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是降息,是利率更加市場化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經濟觀察報 評論員 歐陽曉紅這只是開始,後續接力改革會在路上。

8月17日,中國央行宣布,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無論是8月5日的人民幣匯率破七,還是推出LPR新機制,可能均旨在創建適宜當下內外複雜宏現環境的貨幣條件,為經濟提供緩衝器。前者,擺脫“浮動恐懼”,增加匯率彈性;後者“修渠”,它不能替代貨幣或其他政策,但可縮短貨幣政策時滯,為日後可能的小概率極端事件未雨綢繆,以期熨平風險窪地。

現在,不管是邁出利率並軌的第一步,還是利率市場化日趨完善,旨在“修渠”的LPR新機制已攪動一池春水,尤其是撩撥了銀行的心思。

是的,中國央行悄悄幹了一件大事:動信貸利率基準的錨,以動金融機構的奶酪,打開了金融機構給實體經濟讓利的空間。我們可從央行答問中發現某種信號:企業可以舉報銀行協同設定貸款利率隱性下限的行為。

LPR新機制不啻為一次溫和的全覆蓋改革,將其解讀為一次特殊的“降息”是偏狹的看法。它可能將有一個難以預期的磨合過程。不妨參照2015年的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改革,經過1年至1年半的磨合期後,央行與市場的溝通才變得通暢。

從8月20日實施的報價結果看,當日一年期LPR報4.25%,較之前下行了6個基點;這意味著借LPR嘗試打通流動性梗阻的央媽成功“踢球”,未來可期。

之前的信貸機制是:貸款基準利率+不同企業的信用風險;按照新機制,LPR=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Z(Z代表18家報價行上報的“加點”平均值)+企業不同的信用風險。6個基點的下行昭示銀行目前或不願過多“割利”,但邁出了第一步,且推動過程中,央行會將銀行貸款納入MPA考核,即宏觀審慎評估予以監督。

別小看這6個基點,未來不排除會比這高,若中國流動性梗阻被疏通。當然,既然是利率市場化,其上行或下浮均有可能,市場化配置資源才是根本。就此而言,此次LPR無關“降息”,但關乎微觀個體的資產負債和風險管理能力。

始於1996年央行取消拆借利率管制的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至今仍未走完。目前現狀是:於2000年放開外幣貸款利率開始,貸款利率市場化行至最後階段,但存款利率市場化尚有距離,前次存款利率改革為2015年10月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浮動上限。

實際上,存貸款利率市場化一直是先貸款後存款。今年接下來的改革動作更多或在貸款利率市場化方向做文章。諸如,此次推出旨在構建利率市場化框架的LPR改革,就此項貸款利率改革自身而言,市場化機制建好之後方可調整利率水準,包括銀行還要做好從系統到管理能力的各項籌備工作。

可以預期的後續動作或是:下調MLF利率、OMO(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從而匹配經濟潛在增速的下行趨勢。

但不管怎樣,貸款利率的錨將更加市場化。在原浙商銀行長、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看來,LPR的執行效果還需要看市場的磨合。對於利率並軌,就銀行資金成本來說有兩方面:銀行間利率與存款利率。而銀行間短期利率,在流動性特別短缺的時候,會臨時性高於貸款利率和銀行間長期利率。

就市場影響而言,此次LPR新機制短期或會壓縮商業銀行的利潤空間。但中長期看,無論是資質良好的小微企業還是金融機構或將受益LPR改革。而面對這場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持久戰,LPR能否打通流動性梗阻尚待考量,這需要相關配套政策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市場主體的經營質量與風險管控水準。“水渠”修好了,水流更順暢了,水大水小則取決於閘門。目前也不乏搶跑者,如浙商銀行落地首筆掛鉤LPR浮息貸款,利率降低約20個基點。但多數銀行或企業尚未做好準備。

新LPR來了,高質量的中國經濟增長需要匹配重效益、內涵式高質量增長的市場微觀個體。在經濟下行周期,市場亦在加速出清。借貸雙方有了市場化的計息基準後,它們需要學會如何在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中“活下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