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首款抗新冠特效藥輸完就見效!清華長文回溯“沒有硝煙的戰爭”……

近日,我國首個抗新冠病毒特效藥獲得藥監局的上市批準。

研發團隊領軍人物、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張林琦接受採訪時表示,“藥物采取靜脈滴注的方式,注入體內後馬上起效”。消息引發關注。

中國青年報了解到,該研發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由4名老師、11名博士和博士後研究生組成。

而在12月16日,“清華大學”官微發出長文回溯研發過程——

時間回到2020年伊始,1月12日,中國疾控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交了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信息,並在全球流感共享數據庫(GISAID)發布。

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與SARS病毒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令多年深耕HIV、SARS、MERS等新發、突發傳染病病毒研究的張林琦頓生警覺。

他和同一座科研樓辦公的清華生命科學學院王新泉教授幾乎同時撥打了對方的電話——這兩位在病毒研究領域配合已有十餘年的老搭檔一致感到,新冠病毒非同小可,必須立刻著手研究。

除夕前一晚,離漢離鄂通道關閉。1月24日除夕夜,張林琦接到了他的老朋友、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的張政教授的微信——深圳三院有新冠肺炎康復患者恢復期的血液樣本!

1月25日,大年初一。張林琦、王新泉,兩位在SARS、MERS等病毒研究配合十餘年的老同事,張林琦、張政,曾在HIV研究上有過合作的好朋友。北京深圳,三人兩地,研究團隊集結出征。

6天后,1月31日,經過晝夜無休的試驗,高品質蛋白試劑“新鮮出爐”,立即發往深圳三院。除了用餐和必要的休息,科研人員幾乎沒有踏出過實驗室,並終於從國內感染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患者的康復期血液B細胞中,成功“釣”出具有高效中和能力的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共206株!

2月9日,在克服疫情初期物流不暢的重重障礙,206株抗體及其編碼基因被艱難送達北京清華園。

張林琦解釋說:

“我們的工作就從這些抗體中分離出抗新冠病毒的最優單克隆抗體及其編碼基因,也就是挑出殺傷力最強的‘戰士’,拿到這些‘戰士’的基因,並由此獲得大量複製最具殺傷力抗體的根本模板。”。

3月5日,抗體評估工作迎來了新的突破性進展!團隊首次鑒定出高效新冠中和抗體 P2C-1F11(後命名為 BRII-196),這也是後來抗體聯合療法特效藥中的關鍵抗體之一。

成功找到“黃金”抗體後,破解抗體的抗病毒機制緊接著成為研究的下一個重點。而只有真正搞懂其中的機制,才能破解製作抗體特效藥的玄機。

實驗室的設備條件有限,為了對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的機制開展更精細的研究,張林琦和王新泉需要借助上海更為先進的高精設備進行同步異塵餘生光源,精確地用晶體學方法解析病毒進入細胞的機體結構。

為了“跑贏”新冠病毒,團隊連夜計程車從北京開往上海,“人肉”運送晶體結構。

深夜的上海實驗室裡,這批來自千里之外的晶體沒有辜負眾人的付出和等待。張林琦回憶:“在運送的十幾個晶體裡,最後一個閃出了特別漂亮的衍射,使得我們通過計算機數據分析,清晰地分析出它結構到底是怎麽樣的,這個過程太激動人心了!”

至此,王新泉和張林琦成功解析出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的高分辨率晶體結構,這是世界上首次高分辨率解析出“鑰匙”和“鎖”之間的結構基礎。

張林琦與王新泉立即起草論文並投稿《自然》期刊。3月19日,《自然》期刊正式接受,3月30日,在線發表團隊的科技突破成果《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受體ACE2複合物的結構》。這是目前全世界關於新冠病毒入侵細胞的相關研究領域內引用次數最高的一篇論文。

4月11日,研究團隊確定了我國首個抗體組合療法 BRII-196/BRII-198的藥物研發思路,並在科技部、國家衛健委、教育部,國家藥審中心和藥監局,北京市等相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與騰盛華創等企業正式合作推進抗體組合療法的藥物開發和臨床試驗。

5月21日,深圳三院突發境外輸入關聯疫情,國內首次遇到英國變異株感染患者。面對新的變異株,病人病情發展快,想要最大程度遏製患者病情進展,張政團隊將目光聚焦到已在國外臨床Ⅱ期試驗取得良好效果的BRII-196/BRII-198抗體聯合藥物上。

經專家組認可、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準下,深圳三院成功為抗體聯合藥申請到緊急臨床用藥,成為國內新冠臨床治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深圳三院感染科主任袁靜說:“令我們大吃一驚的是,用藥第二天,病人的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就呈現幾百倍的上升,持續發熱症狀也很快就好轉,好像有‘神藥’一般的效果。”

8月25日,國外Ⅲ期臨床試驗中期結果公布,臨床數據令人驚喜:同安慰劑組相比,抗體治療組的住院和死亡率降低了 78%,並對突變株依然保持活性!

迄今為止, BRII-196/BRII-198抗體聯合藥物仍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唯一進行了變異株感染者治療效果評估並獲得同類最優數據的藥物。截至目前,共有800余例患者接受了這一抗體組合的治療,臨床專家組和醫療團隊反饋良好,其中,接受用藥年齡最大的患者已有92歲。

曾幾何時,抗體藥物的研發到上市需要 10 年甚至更久的時間,而張林琦及其合作團隊研發抗新冠抗體藥物的全過程卻僅僅用了18個月。

人類與疫情的較量

即將迎來第三個冬季

世界對於

抗新冠病毒特效藥物的需求

越發迫切

張林琦教授說過:

“這是一次人類與病毒納米級別的‘交鋒’,

它沒有硝煙,它終將勝利。”

致敬科研人!

來源: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整理:陳垠杉)綜合“清華大學”官微

責編:秦黛新

校對:杜肖錦(實習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