覺得通體清快。而在偷得一時之空,就喜歡那種高沖淺呷的愜意,那功夫茶的舒逸,淡淡的茗香,伴著恬靜安怡的心情。

這喝茶品茶,關鍵全憑那心境,其實並不一定需要名貴的香茗。

曾與朋友上過幾次茶館茶莊,但見環境雅緻,四周的牆壁上掛著幾幅潑墨山水畫,裝飾著樹根型的茶几和凳子,空間還飄動著淡緩的絲竹聲,甚至還有琴、棋、書、茶應有盡有的。

然而,熱鬧的人群,喧嚷的聲音,還有刻意裝扮的氛圍,雖有上好的茶葉和礦泉水,可這品茶卻有點變味,成了一種奢華的消費與消遣了。曾見有一首詩句:喝茶就是品味自然。不由嘆聲不錯,品茶品自然,也是品味自己的心情。

其實品茶不一定要擁有精美的茶具,典雅的桌椅和上等的茶葉,只要茶融心境,這喝茶就是一種享受。如遇好友來訪,燙熱茶具,泡上壺好茶,輕斟低沖,細語慢啜,這是品茶的好時光。無論窗外明月,還是雨灑瀝瀝,與知己對酌品茗,仍是難求的佳境也。就是夜闌人靜之時獨自品茶,也可養心怡情,古言「以茶靜心」,又說「品茶者,獨品得神」。

一人品茶,有時會進入物我兩忘的奇妙境界,忘記生活中的煩惱,去除心中的浮躁和焦慮,得到了一種寧靜、淡泊的心情。此時心中的塵埃,凈化在細細的品味中,心歸於寧,寧謐得可以聽細雨,聽天籟,或有心靈感受和人生頓悟,自有一種愜意和舒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