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緩解期炎症性腸病患者的腹痛、腹瀉癥狀可能與腸道微生物無關

既往的觀點和實踐

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種慢性胃腸道炎性疾病,腸道免疫功能混亂和異常是主要特徵。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胃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持續或間歇發作,表現為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但患者並沒有明顯的系統性炎症反應。

從發病機制上看,上述兩個疾病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但IBD和IBS患者常表現為相似的臨床癥狀,例如:腹痛、腹瀉等。尤其是在IBD患者的炎症緩解期,常出現IBS相似症癥狀,難以判斷是否與腸道炎症有關。

據統計,在緩解期高達35%的IBD患者存在符合腸易激綜合征(IBS)的癥狀。因此,IBD患者在炎症緩解期出現類似IBS的癥狀,判斷腹痛、腹瀉癥狀與炎症的關係,就顯得非常重要。

之前有研究顯示,腸道微生物的異常與炎性腸病(IBD)和腸易激綜合征(IBS)的發病機理均相關,提示這兩種疾病可能具有共同的病因。

目前已經有部分證據支持上述觀點。

首先,傳統IBD抗炎藥物,在炎症負擔有限的IBD患者中療效較差。

其次,糞鈣衛蛋白等生物標誌物的應用,證實了確實有部分IBD患者在炎症靜息的時期,仍然經歷著持續的腹部癥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這類患者的疾病管理策略,尤其是針對腸道微生物的研究。

面臨的問題

儘管有很多IBD患者都在炎症靜息經歷了腹部癥狀,但針對這類患者的研究數據非常有限。

由於處於炎症靜息期,這類IBD患者不會被納入臨床研究,更加劇了數據缺乏的情況。

既然腸道微生物異常對IBD和IBS患者都有影響,因此有理由懷疑,靜息IBD患者出現腹痛、腹瀉等IBS型癥狀,與腸道微生物的改變有關,但目前還無法證實上述猜想。

這項研究有什麼新發現

這是一項橫斷面研究,共納入270例IBD患者,通過臨床疾病活動指數 (CDAI)、糞鈣衛蛋白水準、IBS診斷標準 (羅馬III),將IBD患者分為4組:

1、患者存在IBS癥狀

2、癥狀和疾病活動處於靜息期

3、患者存在隱匿性炎症活動

4、患者處於炎症活動期

對所有進行A16S rRNA微生物組分析,確定不同類型患者是否存在腸道菌群的豐度差異。尤其對比存在IBS癥狀的患者,與其他3組患者相比菌群多樣性是否存在任何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在所有270例患者中,25.9% (70例) 存在IBS癥狀,30.0% (81例) 為靜息性IBD,24.4% (66例) 存在隱匿性炎症, 19.6% (53例) 處於炎症活動期。

對腸道菌群的分析結果顯示,存在IBS癥狀的患者,腸道放線菌的豐度沒有顯著增加,而且在任何分類水準,與其他3組患者都不存在腸道菌群類別的差異。

因此,這項研究初步顯示,腸道菌群的變化可能並不影響IBD患者是否出現IBS癥狀。

啟示和影響

這項研究發現,無論在任何腸道菌群分類水準上進行分析,存在IBS癥狀的IBD患者與靜息疾病、隱匿性炎症、活動性炎症的患者,都沒有觀察到顯著差異。

IBD患者本質上是一個複雜的人群,相互之間存在很大差異。目前已知很多因素有可能影響患者的腸道微生物,例如:既往手術、病變部位和表型、年齡、體重和藥物,但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得對腸道微生物的影響異常複雜。

目前,已經有部分腸道菌群調節藥物,開始用於腸易激綜合征(IBS)的治療。

但根據這項研究的結果,對於疾病緩解期出現腹痛、腹瀉等IBS癥狀的IBD患者來說,單純給予腸道菌群調節藥物可能不一定有效。對這類患者腹部癥狀的管理策略,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目前已知,精神心理因素對IBS癥狀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對於處於緩解期的IBD患者,儘管炎症的問題得到解決,仍不應該忽略患者精神心理的負擔和影響,以降低患者出現IBS癥狀的風險,使患者從炎症負擔和腹部癥狀的方面,都能獲得「緩解「」,從而提高生活品質。

因此,儘管腸道菌群乾預(如糞菌移植)已經證明可用於部分IBD患者的治療,但這類菌群乾預療法,目前可能僅適用於治療炎症活動性的癥狀和疾病。

腸道菌群乾預對於IBD患者炎症緩解期的腹部癥狀的意義和價值,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和論證。

文獻來源:Inflamm Bowel Dis. 2018 Jun 8;24(7):1597-1605.

作者:鳥爪爪 來源:IBD學術情報官

關注消化界,每天更精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