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銀行理財不再保本 投資者需形成自負盈虧的投資理念

  銀行理財不再保本該怎辦

  近期,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印發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要求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不再保本,這對投資者有哪些重要影響?投資者需要改變過去哪些金融觀點?主持人為廣大網友答疑解惑。

  上海網友“東方明珠”:去銀行買理財產品還保本嗎?

  主持人:現在在銀行還可以買到保本理財產品,不過未來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將逐步退出歷史舞台。《指導意見》給出的過渡期至2020年。也就是說,在2020年年底之前,去銀行還能買到過去存量的保本理財產品。過了過渡期,也就是到了2021年,銀行將不再提供保本型理財產品。

  金融消費者要改變將銀行理財產品視同銀行存款的理財習慣,形成自負盈虧的投資理念,家庭理財和個人投資時需要更加注重風險。

  湖南網友“瀟湘子”:銀行短期理財產品也不能買了嗎?

  主持人:《指導意見》明確,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的最短期限不得低於90天,這意味著3個月以下的封閉式理財產品將消失。此外,銀行不能再通過滾動發行超短期理財產品並投資到長期資產當中以獲取期限利差,也不能通過開放式理財產品實行期限錯配。這樣規定是為了進一步限制短期投機性理財產品。金融消費者需要改變投資習慣,更加注重長期的投資機會。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短期理財產品就沒有了。未來金融機構將對理財產品實行淨值化管理,如果要開展短期投資,投資者未來可以考慮開放式淨值型產品。

  雲南網友“四季如春”:理財產品淨值化管理是什麽?

  主持人:過去,銀行的理財產品都是預期收益率模式,投資者並不清楚自身承擔風險的大小。《指導意見》要求金融機構對資管產品實行淨值化管理,淨值生成應當符合公允價值原則,及時反映基礎資產的收益和風險。通過淨值化管理後,銀行收取管理費之外的投資收益應全部給予投資者,投資者在此基礎上自擔風險,銀行收取超額理財收益的歷史也將改變。

  這有助於從根本上解決投資者不清楚自身承擔風險大小等問題,推動資管產品和服務加快轉型,引導資管業務回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本質。通過淨值化的管理,金融消費者能清楚產品的風險大小,知道自己的收益太空,也將逐步建立起買者自負的投資理念。

  (本期主持人 彭 江)

責任編輯:謝海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