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媽媽必學的小兒積食推拿方法

小兒積食是小兒常見的病症,又是多種疾病的致病因素,食積除誘發消化系統疾病外,還可使機體的血糖和血鈣降低,易誘發小兒驚厥;可使小兒胃失和降,脾失健運,血液生成受阻而導致貧血;還可影響非特異性免疫系統,誘發感染而導致小兒哮喘等。因此,小兒食積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

小兒積食在臨床上以飲食不能消化、噯氣酸餿、肚腹脹滿、大便乾燥或時乾時稀、舌苔厚膩、脈滑為主要表現。若積滯日久化熱後,還可出現夜臥不寧、睡喜伏臥、輾轉反側、手足心熱、排氣惡臭等癥狀。

小兒素體脾胃虛弱,吃得太多或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容易導致積食,常見大便乾澀不通、口臭、食慾不佳等,"肺與大腸相表裡",積食嚴重會引起咳嗽,多見夜間和清晨咳嗽。除了使用藥物外,推拿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由於小兒積食主要是積滯損傷脾胃,而致脾胃運化失司,積聚留滯於中與脾胃虛弱互為因果,故通過小兒推拿止瀉、消食導滯、疏調腸胃積滯,並用捏脊法扶正祛邪以振奮陽氣、補脾經,按揉足三裡,以健脾開胃、消食和中。

小兒推拿隻推孩子的左手,剛開始手法以輕柔為主,不要追求效果,用太重的手法,讓孩子疼痛或害怕,一開始要讓孩子能適應推拿。

推拿頻率

基礎保健:可每天推拿一次

系統調理:每周一至二次

疾病狀態:每天2-3次都可以

1、補脾經

位置:拇指橈側面,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線。

作用:健脾胃、補氣血、和胃消食、增進食慾。

次數:約100~500次

2、清大腸經

位置:食指橈側邊緣,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線(從虎口到指尖向外為清)

作用:清利腸腑,除濕熱,導積滯

次數:約100~500次

3、揉板門

位置:位於手掌大魚際中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滯,多用於防治食積、腹脹、食欲不振。

次數:約100~500次

4、順運內八卦

位置:內八卦位於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之中指橫紋內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作畫圈狀。

作用: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

次數:100~300次

5、推小橫紋

位置:手掌面,食、中、無名、小指關節橫紋處

作用:退熱、消脹、散結

次數:100~500次。

6、掐揉四橫縫(四橫紋是常用的消積穴位之一,也是民間挑疳的部位之一)

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逐個掐揉寶寶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手指第一指關節處的四橫紋。

作用:消食導滯,消除積食

次數:來回10次

7、揉足三裡

位置:足三裡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前緣一橫中指。

作用:健脾和胃、調中理氣、止瀉通便,多用於防治腹脹、便秘、吐瀉等病症。

次數:30~50次

8、下推七節骨

位置:七節骨位於背部正中線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線。

作用:泄熱通便,多用於便秘、脫肛等症。

次數:100~300次

9、分腹陰陽

位置:腹陰陽即兩肋弓下緣(也可以說是自中脘到臍)

作用:健脾和胃,理氣消食,多用於防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煩躁不安、夜啼等症。

次數:100~300次

10、摩腹

位置:肚臍周圍,順時針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理氣,通腸道

次數:100~200次

11、捏脊

位置:由尾骨到大椎,從下向上捏脊

作用:強身健體,健脾益氣

次數:5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