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夢舟股份8倍溢價並購梵雅文化 商譽埋雷股價半年腰斬

  【相關閱讀】遠望谷並購兩家三板公司背後:業績靠投資 股東忙減持

  新浪財經訊 近日,從銅加工跨界向影視業發展夢舟股份,再度出手,這一次看上的是新三板掛牌公司梵雅文化(835205)。

  公開資料顯示,梵雅文化於2015年底掛牌新三板,其主營業務為自有廣告媒體經營、廣告媒體代理,主要經營影院廣告,擁有161家萬達影城和2家飛揚影城的廣告陣地資源。

  溢價8倍收購 標的方業務依賴萬達院線

  根據收購報告書顯示,本次收購價款總額為4.15億元,由夢舟股份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梵雅文化94.40%股權,其中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2.34億元,以現金方式支付1.81億元。

  而剩餘未收購的5.5954%股權,由中泰證券、國海證券、九州證券等三家做市商和圓融方德紫竹新三板基金所持有,梵雅文化實控人劉帆承諾,將會在公司摘牌之後,收購四位股東所持有的梵雅文化股份,收購價格為本次交易中梵雅文化的每股同等價格,且承諾不會將取得的5.5954%股份轉讓給除夢舟股份之外的任何第三方。

  實際上,夢舟股份最終要收購還是梵雅文化100%股權。

  報告書中還提到,以2018年3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北京中天衡平國際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對梵雅文化100%股權的初步預估結果為4.53億元,較經審計淨資產(合並口徑)增值4.06億元,增值率為878.75%。經雙方友好協商,梵雅文化94.4%的股權交易價格為4.15億元。

  在8倍溢價並購背後,梵雅文化也做出了業績承諾,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扣非後淨利潤分別不低於3933.24萬元、4304.84萬元、4750.97萬元。

  而縱觀梵雅文化近三年的經營業績,可以發現,完成上述業績承諾,對梵雅文化來說似乎並非難題,2015年至2017年,梵雅文化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515.42萬元、6896.74萬元和6332.73萬元,同期的扣非後淨利潤分別為2809.88萬元、3205.35萬元和3180.08萬元。

  夢舟股份此次收購梵雅文化,或許是看中其特有的萬達院線資源,目前梵雅文化擁有161家萬達影城和2家飛揚影城的廣告陣地資源,但也正因此,導致梵雅文化對萬達院線形成較大的依賴,2017年,萬達電影為公司第一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774.62萬元,年度採購佔比58.47%。

  並且,梵雅文化與萬達院線的廣告陣地合作協定期限至今年7月31日,公司在年報中表示,期滿後無違約行為,同等條件下將優於其他廣告公司簽約,將合作延展至2020年7月31日。

  頻繁並購商譽埋雷 股價半年腰斬

  早在2015年之前,夢舟股份的主要業務還是銅加工,彼時公司簡稱還是“鑫科材料”,但由於產能過剩導致競爭加劇等因素,公司選擇跨界文化影視行業,2015年,9.3億元收購完成西安夢舟100%股權,正式進軍影視行業,此後夢舟股份形成銅加工和影視傳媒雙主業格局,影視傳媒業務由子公司西安夢舟開展。

  在夢舟股份轉型影視行業之前,公司連續多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均處於虧損狀態,2013年至2015年,公司的扣非後淨利潤分別虧損8317.8萬元、3739.25萬元、622.52萬元。

  2015年及2016年,西安夢舟分別實現淨利潤1.55億元、2.02億元,也因此母公司夢舟股份業績開始好轉,2016年扭虧為盈,扣非後淨利潤達到1.4億元。

  夢舟股份嘗到甜頭之後,便開始持續不斷的並購影視行業相關公司,2017年,夢舟股份子公司西安夢舟8.75億元收購夢幻工廠文化傳媒(天津)有限公司70%股權,並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夢舟影視,向雙主業發展路線又邁出一步。

  不過,夢舟股份的轉型之路走的比較艱難,從2016年11月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夢舟股份先後並購好萊塢影視公司Midnight Investments L.P.、天馬影視和深圳市三源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均以失敗而告終。

  夢舟股份樂此不疲的並購影視公司,看中的或是影視公司的賺錢能力,畢竟影視行業更吸金。以2017年為例,銅基合金材料產品毛利率僅有4.82%,輻照特種電纜產品毛利稍高,但也僅有11.94%,而影視產品2017年的毛利率高達60.46%。

  另外,夢舟股份銅基合金和輻照特種電纜2017年的產銷量均同比下滑,其中銅基合金產量下降15.47%,銷量下降14.35%,輻照特種電纜2017年的產銷量分別下滑了3.75%、3.95%。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頻繁並購背後形成的商譽,也為公司業績埋下了雷,其中,並購西安夢舟形成了6.34億元商譽,2015年及2016年沒有計提減值準備,2017年完成對夢幻工廠的並購後,夢舟股份账面的商譽達到14.56億元,佔當期總資產的比例達到了24.73%,佔淨資產比例達到42%。

  對於公司頻繁並購,投資者似乎並不買账,在二級市場,公司股價近半年來表現低迷,今年2月2日停牌之時,公司股價跌至3.16元,較去年9月22日創下的6.16元的高點,已經腰斬。

責任編輯:張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