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湛:推動貸款利率並軌 意在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李湛

  利率並軌能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達到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目的,本質上還是需要加快結構性實質改革和對外開放,釋放經濟活力,實現經濟基本面的企穩和改善。

  8月17日,央行頒布公告[2019]第15號文,宣布貸款利率並軌方案。這是繼2015年10月完全放開存貸款利率限制後,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向前邁進的又一重要舉措。我們的點評如下:

  第一,完善LPR形成機制有利於解決中國當前存在的貨幣市場利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並存的“雙軌制”問題,有利於提高利率的傳導效率,基本上符合市場預期。目前,貨幣市場利率基本上已經完全市場化,但在貨幣市場利率像信貸利率的傳導過程中存在不通暢的問題。從2015年10月開始,我國的貸款基準利率基本上一直維持在固定水準,同時,部分銀行以貸款基準利率為基礎設置隱性下限,導致貨幣市場利率像信貸利率傳導的過程不通暢。完善LPR形成機制,實現貸款利率市場化,有利於完成“利率傳導的最後一公里”,未來貸款基準利率的重要性降低。另外,在央行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和8月1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均有提及完善LPR報價機制,推動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通過市場化改革的方式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所以,這次央行公布的貸款利率並軌方案基本符合市場預期,不過,推出速度之快有點超預期,也說明政府迫切希望通過市場化改革的方式有效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第二,新的LPR利率形成機制在報價方式、期限品種、報價行和報價頻率四個方面作出了具體的修改。一是報價方式由過去參考貸款基準利率的方式改為主要在MLF利率的基礎上加點,通過MLF利率將貨幣市場利率與信貸利率打通,大幅度提高了LPR利率的市場化程度。二是期限品種在原有的1年期基礎上增加了5年期,作為房貸等中長期貸款利率的定價參考標準。三是報價行由原來的10家大型銀行增至18家,新增的8家銀行為市場影響力較大和較為典型的中小銀行,中小銀行話語權增加。四是報價頻率由過去的每日報價改為每月報價。

  第三,本次LPR利率改革並不等於全面降息,可能更多的是非對稱降息。市場有部分觀點認為新的LPR改革方案意味著全面降息可能有失偏頗,如果央行要全面降息的話,可以直接採用降息措施,沒必要對LPR利率進行改革。結合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和8月1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來看,這次LPR利率改革可能更多的是為了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至於房貸利率可能不會有明顯的下調。所以,本次LPR利率改革更類似於非對稱降息,而不是全面降息。

  第四,本次LPR利率改革的影響可能是漸進的,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細化措施頒布。新的LPR利率改革方案只針對新增貸款,存量貸款利率保持不變,可能政府是為了盡量降低由於銀行存貸息差收窄對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目前存款基準利率保持不變,而貸款利率放開,加上人口老齡化加速導致銀行攬儲難度加大,大概率會使得銀行的存貸息差收窄,對銀行的盈利能力有較大負面影響。如果銀行為了追求更高收益,就要提升自身的風險偏好,對其風險定價能力有較高要求。現階段隻對新增貸款實行LPR利率,可能也是在大部分銀行目前風險定價能力較弱的情況下,降低息差縮小對這些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另外,本次的LPR利率改革方案,還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比如,期限品種較少、報價頻次較低、MLF的交易對手主要是國有大行和股份製銀行、如何有效監管LPR利率報價等。因此,政府為了增強LPR利率的市場化程度、加大LPR利率對信貸利率的影響力,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細化的措施頒布。

  最後,利率並軌能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達到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目的,本質上還是需要加快結構性實質改革和對外開放,釋放經濟活力,實現經濟基本面的企穩和改善。否則,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內外需不足、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很難提高銀行的風險偏好和實體經濟的融資意願。

  (本文作者介紹:中山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