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舉步維艱中,影視行業如何逆風前行?

文 | 周天財經

周天財經 原創出品

院線開業尚無期,熱錢退場,不少影視相關公司注銷……疫情之下,中國影視行業在 2020 年的上半年陷入非常低迷期。

下半年第一天,行業總算等來了個好消息。

7 月 1 日,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 100 周年的主旋律大片《1921》,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宣布開機,印象中,這似乎也是疫情以來,第一個舉辦開機活動的影片。電影由騰訊影業、上影集團、三次元影業、閱文共同出品,由黃建新監製兼執導,鄭大聖任聯合導演。

消息公布之後,《1921》的一眾優秀青年演員陣容在微博上引起熱議。而行業的關注點在於,互聯網公司走向影視行業核心,影片出品方的首位是騰訊影業,這在主旋律電影出品陣容中還是比較罕見的。

無獨有偶。上個月,騰訊影業放出了一批招聘崗位,職位包括劇本編審,製作人等十餘個,主要集中在製作領域。與此同時,富比士「2020 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榜單出爐,在「大娛樂」板塊,5 家公司上榜,其中就有騰訊影業,上榜理由是 IP 開發維度上的創新實踐。

這一系列消息串聯在一起,釋放的信號比較明顯了——成立 5 年的騰訊影業正在加碼自製和主投主控,以進一步強化自身的內容製作能力。

01 互聯網企業成為行業恢復的中堅力量

互聯網企業,在本輪影視行業的恢復過程中,表現的愈發活躍。

受疫情影響,從數量上來看,中國影視行業似乎放慢了腳步,但從行業變化上來看,改革的腳步正在加速。

以騰訊為例,4 月底,閱文進行管理團隊調整,由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 CEO 程武兼任閱文 CEO;一個多月後,貓眼娛樂發布公告宣布程武出任貓眼非執行董事。

業內人士評論稱,這一人事變動,從影視產業的視角來說,對於騰訊影業打通內外部資源,深度連接產業上下遊,在整個產業鏈上獲得生態輸血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

而在這之前,去年上海電影節,騰訊影業和貓眼娛樂就官方宣傳了「騰貓聯盟」,雙方希望可以互補互助,實現生態資源優化。

而這樣的「影視 + 互聯網」的融合,並不止於騰訊影業一家。

年初,《囧媽》《大贏家》《春潮》等影片直接登錄抖音、西瓜視頻、愛奇藝;愛奇藝「原創電影計劃」首部作品《彷徨之刃》開機,開拓互聯網影業全資投資、院線 + 網絡發行的創新商業模式,騰訊視頻升級了紀錄片分账規則,讓受疫情影響的影視行業緩解對傳統發行的過度依賴,增加更多線上分账收入。傳統影視公司也將入局網劇、網絡電影納入戰略規劃,尋找多元變現的途徑。

除了發行渠道的深度合作,借助互聯網平台優勢,傳統影業與新興內容平台還構建更豐富的內容生態。阿里影業收購銀河酷娛 60% 股權,進一步強化綜藝製作業務,包含優酷、阿里影業、阿里體育、大麥、阿里互娛等在內的阿里大娛樂整合旗下內容與渠道資源,形成背靠阿里大生態的泛娛樂產業閉環。而 4 月底華誼兄弟發布 22.9 億定增方案,增股名單也出現了騰訊與阿里影業的身影。

中國有句老話說,禍兮福所倚。困境重重的中國電影業,或許會因為這樣的一個契機,迎來變革和向上的力量。

互聯網企業的躍躍欲試的背後,代表著中國影視行業正在迎來新的一輪成長周期,同時也正在勇於刺穿流量泡沫,回歸內容本質。

02 影視公司的護城河:主投主控能力

郎有情,妾有意,但要結秦晉之好,卻需要時間和功力。

對於互聯網企業而言,能否跨越內容製作這條影視行業最堅固的護城河,一直是互聯網企業入局影視賽道要面對的一場大考。因為不同於其他產業,文創產業天然自帶護城河。

過去幾年裡,隨著初始 IP 泡沫破裂,熱錢資本開始退潮,整個產業鏈關注的點從內容到生態都從「快」轉向了「質」。在業內人士看來,行業像是到了一個岔路口。在這個岔路口上,無論中國影企做怎樣的選擇,都繞不開一個事實,那就是——內容,好內容。

而不得不承認的是,當中國電影市場的觀影人群以幾何數在爆炸增長的時候,中國電影業的創意和內容製作,似乎並未完全跟上市場增長的節奏。尤其是,一場疫情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影視業的脆弱又堅強的兩個矛盾面向。

在這個影視寒冬裡,超 10000 家影視公司選擇注銷,橫店影視城,象山影視城等多家影視基地一度閉園。A 股影視龍頭上市公司也紛紛進入了「賠錢賺吆喝」的地步,部分公司甚至連續三年虧損幾十億。

互聯網影企先天然有資金和資源優勢,然而相比老牌影視公司,它們缺乏製作經驗,常被形容為「缺乏內容 DNA」。所以,最開始,互聯網影企多以「聯合出品方」的身份出現在項目中。

與此同時,前幾年影視行業泡沫四起,好內容太少,一旦出現一個好題材,大家都想參與進來,或者是資本更傾向於選擇有成功作品的班底。於是,「抱團」成了一個很明顯的趨勢。

2014 年,韓寒拍攝《後會無期》時,有兩家出品方,四家聯合出品方,到了 2019 年的《飛馳人生》,出品方就有四家,聯合出品更是高達十三家——同檔期上映的《流浪地球》,出品與聯合出品更是多達 27 家。

從投資視角來看,為了分散風險,籌集資金,電影公司扎堆「抱團」,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聯合出品無可厚非,但這會使得電影製作花費大量精力放在「碼盤子」上,同時,內容也要滿足越來越多「金主」的訴求,這可能導致不少項目宣發即巔峰,品質不似預期。

如此一來,就變相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資金愈發「抱團」,導致題材和創意也愈發「單調」,最後導致資本能選擇的余地更少。一個行業,開始回避風險,才是最可怕的現象。

互聯網企業似乎有意做行業破冰者。長遠來看,掌握優質的自製,及主投主控能力是影企長久發展的核心要素,也是互聯網影企真正站穩腳跟的必要條件。

03 主投主控是騰訊影業下一座城池

要把「聯合」去掉,成為真正主投主控的出品方,深度參與製片、創作等環節,這被看做是一道鴻溝,因為這需要人才儲備,需要文化積澱,行業夥伴的認可,而且影視是個慢工程,與互聯網產品「小步試錯,快速迭代」的思維方式並不相容。

以騰訊影業為例,騰訊影業剛誕生的時候,被看做是騰訊泛娛樂生態的「最後一塊拚圖」——影視內容是內容中的頂端形態,可以短時間內聚攏大量的觀眾,放大內容價值。而且,騰訊影業向上銜接閱文、騰訊動漫,為上遊版權打開影視開發渠道;向下承接遊戲及衍生品開發,極具上下遊商業想象力。

對於騰訊而言,靠影視「賺快錢」絕非第一目的。因此,這樣的版圖一經建立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意識到在泛娛樂生態及其之後的新文創生態中,騰訊影業需要承擔「IP 放大器」的角色,而要承擔好這個角色,就要求它有專業的自製和主投主控能力。

主投主控是行業發展到這一步的必然趨勢。

在業內,主投主控項目的品質往往也是衡量影視公司核心價值的關鍵,無論萬達、華誼、光線、博納等傳統民營五大,還是北京文化、壞猴子、真樂道等影視新銳,都是依靠精準把握觀眾審美與內容判斷,生產出了高質量影片,獲得了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才在行業逐漸樹立起廠牌聲譽。

另一方面,主投主控體現了電影公司對內容的自信。影視行業內容為王,主投主控更體現了電影公司對觀眾口味的精準把握、在內容層面的殺伐果斷,一旦「押中」爆款,也意味著更大的項目收益和可觀的資本市場回報,壞猴子、北京文化、開心麻花等新型民營影企,無不是仰仗主控項目的出色表現扶搖而上。

培育內容 DNA 是一項長期目標,很難在朝夕間完成。對於成立不足 5 年的騰訊影業而言,今後,加大主投主控,擁有更多的代表作,無疑非常重要。於內,這是騰訊構建新文創生態完整價值鏈條的關鍵;於外,這也是影視產業放棄追逐資本和人口紅利驅動的思路,回歸內容生產初心的必然。

如今,一方面,隨著新文創生態的聯動深化及擴容,騰訊體系內文學、動漫、影視等業務的融合已變得更加高效、暢通,在上遊,程武新近接棒的閱文擁有龐大的 IP 積累,閱文旗下新麗傳媒則有著豐富的內容開發經驗;下遊騰訊影業已經建立起完善的發行和宣傳渠道,同時連接貓眼。

另一方面,隨著項目開發經驗的不斷積累,騰訊影業內容的 DNA 正在養成,《慶餘年》、《從前有座靈劍山》項目的成功,擔任《1921》第一出品方等等,也讓外部看到騰訊影業在內容生產上的成長。

IP 開發和內容運營的成功合圍,就像是練功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旦任督二脈打通,生產更多的代表作,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