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動不動就「一瀉千里」?看看中醫有何良方

當你雄姿英發,羽戴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之際,突然一頓,跑廁所了,這是多麼令人不堪回首的往事阿!隨著醫學事業蒸蒸日上,對此煞風景之病症"腹瀉"也有所了解,據其發病機制可分為四類[1],分別是:

(1)滲透性腹瀉:學術點就是腸道有大量不能被吸收物質使液體大量進入腸道,引起腹瀉,白話點就是吃壞了肚子,或者有人喝牛奶跑去腹瀉的原因,這個病通常解決吃的食物或者禁食就能解決。

(2)分泌性腹瀉:是由腸黏膜上皮細胞電解質轉運機制障礙造成水和電解質分泌太多或者不被吸收,也就是身體安排水液代謝的機能出問題了,如腫瘤或其他腺瘤影響身體一種叫做促分泌物物質的出現,通常這種腹瀉禁食無法止瀉,要解決病因才能被消除。

(3)炎症性腹瀉:由腸黏膜炎症、潰瘍等使炎性滲出物進入腸道造成,有感染和非感染兩類。感染就是細菌、寄生蟲等造成腹瀉;非感染的就是因為免疫、腫瘤、腸道炎症等發生所形成。因此此類腹瀉就須用藥或調節菌群等治療手段介入。

(4)運動功能異常性腹瀉:就是由於腸蠕動過快,水分來不及吸收造成的腹瀉,而以上三種機能與此種腹瀉密切相關,因此現代很多研究都以此為出發,如調整腸道菌群、使用抑製腸蠕動藥物等,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腸易激綜合征"。

之前我們介紹過"腸易激綜合征",但需要大家明白,此病有三種型式,分別是腹瀉型、便秘型、混合型,由此可知,這個病不是單純一種排便形式所決定。而其診斷以"反覆發作腹痛"加上排便相關癥狀(腹瀉或便秘)6個月以上作依據[2]。我們這次就先講講腹瀉型的中醫治療辦法吧!

古代中醫對於全部腹瀉的解決方法,那就是"一網打盡",全部歸類為"泄瀉"這個疾病。但隨著現代發展,在2017年版《腸易激綜合征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3]把此病分為"泄瀉"、"腹痛"、"便秘"的範疇,其病因有先天不足、後天失養、情志失調、飲食不節、感受外邪等,主要病位在腸,涉及肝、脾(胃)、腎等臟腑,與心肺有一定關係。

以"泄瀉"來說中醫把此病分為5個證型,分別是肝鬱脾虛證、脾虛濕盛證、脾腎陽虛證、脾胃濕熱證、寒熱錯雜證5類。

(1)肝鬱脾虛證:1主症為腹痛即泄,泄後痛減,急躁易怒;2次症為兩脅脹滿,納呆,身倦乏力;3舌淡胖,可有齒痕,苔薄白,脈弦細。4小藥箱:痛泄要方。成藥有痛泄寧、固腸止瀉丸等。

(2)脾虛濕盛證:1主症為大便溏泄,腹痛隱隱;2次症為勞累發作,納呆,身倦乏力;3舌淡,邊可有齒痕,苔白膩,脈虛弱。4小藥箱:參苓白朮散。

(3)脾腎陽虛證:1主症為腹痛即泄,多晨起發作,腹部冷痛,得溫痛減;2次症為腰膝酸軟,不思飲食,形寒肢冷;3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4小藥箱:附子理中湯合四神丸。或者有成藥如固本益腸片。

(4)脾胃濕熱證:1主症為腹痛,瀉下急迫或不爽,大便臭穢;2次症為脘悶不舒,口乾不欲飲,或口苦口臭,肛門灼熱;3舌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4小藥箱:葛根芩連湯。成藥楓蓼腸胃康顆粒。

(5)寒熱錯雜證:1主症為大便時溏時泄,便前腹痛,便後減輕,腹脹或腸鳴;2次症為口苦或口臭,畏寒,受涼發作;3舌淡,苔薄黃,脈弦細或弦滑。4小藥箱:烏梅丸。

當然中醫還有的針灸治療,泄瀉取足三裡、天樞、三陰交穴位治療;其他還有中醫按摩、葯浴、神闕穴(肚臍)貼敷法。最後免不了,還有博大精深的中醫食療方子[4]:

(1)車前山藥粥:山藥30g(磨粉),車前子10g(裝紗布),兩者丟入鍋內,小火煮成粥即可。可健脾清熱、固腸止瀉,對慢性腸炎久治不愈及腹瀉反覆發作有效。

(2)茴桂羊肉湯:羊肉500g洗凈切小塊,蔥、薑、鹽少許,加小茴香10g、桂皮5g,米酒及水適量燉煮50分鐘,至羊肉熟爛,食肉喝湯。可補中益氣,散寒止瀉,對脾胃虛寒腹瀉有效。

作者微信公眾號:腸道小健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