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未來你或許看不到銀行,它已悄悄穿越到各種APP裡

最近,“開放銀行”引發市場熱議!

“open banking”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正在悄然引領銀行業未來。

近期,百信銀行和百度雲為此專門舉辦了一場沙龍“AI+bank金融科技思享會”,圍繞“開放銀行”到底應當具有什麽樣的商業模式,與會大佬各抒己見。

劃重點:

 銀行一定要進入到別人的APP裡面,進入到人家的生態圈裡面,千萬不要想著我銀行要建生態圈,然後你們都來吧。

 當銀行主動融入到行業供應鏈中,那麽這個供應鏈就是銀行的合作夥伴,而且是銀行的主要生態場景。

 銀行可以將電子账戶的服務變成一個產品,但也可以切成若乾塊變成多個產品。比如把電子账戶的產品切成識別客戶、資金通道、以及凍結和存管等账戶本身的服務。合作夥伴在場景中需要什麽,就給它什麽;他什麽都沒有,我就把整個都給他。

 你要有信心、有勇氣成為一個節點,而不是成為所有的流程。

 在開放銀行的理念下,銀行要把所有的接口開放出去。

未來,也許你感受不到銀行的存在,看到的只是電商、或者各類商場等等,其實那裡面銀行依然默默提供著服務。

未來的“open banking”是什麽樣

時至今日,銀行業轉型的腳步已邁出一段時間,但遠未接近尾聲,激動之處在於,腳下的路延伸得愈加清晰。其中一個方向便是開放。

銀行業界有人已經意識到,銀行自身建生態圈,在理念上其實並不先進,真正先進的是滲透到別人的生態圈。也就是說,消費者的日常生活,銀行滲透進去;百姓的日常生產,銀行滲透進去。

當然,理念上認識到後,真正想要融入生態場景並非輕而易舉。銀行的系統、產品和服務能否有效滲透,還在於技術層面能否支撐。

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典型的特點便是互聯網移動化和場景線上化。目前很多銀行推出手機APP已經解決了C端客戶大量日常業務的需求,不需要再跑銀行網點。但這還不夠究竟。

新技術通過改變生產工具,從而改變了生產力,進而影響生產關係。開放銀行就是這一模式的具體和生動體現,體現出一種生產關係的遷移,改變了既有的銀行業商業模式。

“open banking”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正在悄然引領銀行業未來。近期,百信銀行和百度雲為此專門舉辦了一場沙龍“AI+bank金融科技思享會”,與會者討論熱情高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現場了解的最新探索成果是,銀行在3.0時代只是做了線上化,而並沒有真正改變商業模式。而進入4.0時代,技術只是基礎,模式是核心,理念的轉變才是關鍵,那就是開放銀行,進入到主流場景中去。

把業務建立在商戶業務的系統裡

與會發言者之一是建信金融科技公司總裁雷鳴。他認為,在移動互聯等科技迅猛發展背景下,線上線下加速融合,客戶生態群已發生漂移。他體會到,在此情形下,當把業務建立在商戶業務的系統裡,把客戶貸款的審核、追繳等等環節放到商戶層面,發現自己離客戶開始近了。

“你一定要進入到別人的APP裡面,進入到人家的生態圈裡面,千萬不要想著我銀行要建生態圈,然後你們都來吧。這不是先進的理念。”光大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楊兵兵對此深有體會,他指出,先進的理念是:人們的生活,銀行進入;人們的生產,銀行進入。當然,想要進入也沒那麽簡單。

也就是說,銀行要對管道、業務、產品、數據,從設計到技術層面,以及對客戶的態度等等都做出改變,才有可能進入到主流生態裡面去,而不是在外圍請人家進來。

楊兵兵舉例說,就像以前做供應鏈,更多的銀行想自己搭建供應鏈,“這就是以我為主的心態”。最終卻發現,這麽做的一個很大問題是,資金流可以控制,但資訊流呢?資訊流沒有,資金怎麽保證安全?

而當銀行主動融入到行業供應鏈中,那麽這個供應鏈就是銀行的合作夥伴,而且是銀行的主要生態場景。

楊兵兵認為,銀行發展到3.0時代,只是做了線上化,而並沒有真正改變商業模式。但銀行要開放,要進入4.0時代,技術只是基礎,模式是核心,理念的轉變才是關鍵,那就是要進入到人家的主流場景裡面去。這是在4.0時代需要做的一些改變。

也許你將看不到典型存在的銀行 因為它已“穿越”

按照開放銀行的理念,就是要把現有的產品拆開賣,同時把現在分散的產品整合了賣。楊兵兵以账戶服務為例展開說,銀行可以將電子账戶的服務變成一個產品,但也可以切成若乾塊變成多個產品。比如把電子账戶的產品切成識別客戶、資金通道、以及凍結和存管等账戶本身的服務。“我的合作夥伴,在場景中需要什麽,就給它什麽;他什麽都沒有,我就把整個都給他。我能不能把產品拆開來賣,把不同的產品拚起來賣,這其實既考驗產品能力,也考驗技術。”

“你要有信心、有勇氣成為一個節點,而不是成為所有的流程,這就是API要做的事情。”楊兵兵坦陳,就這一點其實都不容易,何況要做到一個銀行走出去呢!但這一點恰恰必須要做到,在業務流程節點上開放,還要創新流程開放。

“能開放的就開放,能輸出的就輸出,我們每做一個產品的第一想法是能不能送出去,而不是停留在我們管道上怎麽銷售,我們的銷售是檢驗產品的流程和用戶體驗而已,更主要的是出去。有本事就出去,怎麽出去是你的辦法,但是要出去。”楊兵兵慷慨陳詞,在開放銀行的理念下,銀行要把所有的接口開放出去。也許那個時候的金融服務更加便捷,不是由銀行的開放者實現,而是由社會上的開發者實現,這確實對管理風險有極大的挑戰,但相信這是未來的一個方向,無非是明年還是後年的問題。

討論會上的另一外銀行業人士,民生科技副總裁、民生銀行總架構師李曉東判斷,也許金融未來將發展到100%數字化,雖然今天還做不到。

目前看到的變化是,第一,數據業務化;第二,感知和互動更新;第三是服務場景化、智能化、人性化。伴隨著這些方面的持續深入,李曉東指出,產業的數字化使得金融能力的場景嵌入愈發明顯。

未來隨著開放越來越多,最終也許銀行並不需要一種典型的存在,此時銀行就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產業化、數字化服務。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許你感受不到銀行的存在,看到的只是電商、或者各類商場等等,其實那裡面銀行依然默默提供著服務,一起建立著更加智能和人性化的服務,隨時獲得和取用。李曉東說,這就是BioFaas(仿生金融即服務)更深度的發展前景。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