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給視頻網站減負的分账劇,為什麽推行起來這麽難?

被視頻平台寄予厚望的分账劇已經三周歲了,但離真正流行起來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在燒錢買版權這條路上狂奔了10多年後,視頻網站終於下決心要換種玩法了。愛奇藝於2016年5月率先提出了分账劇的合作模式,騰訊視頻、優酷也在近兩年跟進。所謂分账劇,即平台根據點擊觀看情況,從收益中給片方分账,片方可以分得平台的會員費、廣告收入等。

實行分账的合作模式後,視頻平台在整個交易鏈條中的角色更類似於“淘寶”這樣的電商平台,不用在前期花大價錢去購買版權,片方相當於淘寶賣家,收益多少根據劇集的質量和用戶買單情況決定。

從邏輯上講,這本該是雙方都受益的事情,然而,從目前來看,分账劇對行業的影響甚微。

對於分账劇,一線影視公司仍處於觀望態度,參與進行來的都是些“光腳不怕穿鞋的”;分账劇數量逐年翻倍,但是掙錢的鳳毛麟角;視頻平台想通過分账劇扼住扭虧的咽喉,但是面對大明星、大IP的劇集仍要砸錢搶版權。

分账劇何時能夠長大,仍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觀望的一線影視公司

在分账劇這件事上,那些頭部影視公司仍持觀望態度,反倒是那些中尾部的影視公司在積極進場。

對於內容生產方來說,他們更為熟悉移植於電視台的播放模式、盈利模式,已經習慣了To B的內容採購、預付費,要麽電視台買單、要麽視頻平台買單。這也是一線影視公司至今未進場分账劇的重要原因。新麗傳媒出品的《如懿傳》拍攝耗時九個月,檸萌影業聯合出品的《九州縹緲錄》籌備兩年、拍攝周期九個月。大IP、大製作,採用分账劇的模式意味著風險自擔,反而在定製劇、版權劇上,這些頭部影視公司更加擅長。

即便是在今年整個娛樂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這些一線影視公司寧願選擇不開機也不願意采取分账劇的合作模式,因為純市場化的模式可能意味著賠錢。

從《絕世千金》、《二龍湖愛情故事》、《花間提壺方大廚》等幾部取得不錯成績的分账劇來看,其出品方分別為映美傳媒、新片場影業、新聖堂影業,皆非頭部影視公司。

以往,視頻平台開放的是花錢買版權的窗口,傳統一線影視公司擁有更雄厚的資金和實力、有著更多的IP,他們自然排得靠前。如今,視頻平台又開放了分账劇的窗口,那些之前排在中尾部的影視公司自然願意來到這個新的窗口。

新片場影業副總裁牟雪對36氪表示,他們已經習慣了網大的分账,在了解用戶喜好、控制成本上面更有經驗。

以《二龍湖愛情故事》為例,新片場與優酷採用分账劇的合作模式,13集獲得分账2000萬。這部劇中的幾大主演在網大市場已經取得了不錯的反響,有一定的流量和號召力,複用演員、複用IP去打通不同的內容形態是個更保險的辦法。

同時,新片場也會基於以往國內受歡迎類的劇集題材等數據進行題材預判。根據《2017-2019分账劇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2019年的分账劇片單上,清一色的愛情輕喜劇。“90%以上的劇成功概率高的全都是女頻,而女生愛看的基本上是愛情故事”,牟雪說。

在成本控制上,草根企業更容易以小成本撬動大需求。《2017-2019分账劇發展報告》顯示,將成本控制在3000萬-4000萬以內,能保證成本可控並盈利。而頭部影視公司的劇集製作成本基本上在幾個億級別,或者至少也是一個億左右,《九州縹緲錄》的業內傳聞價格是投資5億。

進退兩難的視頻平台

根據愛奇藝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愛奇藝上線付費分账網劇30部,2017年該數據實現翻番,達77部,2018年上線130部。從整個視頻網站來看,2018年全年,上線的分账劇總數為161部,比2017年增長了189%。

分账劇的數量呈快速增長的狀態,但這其中,掙到錢的卻鳳毛麟角。

從戰略上視頻平台肯定是非常支持的,但是從執行力度上來看,不能說非常大,從分账金額就不難看出來。”某影視公司負責人趙明對36氪表示,“也不是視頻平台不想分。但是當沒有任何明星的分账劇撞上了具有大IP、大明星的劇集時,用戶會看哪個?”

最初愛奇藝與合作方的分账比例是5:5,但這個分账比例讓片方很難賺到錢,愛奇藝也在去年對此作了階段性的調整,為3:7。在這之後,優酷也於去年5月調整了分账規則,將劇目分為S、A、B、C四大級別,每集定價高於愛奇藝。不過,在優酷,目前片方還暫無廣告分成收益。且目前優酷的網劇收益後台還沒有建好,只能依靠账單的形式公布每月分账情況,而愛奇藝、騰訊視頻的片方後台早已公開,分账金額更加清晰。

不過,去年新片場出品的《二龍湖愛情故事》還是選擇了在優酷獨播。“在評級上當時優酷給的是最高的,在行銷聯合推廣方面,優酷也是力度最大的”,牟雪說到。

從整個行業情況來看,分账劇的票房一直都不是很理想。“愛奇藝去年共上了一百多部分账劇,百分之八九十都是不掙錢的。”趙明對36氪表示。映美傳媒只有《絕世千金》一個爆款,分账金額3500萬,新片場只有《二龍湖愛情故事》一個爆款,分账金額2000萬。

行業內尚未有公認的生產分账劇的頭部公司,且業內沒有穩定的團隊專門去做分账劇。目前的模式還是片方先將內容生產出來,成片以後拿去視頻平台評級,根據評級衡量是否採用分账。

對標網絡大電影,其分账模式已經走過5年頭了。在網大市場,已經有頭部玩家跑出,且有了“寡頭壟斷”的意味,映美傳媒、新片場影業、奇樹有魚等都是網大市場的頭部公司。這些公司在網絡電影製作上已經常態化。牟雪對36氪表示,新片場有穩定的團隊每年持續不斷地去做網絡電影,目前基本上可以做到項目回報可預期。

對於片方來說,網大的生產周期短,可以通過出品量來驗證其模式,分账劇則需要更長的時間。新片場每能夠生產十多部網大,但是分账劇最多就兩三部,且有時還要跨年。前期的備案、上線的行銷排播等,整個流程走完要等到第二年。

同時,在爭奪視頻平台的用戶注意力上,分账劇的競爭力仍舊不足

對於用戶來說,網大觀看的門檻更低、時間投入更少,市場上也能夠容納更多的網大。但是劇集的競爭相對來說更加激烈,以2018年為例,它面臨的是國內市場上323部、13726集的電視劇,其中常有大IP、流量明星助陣的大製作。

此外,從分账劇自身來看,劇集本身的質量不過關、同質化嚴重等問題也是目前的通病。

視頻平台需要分账劇這樣市場化的方式,來扭轉長期虧損這個局面,理想的情況下,對於分账劇,視頻網站只需做好平台工作,負責評級、製作規則、做好運營推廣即可。“但(現在)離商業模式充分驗證至少還需要三年的時間”,牟雪說道。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趙明為化名)

圖片來源於:網劇《花間提壺方大廚》官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