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周工作1天,對心理健康最好!建議1天工作2小時

現在的生活是快節奏的,是講究高效率的生活方式,而從1995年開始執行的1周5天工作日也基本深入人心,但我們在網路上還是能看到有人說工作五天還是有點累,是不是還可以繼續縮短工作比例,雖然這些言語我們都當成笑談,不過在國外,確實有人對這個工作時長進行了研究,他們更多的是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去看問題。

1周工作幾天對心理健康最好?國外還真做了研究,結果你想不到!

一周工作幾天,對你的心理健康最好?新研究顯示,每星期工作1天,對於心理健康最有益。

這項由劍橋大學和索爾福德大學合作的研究指出,當失業或在家育兒的人,每周開始工作8小時以下,心理健康問題就能減少30%,而且沒有證據顯示,每周工作超過8小時能夠進一步提升幸福感。

這項研究發表於《社會科學與醫學期刊》,研究使用的數據來自一項專家小組調查,檢視工時的變化與心理健康、生活滿意度之間的關聯,研究期間是2009-2018年,以7萬多名英國人為對象,納入年齡、有無小孩、疾病及家庭收入等變因。

研究結果指出,要從領薪工作獲得最多心理上的益處,最有效的工作量就是一周工作一天,再多工作一分鐘效果都會不同。

研究共同作者、劍橋大學社會學者布切爾他對研究結果有認同感,他之前從事的對於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是在生活習慣方面,比如吃維生素C,睡眠時長等等,直到他們開始考慮現代社會機器自動化的興起,人們可能會逐漸減少工時、失業、重新分配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也許人類的心理健康會有較大的改變。於是,他們嘗試用工作時長來研究。

事實上,即使每一個生活在社會裡的人,都需要通過工作來獲得生活資本或者改善生活品質,所以自動化的興起是有可能造成失業的,畢竟人類的壽命有限,體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當失業不可避免,那麼這個過程通常對一個人的幸福有害,對於認同、地位、時間管理、集體目的感都有負面影響。

而在未來幾十年,我們會看到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人取代多數目前由人類負責的領薪工作。因此,這樣的研究迫在眉睫,也許自動化在未來將引起不僅是工業的改變,更多是人類社會的變化,所以需要研究者重新考慮工作時長對人的影響,包括心理健康。

但結果,超過研究者的想像:領薪工作多久,才能獲得心理上的益處,答案是不用工作太多,一周只需要8小時,也就是一天。

所以,該項目的研究人員建議未來採取更彈性的工作選項,例如一周的周末有5天、每天隻工作2小時、每周和每個月都增加法定假日、每工作一個月就休息兩個月等等。

布切爾補充:若英國想要通過減少工時而非加薪來增加年度產能,那麼十年內一般工時可能就變成一周工作四天。

不過,在小編來看,恐怕研究者沒有把薪水的多少考慮進去,如果工作一天隻拿一天的工資,看看誰能受得了?您對一周工作一天的工作時長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談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