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愛吃豆腐的人會怎麽樣?看了這篇你就知道

愛吃豆腐

是一件好事

因為豆腐的營養相當不錯!

不過呢,

再不錯的食物,不會吃也能吃出問題來

具體該怎麽吃豆腐

還有,

除了真·豆腐以外

那些醬豆腐日本豆腐內酯豆腐杏仁豆腐臭豆腐又是什麽東西

食妹今天就來說一說

豆腐的分類

豆腐

相傳是漢代的淮安王發明的,可以算是歷史非常悠久的傳統食品了。

我們平常吃的真·豆腐,主要有兩種:

又叫“老豆腐”。

一般是用鹽鹵(氯化鎂)來凝固的,口感又硬又韌,適合煎炸、做餡。

北豆腐

一般用石膏(硫酸鈣)來凝固的,比老豆腐質地細嫩,適合炒、燴。

南豆腐

這後來,又有了一種更新的製豆腐的方法,真·豆腐的身份沒變,只不過換了凝固劑:

用葡萄糖酸內脂來凝固,添加海藻和植物膠類的物質吸水,質地十分細膩水嫩,適合涼拌、紅燒、做湯。

內酯豆腐

豆腐的營養

豆腐的營養亮點很多:

蛋白質

是植物中少見的優質蛋白,含量十分豐富。

素食中的補鈣強手,南、北豆腐的鈣含量約是同重量牛奶的1.2-1.4倍。內酯豆腐則因為含水量較大而鈣含量弱一些。

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含量豐富,有助於控制血糖,預防肥胖。

黃酮類

大豆異黃酮有一定的調節體內雌激素的作用,有益健康。

好脂肪

豆腐中的脂肪主要是不飽和脂肪,能維護心血管健康。

豆腐的謠言

豆腐這麽好,但坊間還是有一些關於它的留言,比如最可怕的就是——

1、吃豆腐致癌?

假的。

產生這一說法的原因是大豆中含有的大豆異黃酮和人體雌激素十分相像,而雌激素過多會增加患乳腺癌的幾率。

然而,真相是,這種大豆異黃酮的活性只有人體雌激素的1/100~1/1 000。如果你自己產生雌激素過多,大豆異黃酮能佔據一部分雌激素受體,從而降低活性;如果你自己產生的太少,大豆異黃酮則會補充一些。說簡單點就是“多退少補”。不僅不會致癌,還可能反而預防癌症。

2009 年,《美國臨床營養學》上一篇針對七萬多名中國女性的研究發現,從青春期就開始攝入較多豆製品的人,絕經前患乳腺癌的風險比攝入較少的人降低約 40%。

2、痛風不能吃豆腐?

假的。

雖然大豆裡的嘌呤含量是比較高,但是做成豆腐的過程中,就是凝固後往出擠“黃漿水”的那一步,把大量的嘌呤都一起擠出去了。事實是,豆腐中的嘌呤含量低於肉類魚類(河魚)。

所以,痛風患者想少吃嘌呤,可以用豆腐代替一部分肉類魚類,這樣保證了蛋白質充足,又降低了嘌呤攝入量。每天吃豆腐控制在100g即可。

3、豆腐不能和菠菜一起吃?

假的。

傳言說豆腐含有大量鈣,而菠菜還有大量草酸,兩者結合會產生沉澱,導致結石。

但,真相是,只要焯一下水就能去掉菠菜裡大量的草酸。而就算鈣和草酸真的“沉澱”了,也會隨著糞便排出,反而降低了腎髒通過尿排出草酸的風險。菠菜和豆腐一起吃,並不會增加結石的風險。

豆腐怎麽吃最好

一種特別的吃法。豆腐在冷凍過程中不會損失鈣和蛋白質等營養素,還變得更加好消化了。可以買現成的,也可以自製:將豆腐煮熟後冷凍就可以了。

拌炒燉煮

都是推薦的烹飪方法。不過,必須注意少放鹽!過多攝入鹽分會阻礙鈣質吸收,所以一邊吃豆腐補鈣一邊吃很多鹽,就成了白忙活哦。

煎炸

不!推!薦!營養損失、油量大、致癌物,條條都是不推薦這麽吃的理由。“家常豆腐”這道菜就是先炸後炒,所以即使你愛吃,也就偶爾吃吃就行了,也別指望對健康有益。

豆腐一天吃多少?

每天100-150g最好。恩,也就是2兩到3兩的樣子,大概盒裝豆腐半盒,麻婆豆腐半份。

豆腐畢竟是蛋白質類食物,吃太多的話會增加消化負擔,所以也不要吃個沒完哦~

最後,除了真·豆腐,市面上還有各種各樣徒有其名的“偽豆腐”,它們到底是什麽做的?吃了對健康好不好?來看

醬豆腐

大名叫“腐乳”,是豆腐而來,營養不僅沒損失,還利用率更高。研究還表明醬豆腐有一定保健功效。

不過,含鹽量比較高,1整塊醬豆腐大約相當於1克鹽。用醬豆腐代替鹽來調味是比較好的吃法。

臭豆腐

豆腐泡在“臭鹵水”裡發酵而成。“臭鹵水”是用蔬菜或者肉發酵獲得。正規生產時,有微生物和品質監控的。

但路邊小攤和小作坊做的安不安全,實在很難說。所以,愛吃要買靠譜的。

日本豆腐

其實是雞蛋做的。雞蛋大家知道,一天吃一個左右是很好的。但是日本豆腐會讓你一次吃下好多雞蛋,熱量和膽固醇有點超標。此外含鹽量也不少。所以偶爾吃一下就好。

杏仁豆腐

由杏仁、糖、鮮奶或奶粉製成,蛋白質含量差不多是普通豆腐的1/4,含糖量又很大,不建議常吃。愛吃杏仁的話最好吃無糖無鹽的新鮮杏仁,一天不超過一手掌那麽多。

魚豆腐

正經的魚豆腐應該是由魚肉糜製成,但是實際上市面上和麻辣燙店裡賣的都是澱粉加上大量糖、油、鹽做的,徒增熱量而沒有營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