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雨水節氣多寒濕,巧用這個穴健運脾胃,清利水濕、順氣降濁

健運脾胃 通調六腑

中脘穴

脘,是古代胃囊的別稱。以前古人認為胃是在肚臍上、胸腔下的,而這個穴位剛好處於胃的中間,所以名為「中脘」。

中脘穴是胃經的募穴,也是「六腑之會」,所以中醫認為,中脘穴能夠健運脾胃、通調六腑,幫助脾胃清利水濕、順氣降濁

日常生活中,當我們覺得自己舌苔厚膩、吃東西覺得不香、大便粘膩不暢、口氣有異味,或者是吃下去的東西不容易消化時,就是因為濕困脾胃、運化不利。而按摩中脘穴,可以幫助脾胃消化,提高胃腸的吸收功能,對小兒厭食的改善也有幫助

現在正值雨水節氣,大自然之中的陽氣正在從土地裡往上冒,在空氣中和寒氣交匯,人就會感覺生活環境要比冬天時潮濕了一些,身體也自然容易受到寒濕之氣的侵襲。這個時候,利用好我們身體上的中脘穴,就可以健運脾胃,從而抵抗寒濕之氣的侵襲

取穴法:中脘穴在我們腹部正中線上,肚臍上4寸,也就是人體胸骨與劍突的結合部位與肚臍連線的中點。

按摩法:如果您有濕困脾胃的表現,或者是想要抵抗寒濕之氣,可以選用指揉或掌揉法按揉中脘穴。用食指和中指併攏伸,點在中脘穴上,順時針按揉(指腹不離開皮膚),或者是用手掌根部按在中脘穴上,順時針按揉。每次按揉10-15分鐘,力度以舒適為度。

艾灸法:而對於平時不耐生冷食物、容易腹瀉和腹部皮膚冰涼的胃寒人群,可以選擇用艾條熏灸中脘穴,可以起到溫中和胃的效果。點燃艾條後,在中脘穴上方懸灸,每次灸15-20分鐘,灸到局部皮膚微微潮紅即可,注意避免燙傷及用火安全。

作者: 謝煜/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

覺得有用,也發給親友看看吧~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放到朋友圈,大家都會感謝你的無私分享!

版權聲明:本文選自CCTV4中華醫藥,由天下養生網編校推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聯繫我們刪除。

大家都在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